8 月 28 日,中保研 C-IASI 發布 2023 年測評車型第一次結果,涉及豐田賽那、本田皓影、理想 L7、寶馬 X1、飛凡 R7、起亞獅鉑拓界、傳祺 GS8、豐田淩放 8 款車型,其中理想 L7、飛凡 R7 爲新能源汽車。
從整體碰撞測試成績來看,表現最 " 突出 " 的車型是來自起亞的獅鉑拓界,因爲它是唯一一款在車内乘員、車外行人獲得 A(良好)的車型。
起亞汽車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采用 " 玻璃鋼防撞梁 "。玻璃鋼并不是鋼,是一種通過玻璃纖維增強的塑料,稱爲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或玻璃鋼。玻璃鋼前防撞梁對左右兩端的懸架以及車燈保護不夠,在碰撞中不占據優勢,所以現代起亞車型一般在 C-IASI 的測試裏很難獲得高分評價。
防撞梁是用來減輕車輛受到碰撞時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種裝置,由主梁、吸能盒,連接汽車的安裝闆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車輛發生低速碰撞時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車身縱梁的損害,通過這樣就發揮了它對車輛的保護作用。因此,防撞梁對于車輛安全的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即使在碰撞事故中隻起到短暫的傳導作用,但卻能夠在極限情況下關乎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
從分項成績來看,獅鉑拓界的車内乘員安全指數爲 A(良好),主要是因爲側面碰撞指數爲 M(一般)。從側面碰撞來看,獅鉑拓界的 B 柱侵入有些嚴重,對駕駛員的軀幹、盆骨和腿部造成一定的影響。
另外一款值得關注的車型是本田皓影。在 " 遇見 " 皓影之前,中保研在國人眼中扮演的是 " 剛正不阿 " 的角色,一代神車帕薩特在中保研的測試下暴露無遺。
2020 年 6 月,中保研發布本田皓影的碰撞測試視頻。在 25% 的偏置碰撞測試總,皓影 A 柱嚴重彎折,中控台大面積潰縮到駕駛艙位置,假人的膝部和車内結構件發生明顯的碰撞,加上沒有膝部氣囊,整體表現難以言表。在側面碰撞中,皓影駕駛側的車門有一定的凹陷程度,直至接觸車内成員,強烈的撞擊緻使車身側柱與假人頭部發生碰撞。
皓影是廣汽本田旗下一款緊湊型 SUV,與東風本田 CR-V 互爲姊妹車,于 2019 年 11 月正式上市,憑借良心的市場定價使得其銷量不斷攀升,而皓影慘淡的碰撞測試表現,也引起消費者對品牌廠家的不滿。
6 月 19 日,中保研官網正式發布本田皓影的 " 成績單 ",總分爲 92.2%,車内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和車輛輔助安全指數均獲得 G(優秀),這與測試視頻大相徑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保研對于本田皓影的成績并不承認。中保研官方發布聲明稱,官網至今未以任何形式發布本田皓影測試結果,系數據被盜,已報警,将對官網進行安全性檢查,擇日再公布本田皓影的結果。
2020 年 12 月,中保研再次公布本田皓影的碰撞測試成績,測評結果與之前官網洩露的結果完全一樣,而這也是中保研在國人形象改變的開始。此後,中保研每年都會對外公布兩批次車型碰撞測試成績,但在市場上卻再難引起關注。
回歸新一代皓影的碰撞測試成績,其實也沒有太多可說的點,車内乘員和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均爲 G(優秀)。根據官方資料,新一代皓影确實針對車身強度進行提升,采用 ACE 承載式車身結構,整車車身骨架有 50% 以上采用高強度鋼,取得這樣的表現也在意料之中。
理想 L7 是唯一一款參加乘員側正面 25% 偏置碰撞的車型。結果顯示,其乘員側正面 25% 偏置碰撞,同樣獲得優秀評價。
乘員側正面 25% 偏置碰撞在碰撞測試中是選做項,25% 偏置碰撞由于正面接觸重疊小,前縱梁基本沒有參與變形吸能,再加上前防撞梁較短,防撞梁有可能也不參與傳遞沖擊能。最後,真正參與吸能的可能隻有前翼子闆内部的上縱梁,導緻輪胎入侵乘員艙更嚴重。所以,一般車型很少主動參加乘員側正面 25% 偏置碰撞,因爲很容易出現不可預期的表現,而不管怎麽說理想 L7 主動挑戰,也可以看出理想汽車對其産品的信任。
此外,豐田賽那、寶馬 X1、飛凡 F7、傳祺 GS8、豐田淩放的碰撞測試成績也均公布,具體如下:
豐田賽那
飛凡 R7
傳祺 GS8
豐田淩放
寶馬 X1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