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有部尺度生猛的現象級韓劇。
收視登頂,好評如潮。
豆瓣分數至今穩定在9.1。
最近,終于等到第二季回歸。
不少人看過後表示,難得有完成度如此之高的續作。
一口氣刷完後,魚叔也深以爲然。
今天,趁熱來聊聊它——
我們都知道,韓國有強制服兵役的政策。
不僅普通男性,頂流男明星都無法逃脫。
像宋仲基、金秀賢等人都親曆過軍旅生活 。
畢竟,一旦蓄意逃兵役被抓,将面臨牢獄之災。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無數人不惜自殘、裝病、謊報學曆 ……
爲逃避服役,無所不用其極。
兩年前這部劇,才讓我們更直觀地看清背後原由。
它大膽地撕開了韓國軍營的黑暗面。
在這個等級分明、論資排輩的環境中,上級對下級的毆打辱罵、人格羞辱、精神虐待都是家常便飯。
劇中赤裸裸還原了軍中一貫被默許和縱容的霸淩場景:
給熟睡中的新兵戴防毒面具,并向裏面灌水,使其無法呼吸;
将新兵的頭朝釘了釘子的牆上猛推;
大聲朗讀窮苦人家的家書,當衆嘲笑「你是乞丐嗎」;
拿打火機燒新兵的下體,還說是「免費除毛」……
太多人不堪其辱,選擇出逃。
軍隊也應運而生了一個組織。
D.P.(Deserter Pursuit),即追緝逃兵的特别小組。
男主安俊浩(丁海寅 飾),就是其中一員。
第一季中,緝捕組抓回了很多逃兵。
對這些人而言,出逃是他們唯一的反抗方式。
逃跑後,有人隐藏身份過正常生活,有人絕望自殺、有人報複社會 ……
但最終,大都被抓回魔窟,繼續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
家人安慰他們,惡人會受到制裁。
但他們清楚,「這個國家沒那麽公正。」
安俊浩自己也遭受過霸淩,他常常對緝捕行動産生懷疑。
兩次任務,尤其在他心裏埋下了化不開的疙瘩。
第一次追緝時,他沒有上心,在酒吧喝得大醉。
門口抽煙時,給一個男人借了火機。
醉醺醺的他沒有注意到,這個男人就是他們要追捕的逃兵。
巧的是,就在那天晚上,那人用他給的火機燒炭自殺了。
還有,追捕前輩曹石峰的經曆。
曹石峰是難得不欺壓後輩的兵。
但他自己卻一再受到比他資曆更老的人的欺壓,早已被折磨到精神崩潰。
他出逃後,綁架了曾嚴重傷害自己、卻順利退役的軍官。
殺死對方的決心極強。
「如果我想改變,至少要做點什麽吧。」
高層擔心事情鬧大,派出荷槍實彈的特勤部隊,準許當場擊斃。
曹石峰更覺不公。
但最終,還是沒有勇氣做惡人。
他反而将抵着霸淩者的槍口,驟然朝向了自己。
隻留給衆人沉重的诘問——
「你們爲什麽要做到這個地步?在我受欺負,煎熬得要死的失衡,你們坐視不管。現在卻要救這個家夥。」
可以說,幾乎所有人的反抗都失敗了。
但上一季還是留下了一個略帶爽感的結局。
另一個受霸淩者,也是曹石峰的好友金婁利,受這件事刺激後,也開始激進反抗。
他拿着把槍,向折磨自己的前輩們一頓掃射。
「我至少該做點什麽吧。」
但爽感也就到此爲止了。
第二季,交代了他爲此付出的慘重代價。
他的反抗之舉導緻多人受重傷,2 人當場死亡。
他不僅面臨牢獄之災,還讓母親也遭受輿論折磨。
他的母親經營一家餐館。
突然之間,無數人上門興師問罪,指責她的兒子害死了自己的親人。
餐館被砸,招牌上寫滿惡毒的詛咒。
一時之間,反抗者金婁利成了人人唾棄的殺人狂 ……
外界并不知曉,金婁利開槍的前一刻,還在被狂扇巴掌,遭言語侮辱。
老兵明知他患哮喘,還瘋狂向他嘴裏噴殺蟲劑。
如果他不反抗,死的人極有可能是他。
但,反抗又有什麽用呢?
士兵前仆後繼地反抗霸淩、揭發惡行,上級卻層層向下施壓、袒護。
霸淩問題陷入了無解的境地。
如何将真相公之于衆,實現真正有效的反抗呢?
究竟誰該爲此負責呢?
這也是第二季試圖回答的問題。
實際上,緝捕組成員早都意識到不該再這樣下去了。
他們甚至在幾次緝捕中,有意放走逃兵。
黃石峰出逃時,他們還公然犯上,遏止上級調來的武裝部隊。
緝捕組事務長樸中士,也忍不住與團長硬剛。
他厭倦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因他也嘗夠了被霸淩的滋味。
他曾以爲熬過那段時間就會解脫。
但最後發現升到副士官後,依然在整天挨打。
反抗者一一倒地後,這次,輪到了緝捕組接力他們的反抗。
他們的新任務是追捕持步槍和手榴彈出逃的金婁利。
上層認爲金婁利是威脅國家安全的叛亂者,必須除之後快。
他們将母親被圍攻的視頻反複播放,刺激金婁利。
然後在餐廳門口守株待兔。
還下令,如果他做出反擊或出逃的舉動,就第一時間擊斃。
追緝組反着來,他們隻想帶回金婁利,盡可能挽救他。
不久,在餐廳門口,金婁利出現了。
母子相擁時,士兵已經接到命令,做好了随時射擊的準備。
但,就在金婁利不解地大叫時,緝捕組組長沖進現場,開始現場直播。
他知道,一旦直播,軍隊就不敢随意朝平民開槍了。
後續,信号被迫中斷後,副團長也被現場情緒感染,遲遲沒有下令開槍。
金婁利最終保全了性命。
等待他的,是軍事法庭。
實際上,緝捕組已經發現金婁利事件還有隐情。
「高官明明知道,卻選擇掩蓋。」
他們想發掘真相,公之于世,卻不斷受阻。
緝捕組稍有行動 ,就被以家人和前程相威脅。
或是被故意被僞造醜聞,當作談判的砝碼。
這讓他們束手束腳,難以行動。
男主安俊浩意識到,必須有一個人徹徹底底地反抗,才有赢的可能。
想起前輩說的那句,「總得做點什麽吧。」
咬咬牙,他也成了一個逃兵。
偷走藏有機密文件的硬盤。
他要趕在金婁利的案子開庭前,把硬盤當物證交給法院。
組員和事務長都極力相勸,沒能改變他的想法。
他們幹脆加入其中,幫他掃清障礙。
組長無視軍紀,直接退伍。
他搜羅了很多上級高官的黑料,想方設法威脅對方。
事務長也暗中協助他轉移硬盤。
在無數憲兵追捕安俊浩,在列車上激烈交戰時。
一個好事的官二代爲了讨賞,偷走了硬盤交給高官。
殊不知,那是僞造的假盤。
真正的硬盤,已經被安全送走。
金婁利的庭審上,這成了一個關鍵證據。
因爲金婁利殺人已經不争的事實。
要爲他減罪,除非證明他的射殺沒有直接造成死亡。
實際上,陸軍上尉作爲證人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真正讓士兵喪命的,是低效、臃腫的上下級管理制度。
請求救援的批示過程太漫長,才導緻士兵失血過多喪命。
安俊浩偷走的硬盤,佐證了這一說法,成爲決定性物證。
隻是,一般而言,偷來的東西并不能作爲證據。
樸事務長再次挺身而出,表示這是自己提供的。
還有人質疑,無論如何,這一切開端不還是個人的過錯嗎?
上尉的回答振聾發聩——
「那麽,這些人因爲什麽原因聚在一起呢?
他們參軍是爲了什麽?他們參軍是爲了保衛國家。
他們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發生了殺人事件。
國家卻說,國家沒有任何責任。
要這麽說,爲了這樣的國家。
他們成爲軍人,究竟是爲了保衛什麽呢?」
最終,霸淩事實得到承認,金婁利的罪名也變輕。
受害者家屬将得到國家和軍隊的賠償。
但,僅限于部分案件。
還有大量因霸淩導緻的案件被緩期處理。
樸中士還因違反國家安全法,當場被捕。
事後,探監時,安俊浩說:
「我們這樣就算了?感覺不像是赢了 …… 難道是輸了嗎?」
樸中士說,「下次應該可以赢吧?」
韓國有太多講霸淩的劇。
這部能以高口碑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寫實性。
沒有迎合市場走爽劇套路,而是用深入其中,冷靜地剖開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尖銳地指出,「國家是共犯、幫兇。」
韓國很多退役的老兵都表示,它宛如一部紀錄片。
這也體現在男主安俊烈這一角色的矛盾性上。
他自己也是經曆過霸淩的新兵。
一開始,他抱着逃避受欺的目的,抓捕不堪淩辱後逃走的憲兵。
身不由己的處境,視而不見的麻痹,這也是被困在系統内的普通人的縮影。
整個反抗過程,也和很多高揚個人主義的複仇劇完全不同。
雖基于個人意識的覺醒,但卻完全依附韓國等級制度完成。
安俊烈試圖獻祭自己,獲得勝利。
但終究還是将隊友拉下水,讓領導替他背了鍋。
還是以一種層層相護的方式實現了反抗。
這樣的情節設定,更說明了韓國嚴格的等級觀念對個體的禁锢。
結尾沒有虛幻的勝利,隻有未竟的不甘。
也因此有更強的現實感。
第一季播出後,韓國軍方宣布将解散追捕逃兵部隊。
但解散的原因是,逃兵人數減少,再深究下去,實際上是因爲對逃兵的懲罰力度加大。
本質上,霸淩問題依然沒有被正視。
而這部劇也不隻是揭示軍中的霸淩現象。
劇中每個人都有其他社會身份,會看到他們在學校、職場等其他場合依然有被霸淩的經曆。
像安俊烈入伍前,還被上司劈頭蓋臉地罵。
這一現象更是與整個社會制度和等級文化挂鈎。
韓國最近的一則新聞。
一名 24 歲的小學教師自殺,揭開了教師頻遭霸淩的殘酷現實。
很多家長盲目維護自己的孩子,刁難、騷擾老師。
超過 3 萬名教師集會抗議,呼籲「保障安全的教育環境」。
而這些其實也都離我們不遠。
國内也有很多類似的新聞。
校園霸淩、職場霸淩,都是熱議的話題。
但可惜,拍出這一題材的作品卻屈指可數。
甚至還有很多人說,拍出來也沒意義,影響不了現實。
就像劇中,也有人說以卵擊石沒意義。
卻被反駁,石頭上總會留下什麽的。
實際上,很多揭示社會黑暗面的作品也是這樣。
無論是個人複仇,還是抱團作戰。
無論高歌成功還是哀惜失敗。
隻要有一絲不甘的聲音,總會留下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