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丹書戰史 Author 經理小小
說到可變幾何翼飛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 F-14" 雄貓 "、米格 -23 這類可變後掠翼飛機,但其實可變幾何翼的思路不止這一個,人類曆史上進行過很多嘗試,還有伸縮機翼、折疊機翼,蘇聯在二戰前就研制過折疊翼戰機,它被冠以 " 斯大林 " 之名(IS 戰鬥機)。
米格 -23
研制 IS 戰鬥機的初衷有着很強的時代背景,在上世紀 30 年代,戰鬥機形制從雙翼機向單翼機過渡,單翼機更加靈活,适合高速飛行,但是低速性能比雙翼機差,起降時往往需要更長的跑道,那有什麽辦法把這兩種設計中和一下嗎?
大約在二戰爆發前夕,包括舍瓦在内的幾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 試飛員提出了一種折疊機翼設計,他們進行了初步設想,繪出了簡易圖紙,這一設計得到空軍委員會的重視,随後分派了一個規模不大的設計團隊和相關資源,第一架原型機 IS-1 在 1938 年開始建造,1940 年 5 月首飛,起初設計團隊将它命名爲 EC-1。
IS-1 采用與伊 -153 雙翼戰鬥機一樣的基本結構,并且有些零部件通用,因此兩者在外形上很相似。機體采用鋼管搭建框架,混合使用了織物蒙皮和金屬蒙皮,飛機空重 1400 千克,單人駕駛,使用一台 M-62 900 馬力徑向發動機作爲動力,螺旋槳爲固定螺距 3 葉金屬螺旋槳。
IS-1 的上機翼采用鷗式機翼,翼展 8.6 米,計劃在上機翼内安裝 4 挺 7.62 毫米機槍,下機翼翼展小很多,它們可以通過液壓機構向上折疊到機體兩側的凹槽内,起落架也設置在下機翼下方,折疊機翼的時候會同時把起落架收入機翼内,根據測試,整個折疊過程可以在 7~10 秒内完成。
實際的飛行測試據說是成功的,它證明了折疊機翼的可行性,飛機達到了 453 千米 / 小時的飛行速度,不過折疊機構增加了飛機重量,收入機體兩側的機翼也破壞了機體外形,隻能說阻力确實比雙翼狀态小了很多。根據試飛員的回憶,IS-1 的低速性能很好,比較容易操控,機翼折疊系統運轉可靠,缺點是起降視野太差,以及發動機動力偏弱。
有了 IS-1 的成功,随後建造了 IS-2,它優化了各方面設計,機體更小,下機翼的面積進一步縮小,這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它安裝了功能更強大的 M-88 發動機,可輸出 1100 馬力,從照片可以看出發動機整流罩明顯更細長,武器改爲 2 挺 12.7 毫米機槍,尾起落架也改爲可收放式。
IS-2 建造了 4 架原型機,據稱它在 1941 年 1 月準備進行測試工作,但不清楚其具體測試結果,有消息稱它的海平面最大飛行速度在 466~507 千米 / 小時,在 6000 米高空最大飛行速度約 600 千米 / 小時,如果這個數據準确,那麽 IS-2 的性能确實還算不錯,繼續優化沒準會投入實用。
與當時很多在研的項目一樣,IS-2 的研發因戰争中段,軍隊迫切需要大量常規戰機,IS 戰機這種非常規設計自然得不到重視,況且它的折翼設計并沒有帶來絕對的性能優勢,相反它折疊機翼後的性能也沒能超過單翼戰鬥機,沒必要在這個項目上浪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