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是國劇熱啓動、多樣化發展的一年。
作爲疫情後修複集體情緒、撫慰大衆心靈的重要文藝形式,今年的劇集内容生态擁有了更高的寬容度。在主題創作行穩緻遠的同時,懸疑劇、科幻劇、微觀曆史劇、社會問題劇、女頻古偶劇、男頻漫改劇等領域都有突圍之作湧現。
在多樣化發展的大趨勢中,2023 年還有一支翻騰的 " 作者化 " 劇集浪潮,不可忽視。
以《漫長的季節》《平原上的摩西》《歡顔》《裝腔啓示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爲代表的一批劇集,在視聽風格、叙事美學和價值張揚上,都區别于同類型的其他作品,具備鮮明的主創——主要是導演——的個人風格,其中一部分實現了編導合一。
它們作爲劇集生态中重要的創新之 " 流 ",在起到調高受衆審美心理阈值、拓寬表達邊界作用的同時,也在今年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
比如,《漫長的季節》便在騰訊視頻 2023 年的 " 經典暢銷榜 " ——也就是俗稱的會員 " 拉新 " 排行榜——中位列第八。這意味着作爲一部僅 12 集的短劇,它的年度會員 " 拉新 " 成績超過了科幻大制作《三體》、行駛于商業劇主幹道的古裝偶像劇《玉骨遙》等。
" 作者化 " 劇集年年有,但像 2023 年這樣形成創作 " 浪潮 " 還是頭一次。
這股 " 浪潮 " 的形成,與會員訂閱模式下,劇集商業價值與 " 審美最大公約數 " 的解綁有關;也與管理部門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倡導相呼應;還與疫情期間小體量、個性化項目的高成活率挂鈎。
2023 年 7 部代表性 " 作者化 " 劇集的數據表現(按開播日期先後排序)
具體而言,這一批 " 作者化 " 劇集的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對劇集内容生态又産生了哪些深遠影響?下面一一道來。
《漫長的季節》
作者風格:暖調東北、" 戲瘋子 " 開會、音樂挪用、殘酷喜劇
《漫長的季節》以懸疑爲針,對時代傷口的大膽探入和東北一代工人集體失落的呈現,讓這部劇有了脫穎而出故事基礎。
但要說爲何能讓如此多劇迷津津樂道,還要歸因于辛爽導演的大膽腦洞和與之匹配的調度能力。他敢在雲南取景拍東北,在暖調子中拍出了北境之地的棱角。音樂人出身的他,在配樂上總能别出心裁。《漫長的季節》對童謠《小星星》的 " 恐怖向 " 改造和片末對《再回首》的多意性挪用,讓人過耳難忘。
他還具有對演員極緻潛能的挖掘能力。在他的鏡頭下,秦昊演出了從青年才俊到凸肚大叔的陷落,範偉則爲驕傲工人老大哥和爲子複仇的瘋的哥同時代言," 瘋批警察 " 和 " 桦林舞王 " 兩個身份更是激發了陳明昊的内在能量 ……
沒有辛爽導演在這些層面的出色發揮,《漫長的季節》很可能會在已然 " 紅海 " 的東北懸疑劇賽道上,淪爲普劇。
《平原上的摩西》
作者風格:長鏡頭、生活流、呼和浩特我的家
小說《平原上的摩西》是雙雪濤的。劇版《平原上的摩西》是張大磊的。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爲無論是時間感還是空間感,劇集都與小說有很大不同。當然,與案件相關的命運偶然性和人的悲怆,劇和小說還是相通的。
張大磊把原著裏發生在東北的故事,搬到了在他電影中反複出現的空間——呼和浩特,也就是他的故鄉。這是他熟悉的空間,在這裏他能爲劇中人造一座城,把諸如接煙囪、買大蔥、坐公車的生活細節都打開。小說裏分視角展開的複雜故事,他要遵循生活經驗,按時間邏輯複原回兩代人的生活流。
長鏡頭對他來說很重要,這是他看生活的一個角度——旁觀,他用長鏡頭是爲了把一個空間裏人的軌迹、時間的軌迹都呈現出來。
雖然也帶有罪案元素,但《平原上的摩西》更像從一群北方市民生活中截下來的片段。爲了保持這種生活的完整感,400 多分鍾的故事張大磊隻剪出了 6 集,單集時長超過 70 分鍾。
這部劇在 " 文體 " 上的探索,充分體現了短劇 " 量體裁衣 " 的巨大發揮空間。
《裝腔啓示錄》
作者風格:北京愛情故事、反 " 雙潔 "、李浪漫
李漠導演的《裝腔啓示錄》是今年都市愛情劇中,最不偶像卻又最浪漫的一部。
因爲《我在他鄉挺好的》被觀衆熟知的李漠,很擅長拿捏都市人的精神危機。《他鄉》裏表現的是依托于友情的确定性轟然倒塌後,都市女性要如何繼續與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周旋。
到了《裝腔啓示錄》裏就是兩個成年人,如何在自我保護的铠甲已連皮帶肉嵌入身體的情況下,慢慢試探、慢慢投身愛情。
在性緣腦、戀愛腦已成爲貶義詞的輿論環境下,拍一部純粹的愛情劇是困難的。在各類偶像劇爲了服務粉絲,把情感 " 雙潔 " 當做展開愛情的前提時,拍一對 " 海王 " 的戀愛是冒險的。
但李漠就是做到了把身爲投行精英和紅圈所律師的男女主角,變成兩個普通人,讓他們的自保和世故變得合理。然後,再把他們之間的愛情較量掰開揉碎,撒進北京的夜晚和清晨裏,撒進國貿 CBD 寫字樓的夾縫間。
在不相信愛情的年代拍愛情,叫他一聲 " 李浪漫 " 不過分吧。
《歡顔》
作者風格:搞革命,瘋起來不要命
徐兵編劇并執導的《歡顔》很怪。
它的人物怪。一路上護送徐天北上的老孫(廖凡 飾)、俞亦秀(張魯一 飾)、俞舟(吳曉亮 飾)、章加義(張譯 飾)、陶濤(田雨 飾),身份各異。有堅定的共産主義戰士,有管一方鄉土的士紳,有運氣爆棚的亂世賭王,有行伍出身轉去行醫、行商過 " 小日子 " 的隐藏王者 …… 但無論是哪個,都能以意料之外的姿态出場,當一段不着四六又合情理的領路人。
它的故事也怪。如果說,徐天秉承父親囑托北上開公司、娶未婚妻,投身革命事業還算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故事 " 發動機 ",那一路上遇到的事就荒誕、飛揚地,不能再膠柱鼓瑟地往史實上貼。炸當鋪、下賭場、鬥頭人、和機動隊對轟 …… 把它看做詩,看做戲,看做寓言都可以,就是不能往現實軌道上硬掰。
它講故事的方式也怪,是行走的、斷續的,每個人又是濃墨重彩的。即便放到徐兵标志性的荒誕民國宇宙裏,《歡顔》也是相當風格化的一部。
這麽多怪疊在一起,就成了一種風格,理想又浪漫、大膽又炫目。在《歡顔》之前,從沒想過革命故事還能這麽講。但它就是拍出來了,還順利上線播出了,這也算是 2023 年劇集創作中的一個小小奇迹吧。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作者風格:青春嘛!全是情緒,全是詩。
改編自桐華同名小說,由王志勇執導,吳桐擔任總編劇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以下簡稱《年少時光》),是今年最成功的青春劇改編。
桐華的原著小說成書于 2010 年。從女主角羅琦琦自西北小城來到大城市,最後定居美國的人生曲線來看,《年少時光》帶有一定作者自傳的色彩。不過,從人物關系的戲劇性來講,多少還是走了一些當年流行的 " 站 CP" 套路。
在當下的播出環境下,這樣一部小說拿來改編,至少有兩大難關需要跨越。一來,女主角的成長集中在中學階段,戀愛戲不能明拍又不能不拍,這是一大難關;二來,女主角的成長每一步都有男性主角陪伴,改編稍有不慎就有崇男厭女之嫌,怎麽把每段陪伴都拍得到位而不越位,是第二大難關。
劇版《年少時光》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主創用小情節淡化了強戲劇性,又用詩化的視聽填充了叙事留下的縫隙。這讓觀衆的注意力早就跳出了 " 站 CP" 的選擇題,進入了對青春情緒和生長痛的代入和反思。
對這種拍法,有劇迷用 " 情緒叙事 " 來命名——它與強情節相對,講究氛圍感、向内開掘和心流驅動。今年的 " 作者化 " 劇集浪潮裏,不僅《年少時光》用了這種拍法,《裝腔啓示錄》《歡顔》也有類似傾向,并都在圈層内受到了廣泛追捧。在追求情緒價值的時代,未來這種拍法在劇集創作中得到更廣泛運用,也并非沒有可能。
《異人之下》
作者風格:都市奇幻沒有世界觀?我自研技術造一個
《異人之下》之于都市奇幻劇,開創性等同于《三體》之于科幻劇。
許宏宇導演很擅長拍現實與想象結合的題材。剪輯出身的他有着極強的視覺呈現能力,能把想象空間用最恰當的技術具象化。《穿越火線》裏的遊戲世界是這樣,《異人之下》裏的 " 異人世界 " 也是這樣。
它的世界觀建立在道教文化體系下,國風元素鮮明,又有诙諧無厘頭的輕喜劇元素,二次元精神圖騰和趣味點都不缺。
它創造了一個有說服力的 " 異人世界 ",有哪都通這樣的異人組織,異人自帶異能。馮寶寶、張楚岚、王也、張靈玉這些主角們像是武俠江湖裏的高手,又融入現代年輕人的生活。他們打遊戲、喝奶茶、逛便利店、坐地鐵與時俱進。劇裏的哪都通是快遞公司,道士諸葛青和王也的另一身份是愛豆、富二代。
爲了營造都市奇幻感,許宏宇用了實景拍攝,同時又進行了大量的特效改造。比如,動作設計時采用 CG 人和真人結合;再比如說表現 " 八奇技 " 時,用特效呈現 " 奇技 " 對人、物質和時空的作用 …… 可以說,奇幻第一次與國風、與當下都市現實如此接軌,武俠劇做不到的,它做到了。
《故鄉,别來無恙》
作者風格:好演員大膽 " 現挂 ",剩下的交給我來。
《故鄉,别來無恙》由彭晨、王光執導,導演彭晨之前最爲觀衆熟悉的作品,是腦洞大開的喜劇《大媽的世界》。他很擅長把握喜劇節奏和捕捉演員的松弛狀态。
《故鄉,别來無恙》選角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喜劇表演的演員多。任素汐擅長冷面諷刺喜劇,李雪琴被脫口秀練出段子手本事,史策就是靠小品深入人心的,還有同樣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走出的張弛 …… 這幾個人一湊到一起,再加上經驗豐富的趙燕國彰等老演員,能明顯感覺到,會把戲的節奏帶松弛了。
但表演松弛、現挂多了,不代表導演都能接得住。
比如,能不能做到群戲隻給個規定情境,台詞不提前寫,讓演員相互墊着演,然後靈活調度攝影機捕捉細節;
再比如說,會不會 " 攝影機不能停 " 的招兒,演員那場戲的規定台詞很有可能,已經演完了,但導演故意沒有喊停,攝影機還走着。這時候演員就會自由發揮,沿着之前的情緒演下去,或者給這場戲的結束找理由,這時候台詞雖然已經不推進矛盾了,但都是鮮活,也容易出彩。
在《故鄉,别來無恙》裏,兩位導演顯然做到了。這部劇看起來像是演員的 " 現挂 " 爲其注入靈魂,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導演風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