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陳熊海
近段時間,天津再次成爲焦點。
近幾日,貝爾伯克任職德國外長後首次訪華,首站即是天津。在天津,貝爾伯克參訪了一家生産汽車動力系統關鍵部件的德國企業。
貝爾伯克表示,天津是中國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與德國長期保持密切的經貿合作關系。希望深化雙方貿易投資、環境保護、新能源、教育等領域合作。
外國政要的頻頻青睐,讓天津站在了聚光燈下。稍早之前,在中法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合作夥伴簽約,雙方将在天津建設第二條 A320 系列飛機的總裝生産線。這意味着,天津将成爲空客 A320 系列飛機的全球第二大生産基地,僅次于德國漢堡。
天津空客總裝基地 陳熊海攝
天津曾經被譽爲 " 中國的第三經濟增長極 ",一直以來有着吸引外資的傳統。天津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天津也是改革開放後全國首批 14 個對外開放沿海城市之一。
不過,近年來,天津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GDP 從 2016 年的全國第五到 2020 年跌出前十。
作爲北方爲數不多的港口城市與工業重鎮,外國政要青睐的天津,能否再續輝煌?
洋裏洋氣
4 月,春季,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旁的一塊空地,海棠花正在綻放,空客天津總裝公司就位于此。
時代周報記者探訪發現,這是一片占地面積不小的區域,廠區大門編号甚至從 1 号到了 99 号。
空客天津總裝基地一隅 陳熊海攝
這片區域附近,還有龐巴迪、中航國際物流、西飛國際等多家和航空相關的企業。這些企業的所在地,也是天津保稅區的一部分,享有天津自貿區和天津濱海新區政策。
在保稅區内組裝與交付給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降低運輸與關稅成本。
" 中國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 空客官網信息顯示,空客向中國的民用飛機交付量占全球産量的近四分之一,占中國 100 座級以上飛機的半壁江山。
因此,這些年空客加速在中國布局,天津就是空客布局的重鎮。
2008 年,空客首條歐洲以外的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生産 A320 系列飛機。目前,空客在中國的現役飛機數量有 2100 多架,超過 600 架 A320 系列飛機有來自天津的裝配成分。
空客天津總裝基地旁,一輛飛機機翼運輸車 陳熊海攝
除了 A320 這樣的單通道飛機,天津還是空客在歐洲以外的首個寬體飛機完成和交付中心。
早在 2017 年 9 月,空客就在天津完成了第一架 A330 寬體機的交付。這款飛機,是中國民航運營數量最多的寬體飛機。
如同特斯拉布局上海一樣,空客布局天津并不完全是偶然。當時,空客在上海、天津、西安等四座城市中,最終選擇了天津。
這固然有天津港口、機場的優勢,也有當地政府對營商環境的重視,以及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等因素。
但這并不是外資第一次選擇天津。
狗不理包子、相聲這些标簽之外的天津,也是一座洋裏洋氣的城市。
天津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天津五大道,有全國保留最完整的洋樓建築群,擁有百年曆史的歐式建築就有一百多座,被稱爲 " 東方華爾街 "。因此,天津也被稱爲 " 萬國建築博覽館 "。
天津五大道的西式風格運動場 陳熊海攝
天津也是 1984 年全國首批 14 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早在本世紀頭十年,天津就吸引了豐田、空客、川崎等多家著名外企來天津投産。
2003 年,豐田就與一汽在天津開設整車工廠,目前共有 3 個。整車産能從 2003 年的 4.95 萬輛增至 2022 年的 62 萬輛,占一汽豐田整車總産能的 66%。
正是因豐田落戶天津,川崎機器人選擇從天津進入中國市場。川崎機器人天津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在媒體上表示,川崎和豐田是全球戰略合作夥伴,2006 年進入中國市場,負責天津一汽豐田的工業機器人維護保養,之後才逐步開始做機器人銷售。那段時期,天津在中國城市的 GDP 排行榜中名列第五第六。
但如今,川崎機器人的市場更多在先進制造業更爲發達的長三角與珠三角,川崎也在江蘇昆山布局生産基地。
天津的産業轉型,近年來似乎慢了一拍。
直面 " 陣痛 "
天津的 " 慢 ",最直接的表現莫過于近年來在全國城市 GDP 排名中位次不斷下滑,直至跌出前十名。
2016 年,天津 GDP 位居全國城市第五,2022 年,天津 GDP 位列全國城市第 11,但與第 12 名的甯波差距在不斷縮小。
有不少人認爲,近年來,導緻天津 " 慢 " 的重要原因,是産業轉型升級速度緩慢,缺乏新經濟因素支撐。
例如天津的濱海新區,占天津 GDP 約一半。而石化産業,也是濱海新區的主要工業門類之一,是當地産值增長最快的行業,2022 年增長超 50%。
整體來看,2022 年,天津石化行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 30%,而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運輸設備制造業占比僅 1.6%。
位于天津的一處石化基地,夜間燈火通明 陳熊海攝
新經濟因素占比不高,再加上受到環保等因素的影響,天津面臨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而産業轉型升級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這也讓天津出現了 GDP 排名下滑的陣痛。
天津已經認識到近年來經濟發展乏力的原因。
改變從消除 " 面子 " 焦慮開始。天津主動擠掉 GDP 水分,天津濱海新區的 GDP 從 2016 年的超萬億元調整爲 6654 億元。
有觀點表示,這是濱海新區乃至天津勵精圖治、不再弄虛作假,走高質量發展路線的标志。
近兩年天津市和濱海新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客觀看待新經濟動能不足的現狀,其中指出:天津新舊動能轉換仍需持續加力,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不夠大,産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天津濱海新區 陳熊海攝
因此,從 2017 年開始,天津大規模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動作不小,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就是其中之一。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是觀察一座城市新經濟動能的重要指标。
根據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的數據,2021 年天津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9000 家。其中,濱海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就有 4000 餘家," 細胞谷 "" 生物制造谷 "" 信創谷 "" 北方聲谷 " 的建設,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今年 4 月 18 日,天津市政府出台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
" 政策發布後朋友圈刷屏了,這是天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 一位天津從事智能制造行業的業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該政策聚焦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支持集成電路、車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域發展。
例如航空航天領域,該政策對補足産業關鍵環節短闆的重點項目,按照實際投資額的 10%,給予最高 5000 萬元支持。
今年 1 月底,天津還推出了 9 方面 33 條政策,推動經濟 " 開門紅 "。其中就包括進一步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的相關政策,天津将舉辦 2023 天津消費年、2023 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等活動。
靠新資源支撐
外資外企落戶,對天津面向高新技術的産業轉型升級有着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天津利用外資數額正在增長,2022 年,天津實際直接利用外資 59.50 億美元,增長 10.4%。
" 外資外企,對天津而言是一種外力,可以增加就業、GDP 以及工業産值,有刺激經濟和推動産業升級的效果 ",一位學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空客旁的龐巴迪公司 陳熊海攝
航空制造業往往具有數倍拉動效應。例如美國的波音總裝廠,給當地提供了數萬個就業崗位,創造大量稅收,圍繞總裝廠形成的周邊上下遊供應鏈,也帶來了更多産值。
對天津而言,也是如此。2017 年,空客曾在天津召開全球供應商大會,這也成爲更多供應商落戶天津設置新産業鏈的機會。空客相關負責人也認爲,空客會發展更多中國供應商,加強中國供應鏈發展。
因此,有觀點指出,天津可以發揮在導航、通訊、金屬制造等方面的優勢,通過航空裝備制造業拉長當地産業鏈,有效增加當地就業和稅收,也能輻射周邊環渤海地區。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空客也是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的平台。
除了航空工業,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參訪的汽車類企業也是一個案例。這家名叫緯湃科技的德企,深耕天津已有 26 年。企業官方資料顯示,該企業可以提供電動、混動及内燃機驅動系統所用關鍵部件和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擁有電動出行必備的 80% 以上技術。
德企落戶天津,對天津的汽車産業鏈顯然是一個利好。據天津官方媒體報道,天津形成了從整車制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産業服務到科研人才完整的産業鏈條。目前天津整車産能 145 萬輛;零部件企業近 2000 家,産值占天津汽車産業 50% 以上。
汽車及新能源汽車是天津深耕的 12 條重點産業鏈之一,汽車産業對天津的經濟貢獻僅次于石化産業。2022 年天津汽車制造業在工業增加值中占比達 8.8%。
緯湃科技的産品 圖片來源:天津經開區官網
除了來自海上的外資外企,來自陸地上的區域協同發展資源,也成爲促進天津産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 對天津産業轉型升級而言,外資影響有限,更多要尋找産業結構調整的内生動力," 上述學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天津要緊緊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輸出過程中的重大機遇,對天津的産業結構實施跟進式改造和價值化提升,特别是天津相對具有潛力優勢的科技創新、金融和國際貿易等領域。
這一趨勢,在 2022 年天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得到了數據印證:2022 年,天津引進了北京投資項目 1180 個,到位資金 1853.06 億元,占天津吸納内資的比重超過一半。北京企業在天津新設機構 1406 家,新落地重大項目 318 個,總投資 1721 億元。
在這些新經濟 " 發動機 " 的加持下,天津能加快回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