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舅你二舅。
又快到一年一度帶老家外甥看電影的時候。
這屁孩平時也迷短視頻打遊戲,但在 Sir 這些年熏陶之下,每逢春節還是非常期待我這個懂電影的老舅。
噢對。
前兩天他還親自打語音來 " 警告 ":
我是大人了,今年不許在稿子裡說帶外甥看《熊出沒》!
Sir 看着那張努力假裝事态嚴重的小臉,試探性反問到:
可公号裡還有很多沒你成熟的弟弟妹妹,如果他們的爸爸媽媽想帶孩子去看電影,你會推薦哪部?
思考片刻後。
他盯着屏幕一字不漏地說出了完整答案——
熊出沒之伴我 " 熊芯 "
" 史上最強春節檔 " 又又又來了。
但如果說其中哪一部最不容易選錯,踩雷,乃至吃虧上當。
Sir 敢肯定是《熊出沒》。
或許隻有家長知道帶孩子看電影的不容易。
内容要靠譜,不能太低幼,故事要對孩子有啟發,最好能讓大人也看進去,散場可以一起探讨。但市面上這類型的質量又參差不齊 ……
而一個更容易忽略的事實:
熊出沒系列從 2014 年以來,已經在春節檔拿下了超過 40 億票房,且從未缺席。
大家還在呼喊國産動畫崛起時,它已經在合家歡的賽道内站穩腳跟,穩步叠代。
當然曾經我們也質疑過——
這是一個正常成年人會看的嗎?
然而,靠着穩定的品質,它已然對中國家長們證明:春節檔你永遠可以相信《熊出沒》。
不可置信?
其實它的出現本身就是答案。
年年上映,年年被低估。
不就是在提醒着浮躁的市場:
永遠不要低估觀衆,即使有人說 TA 還是個 " 孩子 "。
01
可能很多人對《熊出沒》的印象,還停留在早期 TV 版。
熊大熊二保護森林,對抗想要伐木 / 打獵的光頭強。
往往以森林被成功保護,光頭強吃癟作為故事結尾,反反複複,就像貓和老鼠裡的湯姆傑瑞一樣。
但《熊出沒》大電影早就完成了對此模闆的突破。
想象力,年年有驚喜。
2015 年《雪嶺熊風》,借白熊山山神的傳說,重塑了熊大熊二以及光頭強的關系,靠着成熟的叙事技巧和高水平的視覺效果,豆瓣拿下 8.1 高分。
這可是國産動畫哦。
自此之後,《熊出沒》就開始各種發力:
守護金鹿角的奇幻世界之旅;
穿越石器時代的史前冒險;
可以去 " 狂野大陸 " 跟奇珍異獸比個賽,更可以跟來自太空的朋友來個第三類接觸 ……
奇幻冒險、時空穿越、變身科技、直播比賽、機甲、外星人入侵 …… 現實世界裡新潮的元素,常常被《熊出沒》吸收進電影裡。
這回的《伴我 " 熊芯 "》,同樣不甘人後。
注意标題裡的那個 " 芯 " 字,直指當下最熱的話題: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
在距離狗熊嶺不遠的振興島上,有個世界頂尖的機器人研發中心。
島上要舉辦博覽會,将展出最新的機器人産品,以及發布最新的研究成果。
光頭強也想湊個熱鬧,便把熊大熊二打扮成機器人去參加展會。
好端端的一個展會,卻怪事不斷。
先是振興島附近的船隻離奇失蹤,引發恐慌。
再是展會現場,新一代人工智能機器人,突然故障反攻人類。
最後沖出一群 " 鐵甲怪 " 襲擊現場,在展會上打砸搶燒,還要抓走和主角同行的蘇洛博士。
為什麼?
蘇洛博士手上,可能掌握着她母親生前的關鍵研究成果,關于整個振興島的科技崛起。
而鐵甲怪這次有組織的襲擊,背後是誰在指使,誰在謀劃?
面具撕開,所有人震驚又疑惑——
一頭熊。
一頭白熊。
記得吧,《雪嶺熊風》裡的山神也是一頭白熊,在《熊出沒》世界裡,白熊有着特殊地位。
接下來熊二的反常更是證明了猜想:
媽媽!
她是熊大熊二那個離開的母親?
可順着這個思路,問題并不少:
為什麼他們毛色不一樣,為什麼當年突然離開,為什麼如此能打,但又要幫助反派 ……
以及,她似乎完全不認得眼前的 " 兒子們 "。
動畫在這裡并沒有馬上做出解答,而是讓問題懸置,吊着觀衆的胃口繼續看下去。
嗯,為了外甥 Sir 也不會劇透的。
一般子供向動畫片,謎底揭開,升華主題,到這基本完成任務。
但《熊出沒》已經是成熟的大電影了。
各種元素見縫插針安排上——
反轉、抓馬、笑點、淚點,有人工智能的探索,還有毀滅世界的瘋狂。
等等。
怎麼能少得了每年标配的大場面呢。
為了保留神秘感圖就先不多放。
《熊出沒》深知視覺的重要性,所以每年都會穩定地對場面進行技術升級。
并非堆砌或者噱頭。
而是必須先滿足觀衆,才有可能征服觀衆,甚至超越 " 觀衆 "。
02
如果說成熟的想象力,紮實的視效場景,是《熊出沒》電影的上限、是它能達到的高度。
那麼,口碑保障,則源于對故事的打磨。
相比于那些天馬行空的大場面,熊出沒的故事一直不複雜。
《變形記》。
" 變大縮小 " 的高概念之下,讓熊大熊二以微觀視角去看待世界,獵奇又趣味。
而故事落地的情感,仍是樸素的父子情,探讨的是代際溝通。
《狂野大陸》。
講變身動物的科技,搞直播競賽的創舉,最後還批判了資本家的貪婪和無良。
看起來内容挺雜,但真正的落點卻很聚焦。
親情。
一個父親為了孩子的夢想可以有多拼。
同樣,一個父親為了不讓孩子的夢想被玷污,能夠有多勇敢,有多決絕。
一部電影,就講清楚一種關系。
因為對于人類心底隐秘的情感來說——
足夠克制,才有可能足夠廣闊。
這回《伴我 " 熊芯 "》則聚焦母子情。
而且與之前把重點放在新人物不同,故事回歸主線,作為熊大熊二的背景補全。
大概中國半數孩子都知道,熊大熊二有一個在很小就離開(抛棄)了他們的母親。
原因是個迷。
如今,不僅重現當年分别的現場,還設計了一個關鍵道具。
琥珀。
熊大熊二的母親脖子上常年帶着這塊琥珀。
當年母親走入了火海之後,琥珀也再未出現過。
直到——
鐵甲怪襲擊振興島,一片混亂之中,琥珀從蘇洛博士的背包裡掉落出來。
熊大熊二赫然發現:
當年母親失蹤,可能和蘇洛博士媽媽,以及振興島的崛起有着很深的關系。
更别說,還有那個藏身在鐵甲怪之中的精英白熊。
你媽媽的離開
也許跟鐵甲怪有關
這不僅是電影的謎底。
更是散落在整個系列中的一條情感線索。
那段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是他們童年難得的幸福時光。
之後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颠沛流離,都讓他們的失望、懷疑、不甘一次次加深。
明明媽媽愛熊大熊二,為什麼離開?
明明他們是有媽媽的,怎麼變成了沒人疼的小野熊?
風餐露宿,被人欺負。
連一向穩重的熊大都忍不住暴走。
這麼多年你都去哪了
你知道這些年俺們是咋過的嗎
可惜,他憤怒的一拳終究揮向空氣。
這個母親和她經曆的事情,并沒有熊大熊二想象得那麼簡單。
預告片的台詞埋下過伏筆:
她有着自己的苦衷。
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注意,Sir 在形容這部主題的時候,是母子情。
而不是 " 母愛 "。
這也是《伴我 " 熊芯 "》在叙事上打磨最多的地方——愛與義務、身份、責任有别,它應該是一種粘稠而交織的情感呼應。
愛是相互的。
所以電影不僅有母親為孩子犧牲,與反派戰鬥。
更有熊大熊二長大後擋在母親身前,和母親一起戰鬥的情節。
最打動 Sir 的還是這段:
不論是做一個母親,還是做一個孩子,注定的陪伴與分離,既是上天賦予的緣分,更是需要學習和互相适應的過程。
相信看過電影之後,它能夠戳到絕大多數父母的淚點和心坎。
相對于春節檔的其他大作,《熊出沒》在執着于這種 " 小 " 的表達。
縱然前期會缺少營銷噱頭。
但這種穩紮穩打,在國産電影市場這個普遍急功近利的大環境裡,不說獨樹一幟。
至少良心。
而良心,總有一天将彙聚成破解偏見的信心。
03
是的,熊出沒終歸不是一個面向所有年齡受衆的作品。
偏見或誤解都很正常。
包括電影裡一些情節轉折和情緒抒發,比較直給,更多考慮年輕受衆的接受度。
邏輯推進也并非絕對嚴謹。
這也是 Sir 恰恰想說的——
《熊出沒》過往的成功和如今的選擇,背後是一份 "自醒"。
尤其放在春節檔這每年觀影人次最多的檔期,湊熱鬧的路人,遠比想看電影的多。
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它也知道選擇它的觀衆想要什麼。
一部春節檔合家歡,以親子為主要受衆,而且,還能夠由淺入深地讨論普世的情感題材與觀衆共鳴。
這就夠了麼?
觀衆年年在變,品味逐漸在提升。
《熊出沒》真正的清醒在于,它總能跑在大多數觀衆前面。
比如動畫最根本的想象力。
初期不斷用新潮創意,視覺刺激,滿足少兒觀衆。
後來,如何讓家長乃至普通成年觀衆,也能有獲得感呢?
《熊出沒》一邊縮小每一次題材的落腳點,一邊拓寬着想象力背後的深度與廣度。
最明顯的例子。
《伴我 " 熊芯 "》這個片名,有一層雙關。
心,指人心。
芯,指機器之芯。
二者雙線并行。
電影在熊大熊二找媽媽的故事以外,用愛作為線索,居然把話題也引到了人造機器人的覺醒,人工智能瓶頸的突破上 ……
那種感覺吧,還有那麼一點像《銀翼殺手》。
問題來了——
孩子能看懂嗎?!
記得熊出沒主創團隊在采訪中提到:
…… 也有一部分家長事先擔心孩子能不能看得懂,但實際的效果卻很出乎他們的意料,孩子不僅看得懂,也會被故事感動,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的心靈很單純,他們能很好的接受到情感的觸達。
Sir 想起《侏羅紀公園》裡的那句台詞:
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這也是許多兒童動畫容易走進的誤區。
為難孩子的,往往不是故事尺度,而是講故事的方式方法。
為難觀衆的,往往不是因為沒服務好觀衆,而是壓根沒有對視過觀衆。
《熊出沒》選擇了相信孩子,相信觀衆。
所以始終嘗試把一些複雜議題,深入淺出地傳達。
并在所謂 " 低幼 " 的群體中,植入一些更高級的認識、意識、審美、情節、想法 ……
即使不能完全 " 懂 "。
但當孩子們長大,或許會偶然回首:當年故事裡,并不是沒有深度,當年的童話中,并非缺乏機鋒。
就像 Sir 如今也相信。
外甥電話裡說的那句 " 我長大了 ",沒有騙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