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明宏
編輯 | 李春晖
好消息,曆史劇巨餅《大漢賦 · 武帝篇》正式備案了。壞消息,主演陣容還未定,曆史粉已經在戰鬥的路上。
微博博主 " 青墟月 " 開啓抽獎,名額一百七,獎池兩萬一,轉發過五千,加碼謝瑞麟 18K 金項鏈,轉發過一萬,再加千足金手鏈。不過抽獎資格有點小要求:" 未侮辱貶低過衛青 "、" 未诋毀污蔑過衛青粉 "。
想起當年說過衛青是泥腿子,硬糖君默默放下了抽獎的手。據我們曾經的田野調查,漢武圈是曆史粉裏最腥風血雨的(《曆史粉在戰鬥》)。偶像林立,CP 亂嗑。門規森嚴,禁忌衆多。包括但不限于:
武帝政績粉和秦始皇、李二鳳撕戰力比武德;後妃粉專門撕武帝到底最愛誰,陳皇後粉說武帝鳳凰男,衛子夫粉說陳皇後是廢後;衛青粉和姐姐粉的恩怨很有小農家庭宅鬥既視感,主要争到底是姐姐帶來了嫁妝衛青,還是衛青爲姐姐帶來了皇後之位;李廣粉則和衛霍粉是世仇,主要矛盾是李廣老爹爹不能封侯賴誰;更瘋魔的是君臣基情黨,堅信武帝與霍去病是 " 朕與将軍解戰袍 ",後妃屬逢場作戲;遷延到戾太子和昭帝粉、宣帝粉,又在吵誰是正統……
選角固然重要,照顧曆史粉的情緒可能也重要。《赢天下》和《霍去病傳奇》怎麽黃的還記得吧?《大漢賢後衛子夫》怎麽改名《衛子夫》的,也不算一樁懸案(盲猜陳皇後粉舉報的)。
但出品方既然是央視、愛奇藝,硬糖君深感也不能把他們給慣壞了。央媽還是應該高瞻遠矚關心下 " 古代史的當代化 " ——今天的人們怎樣看待漢武帝,又需要什麽樣的漢武帝?
90 生的餅來了!
相較于隻有十年演繹空間的張居正(《張居正就該這樣拍》),在位五十多年的漢武帝更适合 " 青中老 " 三個代際分開選角。上回我們說的 " 少年張晚意,中年辛柏青,老年王勁松 " 好像還可以拿來再填一次空。
不過,根據陳道明和陳寶國獨自飾演帝王中年及老年的成功經驗,央媽可能會選擇單個演員來縱貫武帝一生,少年時期就用年輕演員一筆帶過。無論如何,絕不能讓三四十的演員扮嫩,重現張魯一在《大秦賦》裏梳着劉海說 " 我要跟你浪迹天涯 " 的慘劇。
陳寶國演《漢武大帝》時 48 歲,陳道明拍《康熙王朝》時 45 歲,考慮到當下年輕化、市場化的需求,80 生正當年,90 生也頗可争取。營銷号說參加試鏡的有胡歌、肖戰、陳曉、張晚意、于适、成毅。不能當真,但确實代表大家第一反應就想到這些人。
其實,應該把胡歌、王凱、黃曉明、陳坤、陸毅放一起讨論。鑒于黃曉明演過《大漢天子》,再演《大漢賦》應該是不錯的宇宙聯動。胡歌感覺更适合梅長蘇那樣的謀臣,東方朔和主父偃可以優先考慮他,演好了不比劉徹的人物弧光差。
陳曉(《雲中歌》演過漢宣帝)和陳坤的問題在于,權謀裏少了幾許陽謀味道,也許林平之和廠花的形象讓硬糖君誤解了他倆愛玩陰的。事實上,武帝從登基到中年打匈奴晚年玩巫蠱,陽謀和陰謀兼具,用林俊傑的歌來說就是 " 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 "。
陸毅和王凱實是守成君主的長相,特别适合谥号 " 文 "、" 德 "、" 仁 ",離 " 武 " 字尚欠火候。現在的小年輕,沒看過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便把《新三國》奉爲童年佳作。唐國強一搖羽扇那是難知陰陽的謀略,陸毅一搖羽扇那是他真覺得熱了。
90 生裏,肖戰接到再大的餅硬糖君也不覺奇怪了,畢竟徐克都接上了。《玉骨遙》裏的黑化戲份,讓人感覺他是可以挖掘人物陰暗面的。作爲一個不受景帝待見的皇子(畢竟随随便便起了個名字叫彘,曆史粉起外号 " 野豬 "),他的登基之路本就不會是個完完全全的明朗少年。可能有點像王晶魔改《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性格,看起來陽光正義,實則謀算人心步步爲營。
成毅再年輕五歲,硬糖君力薦他演霍去病,那種看起來一推就倒的書生樣卻把匈奴殺得屁滾尿流的反差感誰懂?現在的話,吳磊和于适都挺适合。考慮到愛奇藝參與出品,桃太子陳哲遠應得一個角色,丞磊亦有機會。看丞磊老成持重,衛青是适配的。陳哲遠看着還是太嫩,可以演年紀小一些的霍光,後期崛起爲輔政大臣。
如何認識漢武帝?
總覽從古至今的武帝評價,會發現曆史粉所迷戀的武德功績頗有立不住腳的地方。這與每個時代的曆史書寫有關,也與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人們需要的曆史面貌有關。
首先,司馬遷對武帝的評價就比較含蓄。《匈奴列傳》裏說:" 将率席中國廣大,氣奮,人主因以決策,是以建功不深。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甯。且欲興聖統,唯在擇任将相哉!" 說的很含蓄,治國打仗的關鍵在于用人,用人不好就會 " 建功不深 "。誰不會用人,誰建功不深,春秋筆法可見一斑。
其次,宋代更是武帝形象的大翻車時代。詩人王十朋寫過一首《武帝》,詩雲:" 武帝英雄類始皇,甘心黩武國幾亡。晚年賴有知人術,解把嬰兒付霍光。"
這個評價可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老王認爲武帝其實跟秦始皇差不多,隻是沒有把國家玩脫。晚年仗着識人之術,把昭帝托付給了有才幹的霍光。這可能與宋代主流武德枯竭、文官當道有關,畢竟宋代官家喜歡年輕人去啃書裏的黃金屋,太祖舞刀弄槍得來江山對武道也就頗懷忌憚。
對于愛打仗的漢武帝,司馬光同樣不感冒。"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内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爲盜賊,其所以無異于秦始皇幾矣。"
北京大學的辛德勇老師前幾年有部巨作《制造漢武帝》,旨在厘清《資治通鑒》對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産生偏差的原因。他認爲由于武帝沒有按照司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線進行轉變,故而采取了部分有問題的史料加以建構,以滿足自己的政治理論圖景。
最後,近代的史學大家也不愛漢武帝。呂思勉算的是經濟賬,老徹你的仗是打熱鬧了,但是不經濟不實惠。"(他)漢武帝所作的事情,譬如事四夷、開漕渠、徙貧民,原也是做得的事。然而應當花一個錢的事,他做起來總得花到十個八個。而且絕不考察事情的輕重緩急……文景以前七十年的積蓄,到此就掃地以盡。"
錢穆也是算錢,但看到的是宏觀制度層面的問題。他認爲漢武帝時期的财政政策,并未真正解決漢初以降的經濟問題,反而将社會财富聚集于朝廷,埋下隐患。" 漢武帝雖有雄才大略,亦自飄轉于時代潮流之鼓蕩中,而有其所不自知。"
費正清更是把昭宣時代的爛攤子,溯源到了武帝頭上。祖上債,子孫償。" 漢武帝留下的可憐的爛攤子還是靠兒子收拾,所以漢書昭帝本紀裏面,到處都是罷這個、罷那個。撤銷強令養馬的政策、撤銷鹽鐵、酒類專賣,與民生息。"
呂錢費三人的觀點,應該和近代中國凋敝的經濟環境有關,頻仍的戰争讓百姓和社會經濟來不及休息,讓人對漢武帝時期人民生活之艱難有更多共情。
變動中的漢武帝形象
但到了本世紀初的大衆文化中,開疆拓土的漢武帝似乎又變得金光閃閃了。從黃曉明的《大漢天子》到陳寶國的《漢武大帝》,影視劇中的漢武帝完成了從少年意氣到中年雄主的形象構建。着眼于漢武帝這兩個極具生命力的階段,與本世紀初改開的紅利期緊密相關。充滿了接納新鮮事物的勇氣,也充滿了踏入改革深水區的迷思。
2002 年的《大漢天子》由香港導演梁本熙執導,該劇不僅青春氣息十足,還給女性角色提供了一個任意馳騁野蠻生長的空間,堪稱紅粉政治史。
劇中,賈靜雯飾演的才女念奴嬌面對少年天子的追求不爲所動,選擇和陳道明的東方朔過閑雲野鶴的生活。這對幼年的硬糖君産生了強大的心理沖擊:爲什麽不要帥氣的曉明哥選擇長胡子的糟老頭啊?現在看,是硬糖君冒昧了。我是念奴嬌,也選叔味正濃的道明,不要眉飛色舞尚待去油的曉明。
陳紫函飾演的平陽公主,看似在爲弟弟奔走,但流露出的權欲和野心不容小觑。淮南王劉安之女劉陵更是讓人感到驚豔,她像是一朵帶刺曼陀羅,周遊在各個政治勢力之間。即便失敗也不怨天尤人,堅持女性應該活出想要的人生。這種精神狀态,在近年的古裝劇裏早就被閹割了。
2005 年的《漢武大帝》則是關注意識形态戰的先驅,劇集通過漢武時期黃老思想向儒家思想的轉型路線,講述了一個極具現代啓示的故事。即如何在内憂外患的時代,知常達變、沖破藩籬,完成一代人的理想。
劇集開篇便展現了窦太後與景帝母子,黃老思想的 " 同 " 中之 " 異 "。景帝想采納晁錯的意見削藩,而窦太後固執黃老,堅決反對變革。在一片 " 誅晁錯,清君側 " 的呼聲裏,殺不殺晁錯成爲了兩人的分界點。
劉徹被立爲太子後,太後與景帝的思想纏鬥還在繼續。景帝用心良苦給劉徹挑選了太子太傅,要求對方講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窦太後則請了汲黯擔任太子洗馬,讓他爲劉徹講黃老之道。
布拉德雷認爲 " 把興趣集中在内心鬥争上面是更偉大的戲劇 ",毫無疑問《漢武大帝》做到了。劇中漢武帝即位之後羽翼未豐,表面上仍然給窦太後請安,謊稱讀了老子的五千言取悅祖母,在被跟蹤監視、強行賜婚等事情上均表示服從。但實際上,他并未放棄儒家之道下的銳意改革,在上林苑練兵韬光養晦。敷衍式的服帖背後,是人物内心的對峙。
漢武帝從來就是一個變動的形象,他可以是揮斥方遒的少年,也可以是隐忍蟄伏的腹黑君主,更可以是巫蠱之禍後孤獨寂寞的老人。甚至他與戾太子的關系,都可以好好發掘在熒幕上重構。
用嗲子文學來套劉據," 身爲太子嫡長子,我從來沒有勇氣和父親坐在一起喝一杯酒。我怕看見父親深邃的眼睛,那是整個大漢朝男人這輩子最恐懼的東西。但同樣,父親的稱贊也是我這一生觸摸不到的星光。"
變動中的漢武帝,凝聚了每個時代的社會共識。沒有作業可抄的《大漢賦》,需要交出一份全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