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吉利合資成立集度後,百度在造車方面似乎又有了新的布局。
近日,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 " 車标 " 外觀專利獲得了授權,是一個立體銀色内嵌藍色的 U 型設計。與車标一同引發關注的,還有百度早在去年 11 月就申請了該專利。
而在集度臨近量産的關鍵時期,百度又爲何要申請新的車标?
集度隻是試手?
區别于華爲不斷重申的 " 不造車 " 言論,百度一開始下場組局,就是宣布的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但從百度宣布造車到集度汽車成立,再到集度 ROBO-01、ROBO-02 的相繼亮相,外界對于這份成果,多少有點意興闌珊,其關鍵點就在于百度在這次造車中的分量。
抛開機器人外觀、SEA 浩瀚架構、雙電機 400kW 功率、2 顆激光雷達及 31 顆智能感應組件、超 600km 續航等各種參數,集度 ROBO-01 能拿出手的可能就是兩顆總算力 508TOPS 的英偉達 Orin X 智能駕駛算力芯片,以及高通 8295 智能座艙旗艦芯片的中國首發。
其中百度參與最多的是 ROBO-01 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ROBO-02 的百度 Apollo 高階自動駕駛全套能力和安全體系,以及百度 ANP3.0 能力。前段時間,百度在 ChatGPT 浪潮中可謂出盡風頭,率先推出 ChatGPT 概念的文心一言,讓百度股價連漲,輿論中也對百度充斥着樂觀情緒。但就是這麽一個資本 " 新貴 ",集度也不是獨家接入,據不完全統計,百度目前也已和 10 幾家車企官宣合作,并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種種操作,讓集度給業界的一種百度用别人家的芯片和架構造了一輛 " 貼牌車 ",來滿足自己的造車愛好的感覺,畢竟集度的平台架構和三電系統是吉利的,智能座艙芯片是高通的,電池是甯德時代的,可以說拿掉百度這個标簽,任何車企皆可 " 集度 "。
但又不能說百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一定程度上,這樣的局面或許還是百度故意爲之。
一身本領待施展?
" 哪怕是智能時代,互聯網企業想要切入汽車賽道,多多少少還是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 有業内人士對 " 汽扯扒談 " 表示,百度造車比小米速度快,除了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積累,還依仗百度選擇了現成的車企合作,但受限于合資的身份,百度也不會投入自己的全部資源。
去年 7 月,百度就展示了由 Apollo 自主研發、正向設計的量産自動駕駛車 RT6(即第六代 Robotaxi 車型),該車外觀打上了 Apollo 的品牌标簽,主駕無座椅,支持無方向盤,還搭載了百度自研的阿波羅星河車輛架構平台,全車 38 個傳感器,成本價 25 萬元,可以說相比集度,RT6 身上的百度 " 血統 " 要更爲純正。
當時,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經理徐寶強,還公開了推出 RT6 的初衷,他表示随着無人化測試和運營在更多城市鋪開,自動駕駛累計運營單量達到 100 萬,前裝改裝的車輛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方面不能滿足自動駕駛的真正需要,所以百度決定設計和制造一台能夠滿足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需要的車輛,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選擇成品車加裝 AI Driver。
不過一直以來,百度研發的 Apollo 自動駕駛系統,都是爲車企提供解決方案。其百度日前發布的 2022 年财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 月底,Apollo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 " 蘿蔔快跑 " 累計訂單量超過 200 萬單,穩居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
而 RT6 的出現,則意味着百度已然擁有了自行造車的能力。此時,百度的雙線造車就已經初具雛形。
事實上,自 2013 年開始布局自動駕駛,百度無論是自動駕駛水平,還是算力芯片和平台架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Apollo RT6 已達到 L4 級自動駕駛水平,可實現複雜道路的無人駕駛能力;推出基于無人車所開發的 Apollo 星河架構;" 昆侖 2 代 AI 芯片 " 實現了量産,該芯片采用 7 納米制程,在 100W+ 的功耗下具有 260TOPS 的算力,略強于單顆英偉達 Orin X 芯片 254TOPS 的算力;可引入汽車的文心一言大模型。
但這些技術并沒有完全搭載于集度身上,換句話說,未來必然會有一個新的品牌,來承接百度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資源。就像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所言," 憑借在 AI 領域的長期投入,百度将抓住即将到來的 AI 拐點,爲我們的整個業務組合——從移動生态到智能雲、自動駕駛、智能硬件等,開拓全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