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花兒街财經,作者 | 侯煜,編輯 | 羅卿
一年一度的電商大促開戰在即,就在上周,京東集團各條業務線一把手總動員," 打飛的 " 至創始人劉強東在日本居住地進行備戰工作彙報。京東集團對此戰役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同一時間,京東報案。京東方面稱,關注到有謠言稱 " 劉姓商人涉嫌違法被抓 ",該謠言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發布在京東相關新聞動态下,以混淆視聽、操縱輿論。
與此同時,也有像模像樣的傳言稱,三季度業績會議紀要流出,核心業務業績有負增長的可能。
雙重利空消息之下,當日京東集團港股盤中跌超 10% 至 105.1 港元,創上市新低。隔夜美股京東收跌 8.27% 報 27.83 美元。市值蒸發約 3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19 億。
雙 11 對電商企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2022 年天貓和京東未公開 GMV 數據,但在 2021 年,京東全年營收達到 9516 億元,雙 11 期間 GMV 達到 3491 億元,雙 11 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 36%, 雙 11 戰績關乎全年業績的好壞。
大戰在即,利空消息接連流出,并非偶然,電商行業人士普遍認爲,競争對手有意爲之的可能性很大。雙 11 的火藥味已經相當濃厚。
京東也呼籲競争對手自律、自愛,停止散布謠言和抹黑的行爲,讓京東能夠順利備戰雙 11。
雙 11 業績反映百億補貼成效
雙 11 的成績一方面可以反映百億補貼落地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體現京東低價心智策略的成效。2022 年雙 11 期間重新回歸公衆視野的劉強東,在内部信中表示 " 低價是唯一的基礎性武器 "。
劉強東要将低價戰略進行到底,京東百億補貼頻道于 3 月 6 日晚 8 點全面上線。用戶打開京東 App,在首頁顯著位置即可看到京東百億補貼頻道,活動長期在線,其目的就是打破用戶對京東商城 " 貴 " 的刻闆印象,建立京東低價認知。
一直以來,京東在電商領域都是高品質、好服務的代名詞。在拿起低價武器時,是要放棄品質和服務嗎?京東的選擇是低價、品質和服務全都要,這注定是一條難走的路,也是一條它必須要走的路——單維度的低價并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在啓動百億補貼的 2023 年第二季度,京東營收小幅增長、淨利大增。其中營業收入 2879.31 億元,同比增長 7.6%,歸母淨利潤 65.81 億元,同比增長 50.39%。
京東 Q2 營收同比增速與之前兩個季度相比有了明顯的改善,但較去年 Q1、Q3 增速仍有較大差距。
京東 Q2 的增速能否延續有待觀察,而雙 11 的戰績不僅承接了百億補貼的餘熱,也檢驗了京東的百億補貼成效如何。京東内部人士告訴《華爾街科技眼》,百億補貼是一把手工程,由劉強東親自督戰。
按照過往的采銷經驗,京東具有集中采購優勢,也有了長期打價格戰的底氣。比如空調行業,一台格力空調,京東拿到的供貨價是 1600 元,其他競品拿到的則是 2000 元,這就意味着若是京東發起價格戰,會有 400 元的騰挪餘量。京東的自營模式存在着諸多優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京東依靠強大的自營和供應鏈優勢,實現當日達的配送,獲得了高收入人群的青睐。
但在實際執行層面,并不像計算出來的那麽簡單。自營以保證供應鏈穩定、産品品質爲前提,也就意味着倉儲、物流、配送、入倉環節會有巨大的成本消耗,京東隻有保證供應鏈條消耗低于 400 元,才能有長期執行百億補貼的底氣。
拼多多是百億補貼的最先發起者。拼多多的供應鏈能力自然無法與京東同日而語,但拼多多是采用集約化的供應鏈從品牌直接到用戶,這就節省了倉儲、物流、配送、入倉、物損等成本。
京東的優勢在供應鏈,成本也被供應鏈消耗。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如何體現集采優勢,并減少供應鏈消耗,是擺在京東面前的最關鍵問題。
雙十一決定京東未來發展航向
另外,京東在重鏈之下,相對于天貓、拼多多,體現出了穩定的供應鏈優勢和強時效性,但時效性是相對的。
再舉個例子,今年 9 月,iPhone 15 系列正式發售。各大電商平台開始蘋果 15 競速大戰。根據美團閃購公布的數據,iPhone 15 系列的銷量同比 iPhone 14 系列剛剛上市之時暴漲了 13 倍,創造了蘋果産品發售的新紀錄。
和京東自營需要入倉不同,美團調動社會資源,利用所有現成資源和騎手資源進行配送。半小時達模式讓京東的次日達模式有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越來越多的數據和現象級事件表明,在内外部環境催化下," 萬物即時到家 " 的時代真的來了。
實際上,京東對到家類的即時零售業務寄予厚望,按照京東方面今年 3 月份對外公布的數據,預計到 2025 年的時候,到家的同城配送業務營收規模應該會突破萬億,成爲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增量。在今年 3 月,京東家電主辦的行業論壇上,京東即時零售的話題被提及。各大家電企業表達了要與京東合作推動即時零售的構想。
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年中,京東有意無意提升 POP 商家的重要性,2023 年 4 月,京東零售開啓 5 年來最大的組織變革 : 取消事業群制,全面打通自營與 POP,由統一的品類負責人管理,實現對自營和第三方商家的平等對待。
這就意味着京東要打兩張牌,第一張是自營牌,以供應鏈類實體企業的優勢保證自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滿足高端消費群體對品質電商的需求;而通過 POP 則是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打好即時零售的牌,保證在 " 多、快、好、省 " 方面至少不輸給拼多多、美團等輕資産的平台型企業。
即時零售業務具有協同性和長期性,要求在商品、用戶和營銷方面實現線上線下數據的打通,全面整合供應鏈、物流、營銷和服務等各個環節。即時零售不同于傳統電商,依靠的是本地供應鏈的整合能力,能否充分發揮這塊的能力,也是保障用戶 " 随時随地随心 " 極緻體驗的原點所在。
近年來,即時零售在京東超市、京東家電等業務形态中得到廣泛推廣。其中,京東超市聯合京東小時購已覆蓋近 10 萬家商超類實體門店和數萬個商超快消品牌。如今,京東即時零售服務已覆蓋生鮮、家電、醫藥健康、美妝護膚、服飾、運動戶外、鮮花、烘焙、母嬰等衆多品類。
關鍵戰役能否突破财務制度
上文提及的即時零售模式在日常消費中有強大的競争力,但在雙 11、疫情封控期等這種特殊節點,強大的備貨能力才是打勝仗的關鍵。
以京東賴以起家的家電業務爲例,在過去數年,京東家電業務部門能征善戰,主要得益于以戰略性虧損爲前提的提前布局。以與格力合作爲例,衆所周知,格力空調是家電行業的硬通貨,雙 11 之前,各個零售平台都在提前備貨、搶貨,以保證雙 11 大促期間的供能應求。
按照京東家電業務高峰期的作戰經驗,京東會提前向格力下單,下單量遠超需求規模。
這樣做的意義在于,提前搶占品牌商生産線,讓競争對手無貨可訂。因爲格力的生産線數量是一定的,提前下單,就會先行占用生産線,讓其他競争對手幹着急卻難訂到貨。
在多個雙 11、618 期間,天貓、拼多多等平台家電嚴重缺貨,而京東平台不僅貨全,也能通過自營實現穩定配送。
就這樣,在蘇甯、國美虎踞龍盤的時代,京東家電依靠有豐富經驗的、骁勇善戰的業務團隊,成功地後來居上,建立了 " 家電銷售第一平台 "" 買家電、上京東 " 的消費心智。
京東投入巨資進行而這樣的提前布局能在長期收獲複利,但從财務角度來說,京東家電訂購的遠超所需的這批貨,在财務上屬于庫存,不僅庫存周轉率得不到及時的保證,還占用了大量的資金。預付款占用生産線,也在财務審批階段遭遇挑戰。
按照京東目前的業務架構,不僅是公司 CEO,最重要部門業務一把手也都是财務背景。随着京東的逐步壯大,京東的财務體系和公司治理架構更加完善,這也意味着 " 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 局面已經成爲曆史,作戰的靈活性也會受到影響。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沒有哪位業務部門一把手有魄力,敢冒違規風險,向财務背景的 CEO 提出 "提前訂全網所需的貨,讓友商無貨可賣" 戰時建議。了解京東集團合規體系的某業務條線負責人向《華爾街科技眼》感慨道,當然,依照财務角度,此類建議也一概不會被批準。
2023 年的雙 11 對京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此次戰績如何,能否在财務制度森嚴的公司治理架構中撕開一道口,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