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實施了國家動态清零新冠肺炎戰略,2022 年 12 月之前,北京沒有持續的 SARS-CoV-2 本地傳播。但近 3 年來,境外輸入病例頻繁出現。随着近期中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的激增,人們擔心可能會出現新型 SARS-CoV-2 變種。
2023 年 2 月 8 日,北京疾控中心王全意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共同通訊在Lancet (IF=203)在線發表題為 "Characterisation of SARS-CoV-2 variants in Beijing during 2022: an epidemi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的研究論文,研究團隊發現,自 2022 年 11 月 14 日以來,BF.7 和 BA.5.2 在北京爆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出現了新的變異。
該研究共獲得 2994 條完整的 SARS-CoV-2 基因組序列,其中 2881 條高質量基因組序列用于進一步分析。11 月 14 日至 12 月 20 日,共檢測到 413 例新病例,其中本地病例 350 例,境外輸入病例 63 例。所有這些基因組都屬于現有的 123 個 Pango 譜系,表明沒有持續的顯性變異或新的譜系。然而,BA.5.2 和 BF.7 目前在北京占主導地位,占 11 月 14 日以來本地病例的 90%。北京市 BA.5.2 和 BF.7 有效種群規模在 2022 年 11 月 14 日後均有所增加。總之,自 2022 年 11 月 14 日以來,BF.7 和 BA.5.2 在北京爆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出現了新的變異。
新冠肺炎大流行已持續近 3 年,仍是全球關注的問題。鑒于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播和不斷演變,全球出現了許多變種。關注的變體 ( VOCs ) 的出現,如 Alpha ( B.1.1.7 ) 、Beta ( B.1.351 ) 、Gamma ( P.1 ) 、Delta ( B.1.617 .2 ) 和 Omicron ( B.1.1.529 ) ,引起了多次浪潮。Omicron 最早在南非被發現,并被世衛組織指定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它因空前數量的突變和更高的傳播性,迅速接管了全球其他共同傳播的變種,增加了病毒譜系的多樣化。
在 2022 年 12 月之前,中國采取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疫情應對策略,從 2020 年武漢的封鎖到動态清零政策、精準防控策略阻止了 SARS-CoV-2 的傳播,從而在 2020 年初至 2020 年期間迅速控制了 COVID-19 的區域聚集性疫情。中國在 2022 年 12 月之前調整了防控政策,疫情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并引起了人們對此次疫情是否由新型 SARS-CoV-2 變體的出現所驅動的擔憂。這凸顯了在基因組水平上長期和持續監測 SARS-CoV-2 的重要性。
2022 年 11 月 14 日以後北京市 BA.5.2 和 BF.7 種群的時間動态(圖源自 Lancet )
在這裡,作者描述了 2022 年收集的高質量 SARS-CoV-2 全基因組序列的流行病學和系統發育。該研究共獲得 2994 條完整的 SARS-CoV-2 基因組序列,其中 2881 條高質量基因組序列用于進一步分析。11 月 14 日至 12 月 20 日,共檢測到 413 例新病例,其中本地病例 350 例,境外輸入病例 63 例。
所有這些基因組都屬于現有的 123 個 Pango 譜系,表明沒有持續的顯性變異或新的譜系。然而,BA.5.2 和 BF.7 目前在北京占主導地位,占 11 月 14 日以來本地病例的 90%。北京市 BA.5.2 和 BF.7 有效種群規模在 2022 年 11 月 14 日後均有所增加。總之,自 2022 年 11 月 14 日以來,BF.7 和 BA.5.2 在北京爆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出現了新的變異。
原文鍊接: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3)00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