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4/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91 天
1
前幾天,62 歲的劉德華在一檔節目中罕見公開自己 " 凍齡 " 秘訣,讓人大為驚歎。
劉德華坦言,自己這 9 年來都是吃素的。每次上桌,隻要哪道菜裡沒有肉,他基本就會吃。
平日裡,他都是吃谷類食物,一般不吃甜品,很少碰肉和碳水化合物。
口味方面,他喜歡清淡飲食,不喜歡吃太過油膩的東西,烹饪時一般選用質量和口感好的植物油。
除了飲食方面,劉德華還堅持運動,哪怕隻有拍戲間隙的一點時間。
此前就有報道爆料,劉德華在片場拍攝時,利用工作人員為拍攝做準備的間隙,他一個人在片場鍛煉起來。
動作也很簡單,隻是輕輕擡起雙腿,模拟在健身器材上有規律地進行踩踏。
看完劉德華如今 62 歲的模樣,不得不說,他早已将自律刻進了骨子裡。相比于許多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劉德華常年的好身材實在是驚豔。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
"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和不自律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當一個人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加節制,懶散頹廢,那麼他隻會步履蹒跚、贅肉橫飛。
當一個人克制自己的貪婪,勤加鍛煉,合理飲食,那麼他就會身材勻稱、體态優美。
2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讓我想起國外專家妮科•克蘭西用親身經曆做過的一個實驗:她一周不吃早餐,并天天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由于沒有按時補充能量,妮科一早便暈暈乎乎,做起事來毫無效率可言,甚至找一份文件都要花 20 分鐘。
其次,由于攝入減少導緻身體的血糖水平降低,這不但讓她頭疼欲裂,而且煩躁不安。
更糟糕的是,不到中午,她就餓得發慌,當午餐擺放在她面前時,她的頭腦裡隻想填飽肚子再說,于是過量地進食。
她猛吃餅幹、巧克力、奶酪、奶油這類高脂食物,也因此攝入了大量的卡路裡。
緊接着,午飯吃得太多讓她精神困倦,連連犯困,為了工作她隻能喝下很多的咖啡,結果又造成晚上失眠。
這樣的結果便是,第二天起床的時候,她的頭越發的暈眩。
一個星期下來,妮科的生活形成了惡性循環,陷入一片混亂,這一切直到她重新開始規律吃早餐,才恢複了以往的元氣。
白岩松曾說過:
"不管你承不承認,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自律。自律,幾乎可以決定你的事業成功與否。一個人連自己的業餘生活都控制不了,何談控制人生。"
事實上,不自律引起的失控,絕不僅僅關乎身材、身體,更多時候關乎的是整個人生。
網友 @Zephyrus 說的一段話就曾引起了衆人的共鳴:
" 因為不自律,
制定的計劃從來沒有完成過;
時間管理也從來都是渣;
即便靠小聰明臨時抱佛腳還是被 Deadline 碾壓;
即使有很繁重的學業壓力仍舊會抵不住吃喝玩樂的誘惑;
最後,每次得到的結果總是因為惡性循環一次比一次糟糕。"
所以,不要因為不自律,而毀了你的一生。
3
作家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書中說道:
"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鑰匙,放縱肯定更不是。"
低級的欲望,也許放縱就能獲得;但高級的欲望,隻有自律才能得到。
當你吃不了自律的苦,你便要接受平庸的罪。
2 條建議,助你擁有自律的好習慣。
1、設法阻止自己的惰性
自媒體人李清淺曾加入一個運動群。一開始,李清淺以為在群裡的人,大概率是完成不了每日的運動量的,加入不過是一時興起。
但她慢慢發現,群裡的人每天都會按時打卡,并曬出自己的運動軌迹。
更令她驚訝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每日清晨 6 點前就已經完成了當天的運動。
後來,她和其中幾位交流了一番,疑惑為什麼要早起跑步。
其中一位群友說:
" 以前曾經把跑步安排在晚上下班後,但他上班特别忙,經常加班到很晚,于是跑步計劃就泡湯了。
後來幹脆就改成早上,這樣就再也沒有理由不去運動了。"
聽完群友的話,李清淺發現了一個真相:原來長于自律的人,不是沒惰性,隻是不給自己偷懶的機會罷了。
說到底,他們知道自己的薄弱點在哪裡,并想方設法主動改善。
慢慢的,自律對于他們就不再是難題。
2、設置跟進系統堅持
太多人明明知道,卻難以做到,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缺乏跟進系統。
沒有跟進系統,就會讓一個人在執行任務的目标中缺乏相應的支持。
John Wooden 是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在全美大學體育協會舉辦的籃球賽中,他曾經率領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籃球隊,在 12 年内獲得了 10 次冠軍。
為了研究他的執教秘訣,兩位心理學家曾經全程觀察過他的訓練課,并記下了他給球員發的每一條指令。
統計結果表明,在記錄的 2326 條指令中,6.9% 是表揚,6.6% 是表示不滿,75% 的指令都是純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麼動作和怎麼做。
Wooden 最常見的執教方法是:演示一遍正确的動作,表現一遍錯誤的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确的動作。
可以看出,好的教練從不發表什麼激情演說,甚至不用講課,隻給學生具體的即時反饋。
學生認識到了錯誤,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完善。
這就是一個周密的跟進計劃。
一般來說,跟進系統作為一個系統,往往都要有兩個角色,除了自己,還要有學習夥伴、教練或者監督者等。
因此,找夥伴一起學習,向夥伴請教,與夥伴讨論,讓夥伴一起監督,這些都能夠讓自己的 " 跟進系統 " 更有效。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說過一句話:
" 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共勉。
提升自我
怎樣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想要為你推薦《精讀君通識詞典》,
這裡有提升個人能力所必備的知識和方法。
你了解系統思考、黃金圈法則、第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