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魏大勳徹底火出圈了。
相關熱搜上了又上,其二創視頻播放量更是個個上百萬。
甚至,就連其新劇漲粉量也是遠超男女主。
可與此同時,這也讓不少人罵他背刺主演,是在砸楊洋飯碗。
并爲其安上了内娛「掀桌咖」的名号。
說實話,這看得人有些迷惑。
如今魏大勳的出圈,有角色人設的功勞,可也有自身演技的加持。
這明明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可怎麽到了某些人嘴裏,這全都成了錯?
仿佛配角天生就該低主角一等,就該成爲其工具人,爲其發光發熱。
而一旦背離這種方式,就會被安上帶有明顯貶義的掀桌咖。
罵其太貪,竟敢搶主角風光。
這一切又真的對嗎?
那麽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
首先,什麽是掀桌咖?
即在一部劇中,配角比主角還要出圈。
原本配角出圈,不管對劇,還是演員本身都算是一件好事。
可對于主演粉來說,卻成了天降災禍。
在這種情況下,有太多明星被冠上了掀桌咖的名号。
例如,靠《偷偷藏不住》出圈的馬伯骞。
相較于主演略顯油膩的表演和令人爲之咯噔的台詞。
馬伯骞飾演的顯眼包男配就顯得格外搞笑有亮點。
再加上其演技過關,一下子就将搞笑臭屁大男孩的人設立下。
令其口碑反轉,比主角還能吸粉。
還有《長月燼明》中的女二陳都靈。
她先是靠處處發瘋的天歡,一時間斬獲無數人喜愛。
以至于,人人争相加入歡門。
随後,她又憑借清醒惡女葉冰裳再次抓住觀衆的内心。
「天歡爲了男人滿手血腥,而我葉冰裳隻會爲了我自己。」
在人設不錯的情況下,再加上自己特有的清純小白花外形。
瞬間,使得角色反差感拉滿。
此外,陳都靈的演技更是加分不少。
她将劇中所要飾演的三個角色的内心都一一揣摩吃透。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都靈出圈是必然的。
那麽,配角出彩真的是在砸主演飯碗嗎?
誠然,一部劇最大的光環絕大多數都是在主演身上。
正因此,主演享受着劇組的絕對優待:
最多的戲份、最完整立體的人設、最大的宣傳曝光力度 ...
拿《我的人間煙火》來說,一集在四十分鍾左右。
而作爲男主的楊洋,在第一集就出場了十幾分鍾。
至于目前最出圈的魏大勳,前五集加起來也才不過九分鍾。
再拿最近剛播完的《長風渡》來說。
從劇剛開播時,劇方就全程緊緊圍繞着男女主來宣傳。
劇的全平台賬号、熱搜、營銷通稿全都在竭盡所能地宣傳兩位主演。
此外,還安排男女主掃樓,舉辦線下見面會等活動。
在這種狀況下,主角可謂是占盡先機。
但若是如此,主角還是做不到吸粉,讨大家歡心。
甚至,還沒配角出圈。
這一切,又真的該怪配角砸自己飯碗嗎?
說起來,更像是其本身就沒把自己的飯碗端得夠牢。
想想看,這些配角出圈的劇中,其主演多少都有讓人诟病的毛病所在。
例如,《長月燼明》的女主白鹿。
從出道以來,就一直被網友嘲笑是韓式演技。
但凡是情緒稍顯激烈的戲份,她總是在讓自己的嘴巴使勁用力。
不僅沒表現出該有的狀态,反倒會讓人格外出戲。
若是到了更爲激烈的戲份時,便隻會大哭大叫,瘋狂咆哮。
相比之下,演技沒大錯,人設飽滿又爽感十足的陳都靈則顯得難能可貴。
還有《我的人間煙火》中的男主楊洋。
在新劇剛開播時,他就被網友吐槽總是端着,刻意耍帥。
并還總時不時地皺眉,表達深沉。
原本想通過刷臉達到吸粉爆紅。
可卻沒想到,不僅連相貌一般的魏大勳比不過,還被大衆罵油膩做作。
以至于,被不少網友戲稱:
「魏大勳的演技赢了楊洋的顔值。」
當然,也有人說:
「我們并非讨厭所有的出圈配角,而是那些帶有營銷痕迹的配角。」
可大家似乎都忘記了,做演員哪有不想要爆紅的?
這不是什麽值得羞愧或是需要避諱的事情。
因此,有太多人隻要看到一丁點的機會,就會卯足了勁往前沖。
努力演出一個大衆喜愛的角色,一個能讓自己有底氣的角色。
而如今的魏大勳正是如此。
明明有了翻身的可能,難道要因讓位主角而讓自己生生放棄?
怎麽可能?
要知道,這是争名奪利的内娛,不是慈善組織。
而魏大勳,更不是聖母。
更何況,内娛明星營銷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幾乎沒人不用。
隻要是不過火的營銷,也沒什麽不對。
畢竟,誰又不想讓自己被大衆看到呢?
而像如今的魏大勳,也并非按頭給觀衆強行喂飯。
充其量,隻能算是在本就足夠旺盛的火堆裏再加一些柴火罷了。
此外,再回看現如今的内娛。
說難聽點,這就像是一個又臭又渾的大水缸。
這當中,有些演員靠瞪眼嘟嘴,輕松收攬大獎和千萬片酬。
還有的演員明明劇都拍完了,還能把自己主演的劇年代搞錯。
明明是建國初期,愣是說成建黨時期。
更有甚者,直到片子拍完,對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還是一知半解。
就連被提問「從角色中學到了什麽」,這般簡單又保險的問題都答不上來。
到最後,隻能支支吾吾說不知道怎麽回答。
他們麻木呆闆,依靠粉絲和流量躺在舒适區,收獲一片掌聲和喝彩。
而比起這些,更可怕的是他們都不是小演員。
這些明星個個擁有千萬粉絲,享受着萬人追捧,有的甚至還是當紅頂流。
可以說,他們是走在内娛最前端,掌握最大資源和話語權的人。
就是如此才讓人害怕,也更讓人對内娛感到失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正需要有人将水攪混。
它不需要看流量臉色,更不需要讓配角處處退讓于主角。
而是人人拿出自身本領,良性競争。
唯有如此,才能讓内娛重新迸發出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