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天玑
2020 年,特斯拉在加州工廠使用了 6000 噸級的壓鑄機,首次在 Model Y 後地闆上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這讓 Model Y 後地闆的零件減少了 79 個,焊點由 700-800 個減少到 50 個,相同部件的生産時間由至少兩小時縮短至 80-90 秒。特斯拉因此走出了産能地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對一體化壓鑄技術,馬斯克給予了高度評價,甚至不惜拿 Model 3 開涮,"Model 3 的接縫如此差勁的根本原因,是沒有用我們最新的一體化壓鑄技術。 "
在特斯拉之後,其他車企紛紛跟進一體化壓鑄技術,包括大衆、吉利、小鵬、蔚來和理想等,剛開完技術發布會的小米汽車也是其中一員。
然而,任何新事物都有從不完善走向完善的過程,一體化壓鑄技術有 " 奇效 ",也有局限性。
什麽是一體化壓鑄技術?
鑄造技術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期,壓鑄屬于鑄造的一種,它比傳統意義的鑄造多了一個 " 注射器 "(壓鑄機)。經過加壓後,能一次性制造出更複雜的部件,所以也被稱爲一體化壓鑄。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一體化壓鑄技術并不新鮮。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有企業把這項技術引入了汽車零部件的生産制造中,不過範圍局限于小型零部件,而特斯拉把範圍擴大到了大型零部件。
在汽車生産制造過程中,有沖壓、焊裝、塗裝和總裝四大工藝,原材料經過四大工藝的 " 裝飾 " 後,就變成了一輛白車(整個轎車零部件的安裝載體,是汽車的基本骨架,其生産成本約占整車的 45%~65%),一體化壓鑄技術可以應用到沖壓 - 焊接環節中。在傳統工藝中,這兩個環節需要多道工序,工藝操作繁瑣,效率有待提高。
爲了能讓一體化壓鑄技術制造大型零部件,特斯拉從力勁集團采購了大型壓鑄機 Giga Press,它的鎖模力高達 6000 噸,是當時行業内最高噸位的壓鑄機。
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中生産的 Model Y,其車身後地闆就是用一體化壓鑄工藝制作的,這讓 Model Y 的制造時間從 1-2 小時縮短至不到 2 分鍾,占地面積節省了 30%,生産工人減少 200 多個。據特斯拉透露,這給 Model Y 節省約 20% 的制造成本。
按照馬斯克的計劃,特斯拉的前地闆、電池殼等部件也将會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制造。如果一切順利,整車重量可以減輕 10%(使用鋁合金),續航提升 14%。目前,特斯拉已經在德州工廠生産一體成型的前地闆。
此外,一體化壓鑄技術還能讓車身輕量化、更安全、空間利用率更大的優勢,這可以讓新能源汽車擁有更高的續航和更大的空間。這些優勢,每一個都是車企難以拒絕的誘惑。
以最近公布的小米超級大壓鑄技術爲例,它實現了零件 72 合一、焊點減少 840 個,減重 17%,生産工時減少 45%。" 小米泰坦合金 " 壓鑄成型的一體化後地闆及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小米 SU7 整車扭轉剛度高達 51000N · m/deg,相當于傳統油車的兩倍。
随着越來越多的車企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做大型零部件,這項技術又被車企玩出了新花樣。比如,各個車企選擇的壓鑄車身部分不同。特斯拉、問界和小米汽車都是車身後地闆,問界還把範圍擴大到了前機艙總成,極氪則是車身中段和後身。
壓鑄機的噸位是一體化壓鑄技術的關鍵指标,目前車企中噸位最大的是哪吒,它正在研發 20000+ 噸壓鑄設備,号稱 " 刷新行業紀錄 "。
然而,正如我在開篇中提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決定車企是否選擇一體化壓鑄技術時,不僅要考慮優勢,還要考慮劣勢。
一體化壓鑄技術有哪些弊端?
車企大範圍跟進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時間點,是特斯拉把技術玩出新花樣之後,爲什麽車企之前沒有把這項技術的應用範圍擴大到大型零部件上?這背後其實隐藏了車企對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擔憂。
首先,一體化壓鑄技術本身有弊端,那就是壓鑄件中常有氣孔及氧化夾雜物存在,這會影響成品的性能。有行業人士曾表示,這種零部件在一些車企的内部會被視爲不合格産品。
其次,一體化壓鑄技術制造的零部件會推高維修成本。
中保研曾經對 2021 款标準續航後輪驅動版 Model Y 做過測試,結果顯示它在 " 車内成員安全指數 "、" 車外行人安全指數 " 等方面拿了優秀的成績,而在 " 耐久性與維修經濟性 " 上,卻拿到了較差的成績。
拆解來看,中保研的 " 耐久性與維修經濟性 " 由四部分構成,分别是結構耐撞性、碰撞兼容性、可維修性、維修經濟性。前兩部分的成績是良好、一般,後兩部分的成績是較差。
因此,對消費者來說,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制造大型零部件組成車身的車輛,最大的困擾就是維修費用貴。2022 年 2 月,一輛江蘇牌照的 Model Y 在倒車時撞到了牆角,導緻車輛後車身受損,維修費接近 20 萬元。車主吐槽稱," 新車才 28 萬元,還不如報廢。"
對此,車企有多種應對策略。特斯拉選擇自己成立保險公司,把理賠環節掌握在自己手裏。 中國車企偏向在工程入手解決問題。小米 SU7 的後地闆采取了三段式防撞設計,在普遍的中低速碰撞中,能夠實現隻更換防撞梁和潰縮區,不更換後地闆,極氪則提出了四段分區碰撞策略。
種種迹象表明,一體化壓鑄技術雖然有優勢,但是還有些問題需要解決。實際上,即便所有車企都認可一體化壓鑄技術,它們也很難把它引入到生産線中,因爲這項技術有很高的門檻。
做一體化壓鑄的正确姿勢是什麽?
多數人認爲一體化壓鑄技術可以降低成本,而特斯拉的毛利率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有一點被忽略了,那就是特斯拉具備需求側的規模效應。即便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建設成本比傳統鑄造方式高,特斯拉依然可以通過 Model Y 的銷量規模,消化前期投入。據乘聯會數據,2023 年,Model Y 僅在中國市場就交付了 64.6 萬輛,能與之一戰的隻有比亞迪。
另一方面,市場和消費者認爲,車企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動力是 " 降本 " 主要原因。其實,更大的動力應該是提高效率。
首先,市場誇大了一體化壓鑄技術節省成本的功效,它的全周期成本并不低。壓鑄機隻是壓鑄技術的部分設備,其他還有壓鑄模具、熔煉爐、噴塗設備、拾取設備、冷卻設備、修邊機、高真空設備等等,這些設備的采購價格很高。2021 年,力勁集團推出了 9000T 壓鑄機,其價格超過 1 億元。
據中金證券測算,同樣年産 10 萬輛車,采用傳統沖壓 - 焊接工藝時,沖壓 + 焊接環節的設備總投資約 5.2 億,全部采用一體化壓鑄工藝,相對應環節設備總投資爲 7.1 億。如果沒有足夠的銷量消化投入,這樣做并不劃算。
其次,特斯拉是這方面的帶頭人,而它一向強調效率。李想也認爲特斯拉這樣做不是爲了降本,而是爲了提升效率。
他曾表示:在特斯拉眼裏,成本和效率不是一個概念,效率是說怎麽在最短時間内提供足夠多的産能,這是它思考的很多、很多問題。上海工廠 1300 畝地今年大概能做到 80 萬到 90 萬的産能,這在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除了成本高外,壓鑄技術本身就有較高的壁壘,如果把它應用到大型零部件的生産中,壁壘會更高。
比如生産設備和生産流程需要更新,這要求車企和供應商要重新設計設備、積累經驗。
另外,車企還要解決一些技術細節難題。比如熱處理,熱處理可以減少壓鑄過程中産生的氣泡。但是,由于存在熱脹冷縮,熱處理過程中材料很容易變形,這會降低材料的機械性能。
同時,鑄鋁件的體積越大,熱處理的難度就越大。此前,車企的解決思路是隻生産小型的鑄鋁件,而特斯拉選擇開發無需熱處理的新材料。2015 年,特斯拉挖來了材料領域的大牛查爾斯 · 柯伊曼,才開發出了新的鋁合金配方,解決了免熱處理的難題。
2021 年底,蔚來也表示開發出了新的免熱處理材料,将應用在蔚來 ET5 的車身後底闆相關部件上,新材料由蔚來和供應商聯合開發,蔚來 ET5 是蔚來第一款采用一體化壓鑄工藝的車型。
以特斯拉爲參照,車企想要在大型零部件上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并做到不虧本,需要擁有足夠的銷量規模去消化投入。當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先通過一體化壓鑄技術把輕量化、生産效率提上來,但這樣可能會讓車企錯失搶占市場時間。
爲了提高效率,一體化壓鑄技術會是汽車行業的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但在實際應用中,一體化壓鑄不是萬能藥,車企需要具備系統性的前提條件或能力,才能把它運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