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地理新知(ID:ddxz2024),作者:小石獅子,原文标題:《焦慮、彷徨、疼痛,仍一往無前!——我的獨立遊戲開發半年總結》,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回望來時路,笑眼半含淚。
全職做獨立開發從 7 月開始,目前正好半年。這半年時間經曆了無數的焦慮、彷徨、疼痛,好在從來沒想過放棄。今天将所有的情緒釋放,也把經驗教訓總結,希望幾個月、一年,甚至數年後再看能會心一笑。
一、目标:近小遠大
推崇一句話:取法乎上,隻得其中;取法乎中,隻得其下。目标要遠大,要清晰,要利他,也要腳踏實地,要說服自己。無從表達,總之目标是源頭,目标很重要,要近小遠大。
二、AGI 時代的軟件開發:又快又爽真不賴
做過幾年初級(主要是界面功能)的客戶端開發,業餘寫過 python 做數據分析,嘗試過服務端框架,做過幾年産品經理,相對來說都不專精,所以獨立做一款産品總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但有了 ChatGPT 加持,寫起代碼來也總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簡單舉例說明:我用 flutter 寫這個遊戲,flutter 的官方文檔很全面,也算詳實;經驗豐富的前端程序員仔細讀完文檔,再上手試驗一兩個項目就能入手了。但我遇到了這樣一些問題:一是我的前端經驗就算半桶水,很多東西我也有點模棱兩可,看文檔時字都看懂了,真正做起來偶爾卡殼;二是還是挺懶的,懶得一字一句看文檔,懶得一個一個例子去複現,這就造成了明明很基礎的東西要來回倒騰。
好在我以前喜歡用 Google,現在喜歡用 ChatGPT。ChatGPT 給我提供了不少幫助。比如,我不懂的、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問它,它可以通俗易懂并附有示例代碼給我講解;同時因爲它學了全網的知識,我可以用我已知的領域(語言)去問它我未知的領域,它總能指出我的認知是否正确,知識是否能如此遷移。這樣就解決了不懂的問題。
接着我會遇到應用的問題,既然我知道一個模式、功能、組件該怎麽使用或者實現了,那就直接上手,但上手又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畢竟我水平有限,懂了不一定能做出來,那這個時候我又可以直接把報錯或者源代碼丢給它,90% 的情況都是低級錯誤或者常見錯誤,它列出的一項或多項解法總能給我指路。我的直觀感覺(非數據統計)GPT3.5 能解決 90% 的問題,GPT4 更厲害,在前者基礎上又能解決起碼 50% 的問題。
再然後是後端,基本上它給我提供一條龍服務。因爲大概了解後端的架構,所以我會問它 " 我有前端知識,做過産品經理,知道 Django 這個框架,要怎麽做後端 ",它就會告訴我從選語言,架構,數據庫,到雲服務到工程,測試部署的一系列流程。Voila, 聰明如我就可以繼續問它其中我感興趣和不懂的點,大概幾個來回,腦海中也就有了路線圖。就可以開工了。
前面說了,我很懶,以前寫代碼或者寫文檔,喜歡 Google 一通然後 Ctrl C+V,現在也是,所以有時候不想寫的代碼,直接丢給它,它返回的一般沒大錯(小錯必須有),這無形中解決了我工程的 " 冷啓動 " 問題,因爲隻要代碼寫起來了,不跑通,不把想加的功能加完根本停不下來。但偏偏總是不想開始。
更有甚者,實在不想寫,一個 bug 兩三天都搞不定,一樣,丢給它,它會告訴你挫折是正常的,适當休息更能提高效率。還不行就上論壇求助什麽的。總之有用。
ChatGPT 對我而言就像一個好朋友、好導師,關鍵還專業。
總而言之,目前的 ChatGPT 已經能幫我們實現十倍程序員了,工程實現不再成爲困難甚至門檻。
三、創業:确定與不确定
我偏好給任何人事物設定嚴格的标準和界限。所以 " 創業 " 這件事我認爲有很高的門檻,開一個面館,做自媒體,哪怕開一家公司都不一定算創業,它們隻能叫做小生意。在我看來,創業是給一個行業帶去增量,要做大做強的。那我現在做的不是創業,是探索獨立開發盈利這件事。不過我也把它當作我獨立創業的一環。
講到創業,在我看來有一體兩面的事必須搞透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是客觀規律、行業、自身能力的确定,我們要知道地球,經濟和社會是怎麽運行的,順着它們來。我們也要了解一個和多個行業,先适應它、再剖析它、挖掘它、改造它。
我們也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包括技能和内心的水平,不會的可以學,但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在羨慕奢望和幻想中止步。而内心是什麽樣更要清楚,能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内核有多穩定決定了我們能戰勝多少困難,能從多少個坑中爬起來,直至最終能走多遠。
人到中年在各個方面更傾向于确定性。希望工作穩定、希望收入穩定、希望領導穩定,任務總是交給信得過的下屬等等,我也一樣,那麽我做的事有什麽确定性呢?
我選擇的是我喜歡的。我是遊戲玩家、是地球公民、是旅行愛好者,所以我做了一款地理主題的小遊戲。我總能将過去的經曆,現在的認知和對未來的設想轉化成遊戲的内容和設定。相比于不喜歡的,被動,選擇喜歡的能走得更遠。
我能做到在正負反饋中堅持不懈。大多數人都能在正反饋中螺旋甚至直線上升,我亦如此。但我的人生劇本好像總是要不斷給我打斷,煩!既然如此,那幹脆把負反饋也當成正反饋吧,既然目标在前方,歇一歇,停一停,繞繞路也行,總之要到達。
功不唐捐。學校學的,工作中積累的都是有用的,都化作了我現下的認知和技能。無數自身和他者的經曆都告訴我,現在的選擇和努力一定會化作他日的結果(可以是成果,也可以是後果)。而别比人做多一點,做好一點,長此以往就能脫穎而出,脫穎而出的那個就是成功,它此前的 " 功 " 都不唐捐。
不确定又是啥呢?
不确定的是時間、是困難、是内耗。
比如我有了前面說的心理建設和工程時間,我堅信我的這個小遊戲可以實現 100 萬用戶,而不會無疾而終,但不确定的是這 100 萬用戶是在 3 個月後達成,還是一年後,甚至兩年後。這是客觀規律,我沒有投資人,也沒有誇下海口不需要給任何人交代,那就堅持耕耘,靜待花開呗。
任何一件事尤其是自己沒做過的事都會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難在中間。如果是小困難,犯不着爲它們煩惱,想各種辦法克服就是;如果是大困難,那就跟它周旋,跟它拼,打一次怪升一級,打不過隻能 Game Over。既然必須到達,那就打到打過爲止,但也别死心眼,因爲很多時候可以迂回戰術,可能耗着,因爲随着時空條件的轉化,大困難會變成小困難,甚至會消失。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内部攻破的,而以前的我又是一個時常内耗的人。各種具體的内耗有覺得行業不行,覺得公司不行,覺得領導不行,覺得同事不行,覺得自己不行;覺得别人怎麽這麽牛等等。後來發現内耗太不好了。
那就做兩點,一是樂觀一點,我眼光差才會選這個行業,公司,領導和同事。想來我眼光應該不差,那他們的水平肯定沒問題,是我的尺度和标準有問題。二是知行合一,既然我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就做出選擇和改變。于是我走到今天這一步。現在基本不内耗了。
到此,在我有限的眼界和宇宙裏,确定性戰勝了不确定性,不确定轉化成了确定性,我唯一要做的事,做正确的判斷,選擇,定合适的目标,千方百計實現它。循環往複,更上層樓。
四、焦慮,彷徨與疼痛
前面講得這麽笃定,那我還焦慮、彷徨、疼痛啥?
焦慮的問題很具體,這個功能怎麽實現,這個 bug 怎麽還解決不了,用戶怎麽一個都沒有?在這些具體的問題上這半年我焦慮了無數次,但隻要想到最終的目标,就會釋然,會靜下心來,會開始想方法,會行動。可以說這都是在對抗本能,已經有了一些心得,後面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短地焦慮。
彷徨在于成績爲零,甚至負。與預期相差十萬八千裏的時候,會想爲什麽這麽慘,是不是自己認知偏差,執行力差。而整日網上沖浪總是看到各種新興方向,短時間成功的故事,是不是自己也該去試試水,還總是天真地想能一主幾副搞起來。Too young too simple, always naive. 我的第一個目标都還沒達成,怎能三心二意呢。先一條道走到黑吧。
疼痛的話題可以多講講。身體不好也不差,但做程序員的那幾年就得了胃病,後來跟同事讨論說大概是别人的壓力轉化爲了掉頭發、秃頭、長胖,而我的壓力是胃痛。7 月初剛回國的時候,因爲前半年胖了 20 多斤,睡軟床之後腰一直痛,輾轉難眠,後來買了硬棕墊,堅持跳繩打乒乓球減重才緩解。後不久又因爲長時間寫代碼,開始肩胛痛,真的像針刺一樣,然後買了按摩儀并注意休息後緩解不少。然後最近因爲重慶的天氣原因,不出門也沒鍛煉,又開始胃痛。目前是注意休息,稍有緩解。
想起大學一位女同學,最近因爲癌症去世,也感慨。因爲她就是那種刻苦的,自我要求高的,可能也不願意休息的人,最終令人歎息。
一定要重視健康,珍惜健康,投資健康。
總結下來,發現可以輕裝上陣了。
那麽我認爲自己這麽厲害,洋洋灑灑寫這麽多,交出答卷怎樣呢?
我開發的遊戲(偏應用),在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上架了(因爲中國的政策,暫未上架)。12 月 30 日 Android 端的日活超過 500,iOS 個位數。而這 500+ 的日活大部分是通過廣告投放獲取的,次日留存 20%+。我也做了對應的自媒體,粉絲數在幾百到一千多。
這個答卷擱半年前,我給自己打 50 分,而現在給自己打 80 分。因爲實踐過才知道,真的難。同時這些數據也達到或者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我不能 PUA 自己,反而需要給自己多拍拍彩虹屁。相信明年能給自己打 90 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地理新知(ID:ddxz2024),作者:小石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