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2025 年開年,中國汽車産業的 AI 競賽驟然升溫。
比亞迪以 " 高階智駕平權 " 之名,在汽車市場掀起波瀾;包括長安、奇瑞在内的車企也都給出自家 " 全民智駕 " 方案。
吉利不甘落後。3 月 3 日的發布會上,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宣布,推出 " 千裏浩瀚 " 安全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并且接下來吉利銀河新産品及改款産品,都将搭載不同層級的 " 千裏浩瀚 " 智駕方案。
這隻是吉利備戰汽車 AI 時代的其中一角。從打造算力中心,到與千裏科技等成立智駕合資公司,吉利試圖通過這場發布會向外昭示:智能汽車的下半場角逐裏,數據與算力叠代的戰火正在改寫産業規則。
淦家閱在發布會後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做好中國的智駕,就需要 "AI+ 智駕 ",這需要在算力、算法與數據 " 三駕馬車 " 全面領先。
扛着 " 智駕平權 "、" 安全平權 " 的旗幟,吉利想向外界證明,自己不僅在 AI 領域布局多時,且在多領域都處于行業第一梯隊。在特斯拉、比亞迪等巨頭環伺的戰場中,吉利憑借 " 全域 AI" 的生态布局突圍,掀起一場關于汽車 AI 的 " 王者之争 "。
打出 " 組合拳 "
面對行業高階駕駛普及大戰,吉利甩出了一手 " 王炸 ",宣告它強勢殺入這片戰場。
高階智駕系統方面,吉利推出了 " 千裏浩瀚 "。淦家閱在交流會上解釋," 千裏 " 代表着行業領先的通用大模型和算力,浩瀚 " 代表着吉利行業領先的智駕能力和體驗。
發布會上,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陳奇介紹,千裏浩瀚分成 H1、H3、H5、H7、H9 五個層級,算力不同、作用不同,吉利汽車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針對不同車型的定位,選擇對應梯度的智駕方案。
H1 是最基礎的版本,标配了 100TOPS 以上算力,是同級同價位裏最高,支持高速 NOA 和自動泊車,向上至 H7 則逐步加入城市通勤 NOA 和記憶泊車,城市無圖 NOA、全場景 D2D(Door to Door,門對門),泊車代駕功能。H9 則在 H7 的基礎上冗餘,可以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
陳奇表示,千裏浩瀚的 D2D,今年也将實現結合 VLM 的無圖 D2D,這将會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曠視科技創始人、千裏科技董事長印奇透露,H9 會搭載雙 Thor 芯片、13V5R ( X ) L 傳感器等硬件。
搭載千裏浩瀚系統後,吉利用智駕把安全性能帶上了一個新高度。AEB(自動緊急制動)生效速度在 130km/h;AES(自動緊急避讓)生效上限速度來到 120km/h。發布會上吉利也不忘強調 " 千裏浩瀚 " 安全能力,是沃爾沃安全經驗傳承而來,安全提升自是毋庸置疑。
與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對比,H1-H7 對應的是比亞迪天神之眼 C-A,H9 則是吉利秀肌肉的産品。接近吉利的人士認爲,H9 大概率會先在極氪車型上落地。
發布會上,吉利汽車發布了星耀 8 和吉利銀河 E8 兩款産品,全系标配 H1 方案。淦家閱除了表态今年新品和改款均會搭載不同智駕方案外,僅表示,下半年會推出多款搭載千裏浩瀚 H3 的車型,以及一款搭載千裏浩瀚 H7 的旗艦産品,具備頂級算力。
在價格方面,吉利也未有過多提及。不過可比較的是新款銀河 E8,起步搭載 H1 方案,官方指導價卻來到了 14.58 萬元,實現了降價增配。
扛着 "AI+ 智駕 " 的旗幟,吉利打出 " 組合拳 ",加入了今年這場車圈智駕大戰當中。過去兩年市場以價格爲主要競争參數的時期已然過去,如今的競争讓智駕成爲标配,吉利也通過 " 千裏浩瀚 " 亮出技術獠牙。
智能化不再是高端車型專屬,而是車企全價位段的 " 生存門票 "。
四年磨劍
" 千裏浩瀚 " 亮相,是吉利 AI 布局從投入期進入收獲期的具象表現之一。
早在四年前,吉利就發布了 " 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 ",一個主攻智能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一個主攻智能純電動汽車。
淦家閱指出,2021 年 10 月發布 " 智能吉利 2025" 戰略,構建 " 一網三體系 ",就是在搭建包括芯片、操作系統、大數據、智算中心、大模型、衛星星鏈等等科技生态,也就是在夯實算力、算法、數據這三個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技術 " 底座 "。
經過四年積累,吉利的算力、算法和數據,已經蛻變爲了大算力、大模型、大數據。
一個典型的數據是算力集群。吉利聯合階躍星辰、千裏科技、星紀魅族等合作夥伴,打造了星睿智算中心 2.0,綜合算力達到驚人的 23.5EFLOPS,處于中國車企頂流水平。
可比較的是,小米智駕部門目前儲備了 11.45 EFLOPS 高機能算力。即便是中國移動去年建設了三個萬卡集群智算中心,整體算力也就來到 29EFLOPS。
大算力支持下,能夠支持大模型生成更多的場景,從而把 AI 和算法結合起來。以大模型 + 高算力的方式,做到冗餘,從而具備實現 L3 級智駕的能力。
數據方面,吉利具備 L2 級智駕能力的車輛已超 750 萬輛,位居中國車企第一,累計百億公裏真實駕駛數據;吉利星睿 AI 大模型中的 AI-Drive 大模型,深度融合 Deepseek、階躍多模态大模型,實現每小時生成萬公裏級的複雜駕駛工況,将自駕訓練效率提升 30 倍。
今年 CES 展會上,吉利發布了行業首個 " 智能汽車全域 AI" 技術體系,覆蓋智能駕駛、座艙交互、雲端算力、衛星通信等全鏈條。
吉利在 AI 領域的布局,也從早期構建芯片、算力與數據技術基座,轉向在動力、底盤等技術領域,用 AI 重構。如今,更是實現從從車企到出行科技平台的生态升維。
這與特斯拉、比亞迪在做的全面軟硬一體、垂直整合,顯然不是一個方向。從千裏浩瀚可以看到,在吉利牽頭下,它正帶着供應鏈企業、生态企業出擊。
重構汽車
大象無形,在車企都打出 AI 旗幟,甚至直言要轉型成汽車 AI 公司的時候,吉利給出自己的解法。
汽車已從早期的電動化之争,進入 " 智能體 " 之争。汽車産業競争的本質,也從電機性能、動力電池密度,轉向算法與生态的戰争。
在新能源滲透率超過 50% 後,AI 滲透率成爲評估車企競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行業内所有參與者都将被迫卷入一場無限戰争。
如果說過去是 " 軟件定義汽車 ",那麽接下來則是 "AI 重構生态 "。
正如印奇所構想,2025 年已不再是 " 車 +AI",而是 "AI+ 車 " 正式來到元年。随着今年 Agent(智能體)應用爆發,Agent 在車上的應用也會進入爆發期,讓車真正從 " 出行工具 " 變成 " 出行智慧生命體 "。
在多模态大模型的賦能下,印奇提出,"AI+ 車 " 會有三個趨勢:超自然人機交互的誕生;未來車不光是自動駕駛,還會有自動執行;車聯網大模型的量級升維,屆時會真正看到 Scaling Law 在車上,在完整的車 + 雲,這樣一張車聯網上面,真正去創新去孵化更多的 AI 加持的場景。
這種構想的背後,是車不再隻是一個單一的出行載體,而是通過情感語音合成、多模态交互、AI 雲動力等功能,用戶可感知到車輛的 " 人格化 " 特質。這種體驗升級,或将引發汽車從 " 機械産品 " 向 " 情感載體 " 的質變。
汽車行業的發展範式随之變化:未來的汽車巨頭,一定是生态帝國而非制造工廠。
資本市場對車企的評判标準也正在劇變,眼下以智駕爲代表的 AI 能力,成爲市場評估車企估值的重要參考。
民生證券分析師崔琰指出,吉利汽車 2025 年高階智駕方案向 15 萬以内下探,平權加速,看好公司發力智能化,提振産品銷量,重塑估值。
中金公司分析師鄧學則表示,銀河基于現有車型推出 3000-6,00 元不等的降價幅度,并加快智駕改款上市節奏,有望在年内持續強化産品優勢,實現銀河品牌百萬輛的銷量目标。
考慮到智駕布局帶來估值提升,鄧學将吉利汽車目标價上調 13.2% 至 21.06 港元,對應 2025 年 15 倍市盈率。
當電動化進入平台期,智能化必然成爲第二增長曲線。未來車企的競争力,不取決于單一技術領先,而在于能否将 AI 轉化爲持續定義産品、重塑用戶關系、主導生态規則的能力。
這也使得,在電動化時期特斯拉、比亞迪稱王之後,吉利有望憑借 AI 之力,在電動化下半場裏,向汽車 AI 王座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