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奧迪位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工廠正式宣布關閉。德國大衆汽車集團表示,盡管布魯塞爾工廠規模不斷擴大,但其運營導緻高昂的物流成本。


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成立至今已有 76 年曆史,始創于 1948 年 9 月 27 日,布魯塞爾同名家族企業的 Pierre D'Ieteren 在福裏斯特爲汽車工廠奠基,生産美國品牌 Studebaker 汽車。第一輛汽車于 1949 年 4 月 7 日下線。後來,D'Ieteren 成爲德國大衆汽車在比利時市場的進口商。1948 年 3 月,大衆甲殼蟲在比利時推出六年後,該車也在 Forest 工廠生産。

1970 年底,大衆汽車正式接管該工廠,并進行第一次現代化改造。2004 年,第一輛奧迪 A4 下線,此時工廠擁有約 5,300 名員工。然而,在 2006 年大衆汽車突然決定将高爾夫和 Polo 車型生産轉移到德國分公司,工廠關閉迫在眉睫。2007 年,奧迪接管該工廠并将其更名爲 " 奧迪布魯塞爾 ",在布魯塞爾建造了一座用于生産車身的新大樓。2010 年,布魯塞爾工廠是唯一一家開始生産新款奧迪 A1 的奧迪工廠。2016 年初,當奧迪宣布将于 2018 年在其位于西班牙馬托雷爾的工廠生産新款 A1 車型時,奧迪布魯塞爾被要求在電氣化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從 2018 年開始批量生産該品牌的首款全電動 SUV 奧迪 e-tron。2022 年,改款車型奧迪 Q8 e-tron 生産,同時生産奧迪 Q4 e-tron。數據顯示,2023 年奧迪布魯塞爾共生産了 53555 輛純電汽車,相比于奧迪全年交付 178000 輛電動汽車的整體規模來說,占比約 30%。


由于産品銷量低迷,奧迪早在 2024 年 7 月就宣布不排除關閉布魯塞爾工廠的可能性,奧迪公司表态讓員工感到被裁員的風險增加,該工廠擁有月約 3000 名員工,而據央視報道,該工廠從 2024 年 9 月初開始已處于停工狀态,奧迪計劃對布魯塞爾工廠進行重組,此舉引發工人們多次舉行示威活動,要求奧迪明确工廠和員工未來的前景。

目前,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電動汽車銷量增長緩慢和與中國車企競争加劇的挑戰。财報顯示,2024 年奧迪集團全年營收與利潤指标不容樂觀,呈現出顯著的下滑态勢。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營收從 2023 年同期的 503.9 億歐元降至 462.62 億歐元,同比下滑 8.2%。營業利潤更是從 45.95 億歐元大幅縮水至 20.9 億歐元,同比下滑 54.57%。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 153.22 億歐元,同比下滑 5.5%;營業利潤 1.06 億歐元,同比下滑 91.0%;奧迪在财報中表示,營收利潤下滑主要歸咎于 " 奧迪布魯塞爾工廠重組的重組費用 "。

奧迪集團在财報中明确指出,宏觀經濟形勢的嚴峻複雜、市場環境的持續惡化以及重組費用的大幅增加,共同構成了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歐洲和中國市場,競争的激烈程度不斷升級,給奧迪的市場拓展與份額鞏固帶來了巨大挑戰。例如,在歐洲,本土汽車品牌衆多,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紛紛發力,市場競争進入白熱化階段;在中國,不僅要面對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的競争,還要應對蔚來、理想等新興新能源車企的沖擊,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
營收利潤下滑也與全球市場的表現有關。奧迪集團首席财務官 J ü rgen Rittersberger 表示,該公司在歐洲和中國市場都面臨非常激烈的汽車價格競争。2024 年,奧迪集團全年交付新車 167.1 萬輛,同比下滑 12%,同樣未透露具體品牌銷量。細分市場來看,奧迪在全球各大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國銷量同比下滑 10.9%,德國下滑 21.3%,北美下滑 13.0%。

奧迪集團旗下涵蓋奧迪、賓利、蘭博基尼以及摩托車品牌杜卡迪,目前在中國市場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争,當地的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本土品牌。盡管前景并不樂觀,奧迪集團表示正在更新其産品陣容,并于 2025 年推出 15 款新車型,包括 A6 和 Q5,預計将在未來一年對銷量産生顯著影響。此外,奧迪還将重新調整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更加注重與合作夥伴的合作并生産針對中國市場的車型。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