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水來 Author 大水來
最近一周跑了一趟北方,見了好多朋友,吃喝玩樂,折騰差不多,就回家了,回家呆了 2 天,覺得房子在搖,奇怪的很,坐飛機的時候都沒有覺得那麽離譜!




北方的風景還是很有看頭,季節性很鮮明
# 名不正言不順 :ARJ21 支線客機突然改名
最近要說航空界有啥大新聞,或許這就是一個,叫了 20 年的 ARJ21 突然改名 C909,作爲商飛 C919,C929 的又一家族成員,這種改名,宣傳意義更大,實質沒有任何變化。
但是某些人,覺得要改名要改徹底,外部改名,内部也要改,之前幹了 10 多年的無盡圖紙資料手冊全部都要改名,折騰了好一陣子,發現極度的勞民傷财而且毫無意義才停下來,真的要這麽折騰,目前的 C919 和 C929 都會大受影響,實在是毫無意義。



咋說呢,塗裝修改後,看起來更美一點點,僅此而已。
C909 客機在商飛曆史上,可以算是真正第一款走到實用的嘗試,上世紀令人心痛的第一次沖擊失敗(運 10 被取消),這是第二次,終于成功了,雖然中間經曆了無數的磨難:缺乏經驗,西安上海無休止争奪話語權,設計亂改設計造成無數浪費,民航局戰戰兢兢的過審态度,前後折騰了幾乎 15 年,基本過關,目前處于小批量生産中,總數也不多,就是幾十架。
總體而言,這是一款非常特化的直線噴氣客機,爲了适應中國廣闊的國土,極度的強化了高原性能,這使得飛機的适應機場比較多,但是這種特别強化,也非常明顯的拖累了日常在低海拔地域的運行。
典型的問題就是,針對高原特化後的設計造成飛機機體過重,發動機推力過剩,飛機的油耗大,航程很短,就 2000 多公裏,和巴西的新飛機相比,幾乎毫無希望,不過好消息是,爲了保護國産市場,幾乎停了國外支線客機的進口。
國内很多航司入手了這款飛機的,但是利用率不高,還是 737,320 更受歡迎一些,就這個角度而言,C909 在國内市場不太行,對于國外或許會好一些,印尼入手了一批,未來越南也可能跟進,巴基斯坦,中東非洲等國也有一定的客戶。
國際上,類似的改名還有原來麥道公司的 MD95 被波音公司改名波音 717,MD95 和 C919 一樣,都是 MD90 縮短前後機身的作品,完全是雙胞胎,麥道公司折騰這型号就 2 年半,商飛搞了 10 多年,這是原廠和山寨廠的效率區别。




同源的飛機,很巧合的是最終結果都不行,波音 717 造了幾十架很快就停産完犢子,在航空公司也不受歡迎,沒有多少年就給 737,320 換掉,現在還在飛的很少了。
波音 717 客機,現在總共三家運行,Delta 航空, QantasLink 航空和夏威夷航空,今年到明年幾乎都要淘汰,真是可歎。
這些也是波音和空客瘋狂把持百座級别的理由,日常運行上百爲王,龐巴迪瞎折騰,C 系列最後被幹死,1 歐元賣身給空客,然後變身 A220,做了升級後,百座級别飛機,空客完全無敵,低端有 A220,高端有 A320,更高端有 A321。
波音 737MAX 全面撲街,迫使波音不得不啓動波音 797 項目,這個數字很不吉利,波音的民航飛機業務走到了巅峰(盡頭),往後就沒了?新飛機還沒有正式啓動。


目前來看,空客的 A321 和改型賣得超級火,尤其 A321XLR 加長機身後,幾乎完全取代了原有波音 757 和波音 767 的客戶,這也使得波音公司痛定思痛:757 停産太早了,假如換發動機,換複材快速折騰,還很有市場滴。
波音公司以 757 爲基準重新設計一款新飛機,大量複材,新發動機,然後同時推出縮短型号,應對空客的 A320NEO,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唯一麻煩就是,波音現在百病纏身,能不能快速動起來,快點推出新飛機,挽救百座級市場。
或許,這就是過去 30 年的貪婪害了波音,大量 MBA 吸血鬼,取代了波音原來的踏實認真工程師文化的結局,從整個美國商業區來看,這個浪潮不可避免,從上世紀就開始的 MBA 浪潮,誰都躲不過。
MBA 的東西,本來也沒有錯,主要就是如何壓縮成本,提高效率,是人類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 4S,6S,PDCA,外包等等,但是美國人直接把這些知識用到極緻,瘋狂的外包,瘋狂的砍公司的資深專家金牌工人,不顧一切的消減成本,不擇手段的拉高股價,給 CEO 拿到過去從來想不到的高收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尤其航空這種安全性大于天的行業死點。
波音民機 " 觸雷身亡 ",給後來的航空從業者嚴重的警告,目前來看,波音公司喪失的客戶,幾乎都跑空客手裏,歐洲人不要犯傻,那就是賺到爆,未來 10 年,波音能不能用 797 挽回 737,757 市場,難度很大,等飛機出來,空客的 A320NEO 和 A321NEO,A321XLR 早就賣出無數,一步慢步步慢。
波音的慘烈案例,給中國的商飛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 " 死法 ",商飛必須永遠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賺錢第二,細水長流嘛。

時代不同了,AB 大戰,現在加入個中國的小 C。

這是空客和波音公司民機交付記錄,總體來看,差距就是 737MAX 的垮台。
按照中國的民航飛機市場來看,未來 20 年,購買 2000 架 C919 毫無問題,即使歐洲和美國爲了保護本國市場不讓進入,中國外加東南亞,南亞,中東,還有非洲,這是一個非常大體量,外銷 1000-2000 架應該不成問題,這裏就特别提醒商飛,認真幹活,把所有心思都在提高質量上,别的花活盡量少搞,空客的成功,還是技術過硬,不是靠玩嘴皮。
吹得再好,航空公司用起來不安全,不賺錢,立馬就是死路一條,投資幾百億的飛機分分鍾就吹灰。
民用大型噴氣客機和别的産品不同的區别,投入巨大,回本時間超長,對于安全性和經濟性要求極高,最近些年中國制造幾乎拿到了所有類型的産品供應鏈,但是在民航市場上,中國制造的飛機,占比還不到 5%,大部分都是進口,這是一個巨大的漏洞,歐美制造商在中國一年依靠賣新飛機,還有飛機零部件和維修等服務狂賺了幾百億美元(民航業的朋友都知道,歐美飛機零配件價格之高,真是令人發指,比如一個燈泡壞了,動不動就要幾千美元全部換燈的總稱,黑心到爆炸),可以算是中國進出口最大的一個坑,而且非常持久,從上世紀 80 年代引入美國和歐洲客機算起,40 多年了。
C919 和 C929 好好幹,假如質量不發生大問題,未來拿回國内市場是理所當然了,反攻歐美也并非不可能。
# 紅箭 10E 防空導彈

中國的紅旗 10E 防空導彈數據公布,毆打 2-3 馬赫高速反艦導彈 1.5-6km,目标大家都知道,雄風 3,還有本子的超音速空艦導彈,也包括越南購買的俄羅斯寶石反艦導彈導彈,菲律賓購買的印度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攔截亞音速反艦導彈:0.9-9km,這目标種類就多多了,法國的飛魚,美國的魚叉導彈,本子的一大堆反艦導彈,還有美國最新的 AGM158 隐身反艦導彈,當然,應對大部分老的雷達導引頭反艦導彈,紅旗 10E 的能力非常足夠,被動雷達導引頭效果很好。
但是對美國最新的隐身反艦導彈,采用了不發射信号的紅外成像導引頭,直接讓紅旗 10 防空導彈的導引系統咔嚓一半,剩下的紅外導引頭,應對美國最新的隐身導彈,還是很有懸疑。

要提高對抗能力,那就得繼續升級,估計會用國産更先進的紅外成像導引頭,之前比較老的點源頭根本不夠用了,發現距離太短,但是換了新的成像頭,價格暴漲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中國的紅旗 10 防空導彈和美國的海拉姆導彈都有一個通病,采用的技術不先進,但是價格奇高無比,普通小直徑的火箭發動機,外加個被動的雷達頭和紅外點源頭,價格貴到爆炸,真是莫名其妙。
或者我們的定價是直接參考美帝同類來的,稍微打了點折扣。
就這個角度而言,現在戰争,真的打不起,随便射幾個出去,就是上千萬了,完全吃不消。

美國新一波的海拉姆導彈升級采用了更大直徑的火箭發動機(160mm 替換老舊的 127mm),還有紅外成像頭,導彈飛行也采用了兩軸穩定模式,取消了原來的滾轉穩定模式,這種折騰的主要考慮還是紅外成像導引頭的信号處理問題。
每秒幾十幀的海量數據,處理起來就很麻煩了,假如再加上一個不斷滾動的姿态,芯片都要幹冒煙了,隻能不讓滾,未來我們再看,等着新一代的出現。
# 韓國 KF21 戰鬥機量産
最近,韓國人公布了很多 KF21 戰鬥機的圖像和視頻,這也意味着該機快速進入空軍服役,研制速度可以算是世界最快,試飛就 3 年多一點,别的國家大體都要 5-6 年時間。

這是目前 KF21 戰鬥機的最強構型,滿油空優,挂載 2 個大容量副油箱,還有 2 發歐洲的 IRIST 近距格鬥空空導彈,以及 4 發歐洲的流星遠程空空導彈,其實,該飛機在機翼下還空了 2 對挂架,最少可以繼續挂 4 發或者 8 發(雙聯裝導彈挂架)IRIST 空空導彈。
咋個評價 KF21 戰鬥機,目前來看,可以算是研制速度最快的一款三代半戰鬥機,而且該機也創造了一個奇迹,一口氣造 6 架,沒有進行修改,這也是美國洛馬公司的牛逼之處,計算機和風洞測試水平極大的提高,試飛結果和之前的測試結果吻合很好,幾乎不需要對飛機氣動做調整,這在世界戰鬥機曆史上也是第一次。
KF21 的奇迹,也和洛馬公司長期研發 F22 和 F35 的技術積累有關,總體來看,該機的構架基本延續了 F22 的套路,除了尾部沒有采用扁平的推力矢量噴口之外别的地方幾乎都如出一轍。

作爲一款三代半飛機,KF21 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和歐洲的大力支持,氣動總體飛控由美國人支持,各種部件都是歐美現成的貨架産品,所有武器都是歐美的成熟産品,不需要韓國人自己重頭研發,這也是該機快的原因之一。
按照韓國人的計劃,目前的 block1 僅僅具備對空作戰能力,下一步是開發 BLOCK2,補充上對地攻擊能力,将安裝大量先進對地攻擊武器,比如激光制導炸彈 / 衛星制導炸彈,反艦導彈,空射巡航導彈等,這個過程難度不是很大。

更進一步,就到了真正的難點,block3 是真的隐身戰鬥機,打開目前封閉的彈倉,給飛機來個全方位整容,這個階段主要是隐身改造,難度很大,而且耗費很多,時間很長,反複折騰次數多,殲 20 戰鬥機的研發過程中,最頭疼的就是這個階段,主要包括機體的隐身,還有射頻信号的控制,以及紅外信号的控制。
韓國 KF21 戰鬥機基本就做前二者,至于飛機紅外信号,完全受限于發動機,這是美國 GE 公司的成品,不可能單獨給韓國搞一款隐身版本,直接躺平完事。
韓國在最終的隐身改進階段會有麻煩嗎?應該沒有,美國洛馬公司深度介入,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唯一麻煩的就是美國要多少錢,韓國人能不能拿出來。

土雞的 KAAN 戰鬥機,實現難度太大,英國人又不太給力,到了明年下半年才有第二架飛機投入試飛,目前的第一架,飛一次就停好久,基本推不動,這種狀态酷似上世紀 70 年代 2 架樣機磨磨唧唧試飛沈飛殲 8I 戰鬥機,都以超級細長著稱。
這一款戰鬥機将成爲韓國未來 20 年出口的拳頭産品,和中國 FC31,俄羅斯蘇 75 以及美國的 F35 競争,土雞的 KAAN 戰鬥機,設計指标接近中國的高端殲 20,難度實在太大,英國人磨洋工,項目幾乎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态
PS:就到這裏吧,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