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星圖金融研究院
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裏,市場對新能源的投資者顯得格外的不友好。中證新能源指數(399808)在 2022 年 7 月沖到高點之後,一路下跌至今,時間已經超過 9 個月。如果回顧 2019 年至今的新能源行情,新能源賽道曾有過兩輪比較明顯的調整 ,第一次是 2021 年 1 月至 4 月的抱團股崩塌,中證新能指數在不到 3 個月的時間内下跌了超過 25%。第二次則是 2021 年 11 月末至 2022 年 4 月末的成長股估值調整,中證新能指數在 5 個月的時間内下跌了近 40%,投資者同樣損失慘重。而從 2022 年 7 月至今的下跌,雖然下跌幅度還未達到前兩次,但曆時 9 個月的下跌,已經讓很多投資者失去了耐心。
在過去的《新能源的行情結束了嗎?》《業績預增超五倍,如何把握這個賽道的投資機會?》等文章中,我們多次總結複盤了 2022 年 7 月至今的下跌原因,包括新能源車國補的退出、上遊原材料價格暴漲帶來的下遊需求下降,以及 2022 年高基數下行業增速的下滑。在經過了九個多月的下跌,這些利空因素已經反映到股價預期中的情況下,新能源的配置價值已經非常凸顯。
以當下新能源的行情來看,市場對于新能源是比較悲觀的。這種悲觀預期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新能源車需求被提前透支。2022 年是新能源車爆發的一年,新能源車的銷量達到 680 萬輛,月度滲透率達到曆史最高點,最高超過 30%,全年滲透率達到 25.6%,提前三年完成國家《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的到 2025 年達到 20% 的目标,成爲了全球絕對的新能源制造中心。然而,這種一定程度上依靠 " 新能源車購置補貼 " 而帶來的需求,在 " 國補 " 退出後,能有多大程度的延續,一直是市場所擔心的。
二是行業增速達到頂點,未來增速下滑。對于一個尚在成長期的行業而言,增速的階段性到頂,也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估值的頂點,未來成長的想象空間在下降。同時,在 2022 年高基數的影響下,2023 年行業的增速可能面臨一個斷崖式的下跌。
三是國際市場競争的加劇,特别是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實施,中國目前在新能源車、光伏等領域占據全球市場領先、技術領先的主導地位,新能源車、光伏等産品均占據全球較大市場份額。而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是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的競争和限制。
站在當前的市場看全年的行情,在這些利空因素已經盡數反映在新能源的股價中,依舊高速的增長極低的估值,使得當下配置新能源的價值得到凸顯。
首先還是來看估值,作爲一個成長性的賽道,新能源的估值曾長期在高位徘徊,2022 年前中證新能指數 PETTM 長期保持在 50x-60x 之間,而截止 2023 年 2 月 28 日,中證新能指數 PETTM 僅爲 21.7x,估值在過去三年、過去五年的曆史分位點,分别僅有 1.37% 和 1.73%。
其次是行業的增長,雖然在高基數、新能源車國補退出、外需減弱等因素的影響下,2023 年新能源的增速會有下滑,但從絕對水平上,增速仍然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以中證新能源指數整體來看,2022 年中證新能淨利潤增速将達到 113%,市場一緻預期顯示 2023 年仍然有望實現近 30% 的增長。以此預期水平下的估值和盈利來看,2022 和 2023 年的中證新能源指數的 PEG 僅爲 0.33 和 0.26,毫無疑問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最後是行業的需求。以 2023 年全年新能源(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車)下遊的需求來看,新能源車的需求增速下滑是确定性事件,行業的看點在于新能源車的智能化,以及新能源車海外需求的變量。
光伏在一季度走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行情。一般而言一季度是光伏裝機淡季,但 2023 年呈現出 " 淡季不淡 " 的行情,矽料價格也出乎意料的出現反彈行情。但在矽料供給産能大幅度釋放的情況下,全年矽料價格的下降也将是大概率事件,上遊價格的下降将一定程度上刺激下遊裝機量的提升。随着産業鏈各環節普遍擴産以及緊缺環節的供需扭轉,光伏産業鏈價格有望顯著下行,從而提升電站開發投資内部收益率,尤其是對内部收益率敏感的大型地面電站有望迎來放量階段。
而對于國際的競争,雖然美國、歐洲、印度等國家或地區紛紛出台各類政策以刺激光伏市場需求,但在光伏的平價時代,成本優勢成爲核心競争力。中國光伏憑借成本優勢及健全的産業鏈,已成爲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出口國家。因此,市場擴張帶來的份額增長,将遠大于競争帶來的市場份額損失。短期内很難對中國的市場份額産生強替代。
行業的邊際最大增量可能在于儲能的需求。從锂電的下遊需求看,近年來從消費電子向動力電池快速轉變,在全球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當前儲能電池的需求在快速增長。
因此,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新能源仍然存在較大可能的超預期增長和業績。綜合其估值和行業供求來看,新能源仍然是當前值得抄底的賽道。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