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 2 月 8 日消息,近日,新東方發布《2023 碩士研究生招生數據解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彙總了 2023 年考研全部 864 所招生單位的官方招生數據,分别從招生單位屬性、十三大學科門類(暫未涉及 2021 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新增的第十四類交叉學科)所有二級學科、考研一 / 二區三大數據方向入手,細分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等維度,為全國備考學生提供了準确真實的數據,以及科學綜合的擇校擇專業與備考建議。
01
2023 年研究生考錄比約為 4:1
過去三年中,疫情反複下就業壓力的提升,讓大量往屆生和在職人群選擇考研。2023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共有 474 萬考生報名參考,較 2022 年總體上漲了 17 萬,再創曆史新高。
想要在衆多 " 競争者 " 中脫穎而出,真實準确的信息必不可少。《報告》強調,科學的備考有兩個核心環節,其一是合理制定自己的院校專業目标,其二是根據招生簡章要求進行系統性備考。而達成這一切的前提,則是對考研信息具有宏觀和準确的認知。
曆年來,考研最具備 " 迷惑性 " 與 " 沖擊力 " 的信息是 " 報錄比 ",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當年考生們 " 上岸 " 的難度。《報告》指出:當年招生單位公布的招生數、每一年招生人數的變化,以及推免生名額占總招生名額的占比變化,都會對最終錄取的難度有較大影響。正因如此,《報告》彙總了 2023 年、2022 年考研全部招生單位的官方招生數據,力求對數據分析做到客觀準确。
《報告》顯示,2023 年考研全國共有 864 個招生單位總計招考 761763 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以下同),較 2022 年考研非推免招生總人數新增 10245 人。其中,學術型碩士新增 2532 個招生名額,增長 0.9%;專業型碩士新增 7713 個招生名額,增長 1.6%。可以說,這對當下所謂的 " 縮招現象 " 進行了正面回應。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不含推免)
同時,《報告》提到,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在 23 考研的招生中,均呈現招生名額 ( 不含推免 ) 增長的趨勢,且專業型碩士的招生規模增長更為顯著。根據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 ( 2020-2025 ) 》文件,專業型碩士招生規模将計劃擴展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 2/3。招生結構動态變化的背後,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留給考研人的學術型碩士名額已不足 30 萬。
《報告》稱,2023 年研究生考錄比約為 4:1(用 2023 年考研 474 萬報名總人數減去網傳棄考 165 萬人的差值,比上研招網官方招生總名額 761763 人)。
02
學術型碩士 or 專業型碩士?
近年來," 學術型碩士 or 專業型碩士 " 成為考研學子熱議的話題,報告認為,考生應該在評估各專業招生名額變化後,結合錄取難度和自身目标綜合評估、順勢而為。如僅以上岸 / 提升學曆為主要目的的考生,報考專業型碩士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競争的壓力。
《報告》顯示,2023 年考研中藝術學、哲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以及工學門類下,學術型碩士招生名額相比 2022 年考研呈現下降趨勢。曆史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文學門類的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管理學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較去年有小幅下降,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則明顯上升。
另一方面,近年來 " 逆向考研 "(即本科就讀 985 工程高校、211 工程高校、雙一流高校的同學在考取研究生時," 降級 " 選擇報考普通髙校的現象)成為常被提及的熱門概念。
《報告》指出,2023 年 985 工程高校的招生名額雖然總體上漲——在原本招生人數 126070 人的基礎上,又新增 2641 人,但從工科、理科等多個學科錄取名額變化分析而言,破除名校 " 迷信 ",選擇去 39 所 985 工程高校、116 所 211 工程高校之外的高校就讀,不失為一種可取的策略。
《報告》顯示,2023 年考研理學門類學術型碩士,雙一流高校(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中,除去 39 所 985 工程高校、116 所 211 工程高校的剩餘高校)共減少 263 個招生名額;而普通高校則增加了 950 個招生名額。工學門類方面,2023 年全國的普通高校總計 64 個二級學科(即專業)開放工學專業型碩士招生,雖僅占招生單位該門類全部二級學科總數量的 25%,卻提供了 79417 個招生名額,占據了工學專業型碩士總體招生的 50.6%。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法學中。《報告》指出,相較于 2022 年,2023 年全國不同單位累計有 255 個相關二級學科開設法學學術型碩士招生,985 工程、211 工程、雙一流高校開設招生的二級學科總數占比達 60% 以上,但僅提供總占不到 40% 的招生名額。與此同時,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法學學科門類招生單位下的以浙江工商大學、煙台大學、甘肅政法大學等為代表的 " 雙非 " 院校已成為衆多考生的新選擇。
報告認為,上述招生變化會影響學員的報考決策," 雙非 " 高校已成為部分考生的熱門報考選擇。
03
不同學科下的 " 機遇 " 與 " 挑戰 "
事實上,數據僅是基礎。如何在宏觀數據中尋找到微觀機會,并做出符合自身定位的考研決策,才是問題關鍵。
《報告》就除去交叉學科以外的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十三大學科門類所有二級學科,曆年來招生情況的變化進行了詳細分析與趨勢歸納。
顯而易見的是,不同學科蘊含的 " 機遇 " 與 " 挑戰 " 不盡相同。
一方面,作為曆年來報考 " 大戶 " 的管理學,招生名額仍在持續提升,為考生提供着更多機會。《報告》指出,2023 年管理學招生名額相較 2022 年增加 7776 人,占到了 2023 年考研總招生人數增量(10245 人)的 75.9%,遠高于其他學科門類。其中,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兩大專業相較 2022 年,分别增長 4842 人與 2377 人,占管理學專業型碩士增長總人數的超 90%。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醫學門類。《報告》指出,醫學雖然專業性強,報考要求嚴格,但與其他學科門類相比,醫學面向考研學生的招生名額變動整體穩中有增:例如,2023 年醫學學科門類招生相比于 2022 年,增加了 2906 人。
另一方面,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整體招生人數相對穩定的熱門大專業中,其下屬二級學科變化中卻蘊含着衆多機會。《報告》顯示,作為 " 跨考 " 大戶的經濟學,2023 年專業型碩士相較于 2022 年招生名額增長 2224 人,總數達到 24747 人,是學術型碩士招生數量的近 2.5 倍。
《報告》指出,作為同樣火爆的報考專業,法學曆年來報考人數居高不下。2023 年,法學學術型碩士招生 25005 人,相較 2022 年 23701 人增長 1304 人,增長率達到 5.5%。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在上一年總體招生 6124 人基礎上,2023 年再增加 1076 個名額。而從法學專業型碩士上看,雙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生規模增幅均超過 10%,為廣大考生提供了更多機會。
類似的學科也包括教育學。《報告》顯示,2023 年教育學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為 9258 人,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 40115 人。雖然,2023 年考研中教育學門類的招生名額共減少了 527 人,但心理學、體育學、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學科教學(語文)等專業,招生名額相較 2022 年均有較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專業招生名額都在 2023 年出現增長。比如,人們時常認為 " 非常好考 " 的農學專業,2023 年考研的招生人數相較 2022 年縮減了 2673 個。其中,農藝與種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兩大農學的熱門專業,人數縮減最多。類似情況也出現在藝術學專業,《報告》顯示,2022 年考研藝術學國家線相比 2021 年考研上漲 15 分達到 361 分。不僅如此,留給 2023 年考研學生的招生名額再度減少了 824 個。
《報告》還顯示,2023 年工學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為 91034 人,與 2022 年持平。不過,工學專業型碩士專業招生數據變化較大,如電子信息專業與 2022 年相比,2023 年考研招生人數減少 12658 人,降幅達到 355%。同樣,機械、能源動力、資源與環境等專業,也出現人數大幅減少。
此外,理學、哲學、曆史學、軍事學等學科,整體招生變化幅度不大。《報告》顯示,理學 2022 年考研共計招生 51856 人,2023 年考研招生 52624 人,基本持平。2022 年軍事學招生人數為 1556 人,2023 年招生人數為 1541 人,同屬基本持平。作為考研主力軍的文學,2023 年總招生 32858 人,較 2022 考研僅多出 154 人,整體變化也不大。值得關注的是,日語、俄語、法語等翻譯專業的招生人數增加,而英語筆譯與口譯專業招生人數均出現較為明顯的減少。
總之,準确掌握信息、明确考研方向、找準自身定位、分析專業變化,摸準考研變化規律并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機會,無疑成為廣大考生當下以及将來必須具備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