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社快訊 7 月 13 日,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發布了緻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信中表示,受市場轉型的影響,公司銷售遠未達到預期,經營陷入困境。經過股東方和經營層的慎重考慮,公司于 6 月正式進入臨時停産階段。另外,公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
這封全員信由廣汽三菱總經理山本賢一朗和執行副總經理李曲明共同簽發,發布時間爲 2023 年 7 月 12 日。這一消息經過短暫發酵後,便有媒體向廣汽集團求證了這一消息,對方表示:情況屬實,目前三方股東正盡全力推動企業的纾困轉型工作。
言外之意,工廠的暫時停産以及人員結構的優化,都是爲了推動廣汽三菱轉型所做的工作。全員信中也寫到," 順應趨勢,抓住新能源轉型的機遇,公司将迎來涅緊重生 "。如此來看,三菱似乎并沒有打算徹底退出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廣汽三菱成立于 2012 年 5 月,由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共同經營,持股比例分别爲 50%、30%、20%,注冊資本 19.47 億元人民币,合作年限 30 年。2015 年 12 月,合資公司完成對三菱汽車銷售 ( 中國 ) 有限公司的收購,将進口車業務也納入懷中。
2017-2019 年,廣汽三菱的年銷量分别達 11.73 萬輛、14.4 萬輛、13.3 萬輛,算是公司成立以來的高光時刻了。但是好景不長,進入 2020 年後,該品牌便開始大幅下滑,全年僅售出 7.5 萬輛,随後兩年分别售出 6.6 萬輛、3.36 萬輛。
廣汽三菱的工廠位于中國湖南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約 59.72 萬平方米,設計産能 20 萬輛 / 年。但是根據廣汽集團發布的 2022 年财報顯示,廣汽三菱長沙工廠的利用率隻有 17.75%。
今年年初,有知名網絡大 V 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某日系合資品牌即将退出中國市場,生産線産能将轉作爲同集團自主品牌代工。随後,媒體紛紛猜測該合資車企或許是廣汽三菱。更有甚者爆料,廣汽三菱将出售長沙工廠,生産廣汽埃安的電動汽車,三菱品牌或将退出中國市場。
很快,廣汽三菱官方針對這一消息做出回應稱:廣汽三菱正常經營,三菱沒有退出,工廠也在正常運轉。不過,外界對于廣汽三菱的經營狀況依然感到擔憂。
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廣汽三菱經審計總資産爲 605,520 萬元、總負債爲 595,380 萬元、淨資産爲 10,140 萬元、營業收入爲 425,623 萬元、利潤總額爲 -194,007 萬元。
不過在今年 6 月,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爲有利于有序、平穩推進廣汽三菱後續經營發展,經股東各方協商一緻,同意各方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廣汽三菱提供總額不超過 18.84 億元人民币的資金支持。其中,廣汽集團按股比(50%)提供不超過 9.42 億元人民币委托貸款。
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合資公司的三大股東都沒有就此放棄。但是就當前的市場環境來說,日系品牌整體份額在逐月下降,就連豐田和本田的處境都很堪憂,更不要提墊底的三菱了。至于該品牌後續究竟要如何轉型,我們會保持關注
(圖 / 文 網通社 奚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