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年志 Youthology Author 胡培風
來源 | 青年志 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
作者:胡培風
編輯|陽少
極端天氣正愈演愈烈。7 月,北京曾連續 3 天最高溫度突破 40 度;而在 8 月初的暴雨中,京津冀地區用兩天時間灑下了将近兩年的降水量。
人的生命和财産會在酷暑和暴雨中接受極端的考驗,而動物園裏的動物呢?牠們要麽趴在地上喘氣,要麽躲在角落,看起來死氣沉沉,少有活力。面對遊客的質疑,動物園則在回應中聲稱動物被照顧得很好。
動物無法訴說自身的困境,我隻好找幾位專業人士問一問,動物園在面對極端天氣時會怎麽做?他們中有飼養員,也有動物園設計師。畢竟,人們可以選擇不去動物園,但裏面的動物呢?牠們沒有選擇。
01
出生在北京的北極熊,
就能适應北京的溫度嗎?
今年,在頻繁突破 40 度高溫的北京夏天,北京動物園(以下簡稱 " 北動 " )北極熊的處境引起了不少争議。
北動有三隻北極熊,分别叫做 " 美美 "" 安安 " 和 " 樂樂 "。其中,年齡最大的 " 安安 " 是在北京出生的北極熊,已經 28 歲了。而在網絡上,關于安安的讨論聲也最多——那是最常在外舍轉悠、也是三隻熊裏看起來狀态最不好的一隻:牠老是在沒有空調、半開放的室外水泥地面上趴着,毛發髒亂,看起來沒精打采。
除了總在外面晃悠的安安,美美經常正對着内舍的門口趴着吹空調,樂樂不常出來。三隻北極熊都不太活動,總在場館邊緣的陰影處卧着,安安的皮膚上有不少變黑的地方。
對此,動物園在小紅書上的解釋是:安安年紀大了,牠是在北京出生的北極熊,早就習慣了北京的氣候。如果安安不舒服,牠可以随時進入裝有空調的内舍,外舍也配備有冰床和霧風機。
在北京出生長大,北極熊就能适應北京的氣候嗎?作爲繞極地分布的動物,北極熊也會出現在格陵蘭島和冰島的南端,夏季的平均氣溫在 10-15 ° C 之間。顯而易見,最近北京 40 度的高溫對北極熊來說有些強 " 熊 " 所難了。
來自國内另一所動物園的飼養員王安認爲," 京二代 " 安安适應北京氣候的可能性非常小:" 除非到像狼被人爲選擇變成了狗這樣的物種改變,我們才能談牠是不是更适應這種更熱的氣候。" 他反問," 人如果兩代吃素,下一代吃肉難道就會不适應嗎?"
科普作家花落成蝕(下稱 " 花蝕 ")過去常常光顧北動,因此很了解北極熊的情況。他認爲,因爲室外有水池,且室内的環境比室外要小,也沒那麽豐富,所以動物更願意在外面呆着。" 你在夏天去的話,經常會發現牠在室内和室外的連接口裏吹室内的空調,不進去。這不代表牠在外面不熱。"
這就是說,北極熊待在外舍并非是一個自主選擇的結果,更大可能隻是爲了規避一個 " 更糟糕 " 的環境。
紀錄片《北極熊》
02
受困的不僅僅是北極熊
實際上,不僅是北極熊,動物園裏一些不怕熱的動物也看上去萎靡不振。王安覺得,問題不能全部歸結于 " 熱 ",而是動物園整體對于動物福利的考慮不周。
動物園愛好者林瓊對此很有發言權,她在疫情期間迷上了大象,2021 年,雲南大象北遷,她密切關注了全過程。林瓊幾乎每周到要去一次北動的大象館。到了節假日,她還會安排時間去全國各地的動物園,在大象館裏一看就是一天。
北京動物園有一個非洲象家庭:爸爸、媽媽、哥哥和妹妹;此外,還有五頭亞洲象,包括一公四母。乍一看非常豐富。
然而,林瓊在北動大象館的感受較爲複雜。北動大象館的外舍有一定的豐容(在圈養條件下,豐富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生理心理需求,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爲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設施,有泥土、小草、水塘和噴淋處,大象可以做沙浴、在蹭癢棒上蹭癢,玩各種輪胎,看上去并不難過。
但内場氣味刺鼻,部分大象存在刻闆行爲,在籠舍裏重複地、機械地轉圈。大象習慣群居,而在大象館裏,一個家族的象卻往往被籠舍分開。籠舍空間狹小,差不多隻能容納下四頭大象站立,以人作比方的話,有點像身處一個隻占地四塊 60cm*60cm 大小瓷磚的房間。
每年 10 月到次年 4 月,爲了保暖,北動的大象就不在外舍展出了。然而正常情況下,大象每天要走 3 到 6 公裏覓食,内舍的空間顯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大象需要的種群間社交也被強行切斷了。
不同的象也被區别對待。非洲象和亞洲象共有四個外舍,兩種象各自分得兩個。其中,非洲象爸爸每日被展出,兩頭小象則由母象分别帶着隔日展出:一天哥哥單獨展出,一天媽媽帶妹妹展出。這就導緻媽媽和妹妹一年中隻有 3 個月的外放。" 這就好比你買了套房子,但你每年隻能住三個月。" 林瓊認爲,外放是大象的天性需求,動物園需要竭盡全力改善外展空間。
不公平的事不僅在大象族群内部發生,物種間更是如此。在動物園裏,最受歡迎的永遠是熊貓,作爲兼具萌性和政治屬性的動物,在國内大部分動物園裏都是最受遊客和園方重視的。但一些不那麽可愛、在保護價值上不那麽高的動物,牠們的需求常會被遊客和園方忽視。
花蝕舉了個貉的例子。貉的毛發非常茂盛、比較怕熱,在夏天需要例如水池、甚至是流動水池這樣的避暑手段。但貉在 2021 年才被升級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前也不爲大衆所關注和了解,因此很多動物園并不重視牠們的處境。" 我在絕大部分動物園看到的貉都非常慘,不是說在夏天慘,而是一以貫之的慘,隻是夏天的環境更糟糕。"
貉
03
以 " 人 " 爲本的動物園
面對酷暑,很多動物園會像在媒體宣傳中常見的那樣,放置冰塊、提供水果。但在王安看來,這更像是臨時措施:" 這就跟人是一樣的。比如你大熱天吃個冰棍挺高興,但給你擱太陽地裏,光指着冰棍降溫,你也受不了。"
相比于冰塊,更有效的方法是設置噴淋、在室内的空間開空調、開放籠舍門讓其自由進出,給動物提供更多的選擇。但選擇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很多動物園隻有室外場可以參觀,高溫下動物一旦躲進室内,遊客的觀看體驗就大打折扣。更理想的情況是室内室外都提供遊客參觀的空間,供動物和遊客選擇。
" 選擇 " 在這裏是一個關鍵概念。從動物居住的環境來看,需要有多個可選擇的活動空間,比如樹蔭和水池,但 " 選擇 " 也要因動物而異。比如噴水普遍來講是一種有效的降溫方式,但有的動物既不耐熱也不喜歡濕度,如果隻給牠噴水," 那牠就隻能要麽熱着要麽濕着。"
此外,動物園常用的水泥地也可能帶來問題,北動北極熊籠舍裏的地闆就是由水泥地鋪就的,這非常不利于散熱——酷暑下,水泥地的溫度甚至可能達到 70 度。
在王安所就職的動物園中,籠舍的地面基本由泥土構成。泥土不僅能給動物降溫,而且能供動物挖刨、可以形成健康的土壤,建立穩定的微生物群落。土壤動物(無脊椎動物爲主 ) 再加上枯枝落葉和有機碎屑共同形成了一個穩定平衡且有活力的土壤生态系統。
但仍舊有很多動物園采用了水泥地面,這既是出于清理方便的需要,相比于泥土也能更有效防止動物挖洞逃跑。王安認爲,這還是爲了不讓動物挖洞藏起來,導緻遊客觀賞時看不見動物。
也就是說,很多籠舍在初始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動物福利,設計者更注重遊客的體驗和日常管理的方便。
比如,很多動物園的場館四面都采用玻璃結構,這些玻璃往往會建得很高以防動物逃跑," 人在外面看着肯定非常爽,但它實際上就算沒有蓋也是個大溫室。" 王安認爲,在建造籠舍時可以從空氣流動、朝向等因素改善問題。
這些看起來不難想象的解決方案,但在落地時總因各種人爲因素面臨着重重阻礙。
動物園設計師蘇原曾參與設計過一個動物園,一開始園區找了一個設計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師,但建成後發現動物會到處跑,于是才找到了他,讓他在原有的方案上進行補救。結果就是,盡管最終呈現結果不錯,但還是有大片本能用于動物活動區域的土地被浪費掉了。
" 所以你進去一看那個地方,會覺得那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高爾夫球場,設計師水平很高,草場做的特别好。" 講到這裏,蘇原有些無奈。" 我們一般在事情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才有人找,這涉及利益問題。"
蘇原提到另一座斥巨資建造的動物園,建造前設計師去了多個歐洲動物園考察,他們後來把這些照片、衛星測量資料湊成了一套設計圖落了地。但那不過是歐洲動物園的皮膚大集合,集結了歐洲各個最好動物園場館的外觀,由于不懂原理,内裏設計還是新瓶裝舊酒," 做的非常差。但這個現象在動物園裏很常見,因爲這個行業太落後了。"
遊戲《動物園之星》
04
" 誰敢拿标準的下限養熊貓 "
行業的落後不僅體現在硬件設計,也體現在飼養觀念上。有時這種無知會以非常傲慢的形式展現。
今年 7 月,有網友在武漢東湖海洋樂園遊玩時,看到北極狐狸趴在地上喘氣吐舌頭,懷疑籠舍内未開空調,導緻北極狐身體狀态異常。
在北極狐的狀态引起關注後,園方做出回應解釋:園區飼養的北極狐爲人工養殖,經過多代本土繁育後,對本土氣候具有一定适應性及耐受性,一般可飼養在 25 ℃以下的環境中。北極狐屬于犬科動物, 在運動過後會用舌頭散熱,屬于正常現象。
園區甚至專門發了一條抖音回複質疑,其中翻出了《北京市園林局初級觀賞動物飼養》,書中将北極狐歸入了犬科動物的飼養管理裏," 冬季飼養溫度最低 3 度,夏季最高 30 度……不會翻書可以去百度。" 視頻的結尾不乏挑釁意味," 想要繼續杠野生北極狐的(鍵盤)俠哥俠姐們,我們西伯利亞見。"
然而,花蝕指出這個飼養标準明顯是赤狐的飼養标準。他爲此還發了條微博," 看了下東湖海洋樂園的回應,大概是覺得自己北極狐養得不錯?"
所有的标準定義都是下限," 如果你做動物園,按照标準來做的話,做出來的會是一個合格的、但很差的動物園。" 花蝕說," 尤其你可以去看一下熊貓的場館的面積要求,看看誰敢拿标準的下限去養熊貓。"
《大熊貓飼養管理技術規程》規定:成年大熊貓應擁有獨立兩間的獸舍,合計面積不低于 30 平方米,室外展示區每隻大熊貓擁有面積不低于 100 平方米,戶外運動場不低于 200 平方米。
而北京動物園現存的大熊貓館由亞運熊貓館和奧運熊貓館組成。亞運熊貓館總占地面積 1 萬平米,室外運動場面積 2000 平方米。
即使是在大熊貓圈裏常被粉絲诟病的臨沂動物園,雖然沒有公開熊貓館占地面積信息,但在今年 3 月的一篇回應質疑的媒體通稿裏,他們也稱熊貓館 " 内外部面積均高出國家标準 "。
官方的傲慢是一回事,可怕的是,也有不少遊客跟着嘲笑起質疑的聲音。在花蝕發了那條微博後,東湖海洋遊樂園的那條抖音仍舊還在首頁。點進去的第一條熱評是:" 北極狐:家人們,我叫北極狐但我不代表我喜歡北極的極端氣候,其次北極也能把北極狐凍死。"
這條熱評有 926 個贊,抖音視頻則有 3525 個贊,遠超其平均水平。
但這種用拟人口吻的 " 回應 " 是有效的:人們看到之後會心一笑,質疑順理成章地被消解了。盡管北極狐看起來仍舊沒有活力,但至少牠的表現有了官方的解釋,動物園看起來也做了相應的舉措,一切合理起來,皆大歡喜。但最關鍵的、能平息所有争論的信息:北極狐舍内的室溫、地溫仍舊無人得知。
" 越落後越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性。動物園很落後、很爛,那他們就要讓你們都不知道這個事情。" 蘇原說。
那麽,哪些事情是動物園應該公開給遊客的呢?
" 公衆感興趣的(動物園)都應該公開。"
05
一個好的動物園應該是怎樣的?
雖然上文舉了熊貓的例子,但顯然,我們不能指望熊貓館的标準可以被應用到所有動物身上——熊貓自有其不可複制性,甚至是某種 " 特權 "。從操作層面上看,動物園軟硬件的改變都應該從動物的需求出發。
" 動物福利的本質是什麽?真正的福利其實特别簡單,第一你有選擇,第二你有能力來應對這個選擇。其實跟人類是一樣的。" 蘇原說,在動物園設計時,要考慮的是動物、遊客和飼養員的三方利益。" 我們應該在動物自己的行爲習慣的基礎上去設計它的居住環境。讓動物在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選擇那個符合三方利益的選項。"
在這個基礎上,動物和飼養員更像一種合作關系:由飼養員引導動物在觀衆期待的場景做出相應行爲,對動物的引導必須基于動物對飼養員的喜歡和信任才能進行。" 唯一可能實現這種狀态的是在人工環境裏做一個人工領地,讓這個動物真正成爲這個領域的主人。"
隻要動物認可了動物園是自己的領地,牠便不會感覺自己失去了自由。蘇原介紹了一個看上去有些違背一般經驗的例子,幾乎每個動物園裏都發生過動物逃跑事件,而逃出動物園的動物并不一定是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奔向自由,這些動物大部分都不會跑出動物園的範圍,隻在籠子附近徘徊,一有機會還會回去。
讓動物在領地裏更加舒适并不是一件昂貴的事。我翻看蘇原的朋友圈,找到一個黑猩猩運動場的改造案例:在資金、人力、物力都有限的條件下,改造團隊徹底完整的改造一間運動場,通過整理地形、鋪種草坪、栽植熱帶風格的花灌木等手段進行充分改造。選擇這個方案的理由是,改造場地大小适中,飼養動物破壞力小。
在這個改造案例中的最後一句話是:" 很多動物運動場的營造都需要我們平衡資源,謹慎做出抉擇,但無論哪種選擇,歸根結底一句話,隻有改變才有希望。"
改變的方向指向人們理想中的動物園。而不同的人看見不同的動物園。
這幾年,熊貓萌蘭特别火。林瓊有一次路過熊貓館,聽到有人在現場說,萌蘭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環内有一個别墅小院,有北京戶口、有編制。在看了許多戶外對熊貓的長期研究後,她覺得熊貓需要的就是一座山和幾棵可以爬的樹,自由自在,而不是什麽 " 北京戶口 "。" 這樣的言語是用個人的追求來看熊貓,人的人生終極追求可以是一個北京小院,但你給他套在熊貓上,那就是一個很遺憾的事情。"
王安覺得動物園應該是一個引導公衆建立自然保護意識的機構,因此不能一味地應和公衆做諸如投喂和表演的活動。動物園不應該是一個 " 太現實 " 的地方,那樣 " 很沒意思 ",說到這裏他爆了句粗口," 你要沒點理想還搞啥動物園啊,我靠。"
動物園存在于城市的目的也是爲了保護物種,讓城市可以承載更多的野生動物生存,建立更複雜、穩定的生态系統。
花蝕則認爲,一個好的動物園是對動物持有尊重。比如在新加坡動物園,北極熊就因喜冷畏熱而與新加坡炎熱的氣候格格不入。當養過的一隻北極熊 " 壽終正寝 " 後,新加坡動物園宣布,未來再也不養北極熊了,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态度," 如果人類的愛無法完善表達,無法讓這些動物過得好,那麽人們應該放手。"
至于蘇原,他提到一名叫黑迪格爾的動物園生物學之父,這位黑迪格爾有這樣一個觀點:城市人群去動物園看動物,實際上内心想的就是在城市生活壓力下的自己,因此動物園永遠存在,有城市就會有動物園。如果覺得動物在坐牢,那麽一部分的我們也就覺得自己在坐牢,這個城市也就更像一座監獄。" 因爲有這種投射,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把動物園建設的更好。" 蘇原說。
" 如果認識到這一點的話,爲什麽不能把動物園做的更好一點?我們先不說讓每個人到動物園之後獲得多少教育、多先進的理念,先不提那些,咱能不能先讓大家的經曆愉快一點?"
電影《 秘密動物園》
06
掌心貼在玻璃上
對我來說,動物園究竟是什麽?
很遺憾,寫到這裏我隻能說自己仍舊是一個門外漢,因此不能給出一個 " 動物園是什麽 / 應該是什麽 " 的專業結論。
當我搜索北極熊的宜居溫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并沒有直接、幹脆的答案。而追根溯源,是因爲動物在某個溫度帶中生活,其環境的溫度并沒有确定的範圍,也會有極端氣候出現。蘇原向我解釋道,動物的适應性比我們想象中要強——但這是牠們在有應對這些挑戰的能力、能做出選擇的情況下。
動物和人是相似的。面對複雜的環境,我們都有應對改變的潛力,但這一潛力需要在科學的、有人文關懷的、尊重個體需求和福利的環境中被耐心發掘,這意味着我們需要直面真實。但沉疴難起、亂麻難理,有時真實可能是殘忍的,但披着浪漫的外衣,需要難以想象的理解、知識,和耐心來發現。
在逛另一個動物園時我看到籠舍裏的幾隻小猩猩,牠們剛出生沒多久就從母獸邊被分離,由飼養員養大,最後會組成一個新的族群。看上去,飼養員對這些小猩猩照料有方,他正在給分别抱着他兩條腿的兩隻小猩猩分發奶片。他向我一一介紹籠舍裏每隻黑猩猩的名字和性格:這是兩群不同的幼年黑猩猩,被抱出來分籠的兩隻要新加入現有的三隻,最大的那隻其實很溫和、膽子很小,那隻小一點的非常活躍,另一隻很聰明:" 有一次拿到了鑰匙要去開籠門,沒打開還知道換一把鑰匙試試。"
一開始,我被飼養員的細心所打動了,但當我把這段經曆向王安描述時,他卻指出,在黑猩猩的人工育幼中,從母獸旁邊帶走幼獸是值得懷疑的," 不拿走媽媽就會帶孩子,不繼續生。動物園可能希望母獸多生。" 但他同樣強調,自己不了解那所動物園的具體情況,也沒法就此判斷園方的動機。
王安的話給我潑了一盆冷水,好像人類永遠不可能建成一個爲動物而存在的動物園。但動物們呢,牠們對此的回應是什麽?
有路過的遊客用手不太友善地錘打玻璃,籠舍裏年輕點的那隻小黑猩猩,先是隔着玻璃安靜地望着那個遊客,然後慢慢地把手掌貼在了玻璃上。
* 文中王安、林瓊、蘇原爲化名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