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料産能過剩喧嚣之下,已經有企業開始 " 清退 " 資産了,比如光伏巨頭TCL 中環。
華夏能源網獲悉,9 月 29 日,TCL 中環(SZ:002129)發布公告,将把手中持有的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 新疆戈恩斯 ")27% 的股權賣掉,這部分股權作價 6.966 億人民币,買家 " 國通信托有限責任公司 " 系武漢一家金融控股集團下屬企業。交易将于 2023 年 12 月 25 日前完成。
新疆戈恩斯主要業務是多晶矽生産和銷售。按交易公告中披露的交易價格,可推算對新疆戈恩斯給出的估值僅爲 25.8 億元;而實際上,TCL 中環擁有的權益資産(該公司淨資産是 157 億元)約 42.4 億元,交易價格遠低于其權益資産。
公告中提及,給戈恩斯的定價依據是基于 " 公司注冊資本及盈餘公積 ",毫無疑問這是一筆 " 賤賣 "。
TCL 中環爲何要低價 " 賤賣 " 矽料資産?TCL 中環這波操作背後有何隐情?
甩賣新疆戈恩斯圖什麽?
必須要提一下TCL 中環與新疆戈恩斯這對 " 父、子 " 公司的身世。TCL 中環是由李東生的 TCL 集團參與天津中環集團混改而來,是 TCL 在光伏上遊産業的重要布局。到 2022 年 6 月 " 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才正式更名爲 "TCL 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簡稱也由 " 中環股份 " 變更爲 "TCL 中環"。
TCL 中環現已成全球第二大矽片企業,矽片在其營收占比中達到近 8 成。據 2023 年半年報數據,矽片業務營收高達 269.66 億元,毛利率達 24.88%。
多晶矽是上遊原料,直接影響着矽片業務的順利開展。這樣的業務結構下,TCL 中環對多晶矽業務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更是其戰略資産和賺錢 " 命脈 "。近年來,TCL 中環一直在通過長協訂單、控股矽料公司等方式來保障多晶矽的穩定供應。
據天眼查 App,被 " 甩賣 " 的子公司新疆戈恩斯成立于 2016 年,曾用名 " 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能矽業是股東之一(占股 38.5%),戈恩斯與另一光伏龍頭協鑫關聯緊密,協鑫旗下某股權基金持有其 34.5% 的股份,實控人爲協鑫光電電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TCL 中環出于對矽料業務前景的看好,在 2019 年出資 4.64 億元,取得了新疆戈恩斯公司 27% 的股權,從四年中賬面回報來看,此筆投資已成李東生 " 最劃算 " 的一筆投資,後者已經成爲TCL 中環目前參股公司中淨資産和淨利潤額最高的公司——新疆戈恩斯在 2022 年淨利潤 82.52 億元;2023 年 1-6 月淨利潤則達到 20.23 億元。
因此有資本市場人士認爲,剝離戈恩斯股權 " 必然對TCL 中環的盈利能力和總體資産質量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交易公告的當天,引來投資者大量的質疑聲。那麽戈恩斯的買家到底是何來曆呢?
工商信息顯示,國通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是武漢金控旗下子公司,後者是武漢唯一的一級金融國資平台,也是湖北省首家挂牌的金融控股集團。公開信息上,與新疆戈恩斯的各股東之間并無任何關聯。
但據新媒體 " 趕碳号 " 報道,李東生及其集團旗下的另一子公司 "TCL 實業 ",或在 2019 年時,就與國通信托有過一定的業務往來。據國通信托官網披露的一項信托産品項目 " 國通信托 • 東興 518 号碧桂園光谷中心城 TCL 項目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成立公告 ",2019 年上半年,碧桂園與 TCL 曾聯合開發了一個光谷中心城的地産項目,即 TCL 産業園項目,并通過國通信托設立了一個 28 億的信托産品。
某信托專業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此類信托是典型的房地産業務 " 套殼融資 "。經股權穿透,持有這一項目 49% 股權的 TCL 實業,是一家以李東生等 TCL 核心高管控股的公司。
也就是說,李東生 " 左手倒右手 ",把 " 兒子 "TCL 中環的重要資産倒賣給了另一個 " 兒子 "(TCL 實業)的關聯方。
而實際上,受近幾年國内房地産行業滑坡影響,國通信托在近年來推出的一系列地産信托産品頻繁違約,公開報道的違約項目超過 6 個,衆多投資方 " 踩雷 ",國通信托幾乎上了黑名單。有信托業内人士評價," 國通信托重倉地産,幾乎所有民營頭部房企踩了個遍,但貸後管理能力極弱。"
将優質資産戈恩斯出售給這樣一家信托公司,背後到底還隐藏着怎樣的棋局呢?
請輸入圖說李東生分别任TCL 中環與 TCL 實業的董事長(數據來源 / 天眼查)
" 轉投顆粒矽 " 猜測
一邊變賣多晶矽戰略資産,另一邊仍在大力自建多晶矽産能,的TCL 中環的這一出售行爲顯的很 " 自相矛盾 "。
實際上,爲保障矽料供應,TCL 中環早在 2022 年 4 月就發起了在多晶矽産能上的投資,TCL 中環與TCL 科技集團(股票代碼:SZ:000100,簡稱 "TCL 科技")分别與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建設 12 萬噸的高純多晶矽項目,項目總投資高達 206 億元。
一位光伏行業分析人士對華夏能源網表示,TCL 中環此舉或許有改換賽道的想法,即放棄已是紅海的棒狀矽,跟随協鑫腳步轉投顆粒矽賽道。
這種猜測有一定的依據。此前TCL 中環與協鑫在顆粒矽項目上已有合作。2022 年 7 月,TCL 中環的控股股東TCL 科技與協鑫科技(HK:03800)公開了一份合資協議,TCL 科技旗下天津矽石材料與協鑫科技旗下江蘇中能,共同成立新公司 " 内蒙古鑫環矽能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 10 萬噸顆粒矽、矽基材料綜合利用的生産及下遊應用領域研發項目。今年 9 月 21 日,該項目剛剛投産。
TCL 科技是TCL 中環的實控股東。TCL 科技通過直接和間接(控股TCL 中環大股東TCL 科技集團 100% 股權),合計持有TCL 中環30.92% 股權。
一位接近協鑫科技的匿名人士透露,這 10 萬噸顆粒矽項目,也屬于TCL 中環在内蒙古投資的 12 萬噸高純多晶矽中的一部分。
作爲目前國内第二大矽料企業,協鑫科技是國内少有的生産顆粒矽的企業。
今年 6 月份,協鑫科技已宣布停産棒狀矽全面押注顆粒矽,同期公司在徐州、樂山、包頭三大基地的顆粒矽有效産能已達 28 萬噸,已運營及在建的顆粒矽項目總産能達 40 萬噸。
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與棒狀矽相比,顆粒矽成本低、價格低,利潤卻更高。
向顆粒矽的戰略轉向,已經實實在在反映在協鑫科技的經營數據上了:半年報顯示,借助顆粒矽的産品優勢,協鑫科技在多晶矽市場的市占率由 2022 年的 10.3% 提升至 15% 以上,預期未來市占率将達到 30% 以上。(關聯閱讀:《停産棒狀矽、押注顆粒矽,協鑫科技上半年營收增長 42%》)
或許正是看到了顆粒矽的市場競争優勢,讓TCL 中環決定 " 清退 " 傳統多晶矽産能。
多晶矽 " 淘汰賽 " 倒計時?
在當前光伏矽料下行的大環境中看,TCL 中環賤賣矽料公司的行爲,傳遞出明确信号,龍頭企業已經不看好多晶矽了,至少是不再像之前那樣對矽料充滿 " 渴求 " 了。
去年的行業高景氣,讓矽料企業普遍賺了錢,但今年矽料企業的日子明顯不如去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各環節迎來一波降價潮,溯其源頭就是由多晶矽過剩價格下滑引發的。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矽料價格上半年整體出現急跌情況,相較去年最高價降幅超過 78%。
Wind 數據顯示,上半年的矽料降價,使得矽料矽片闆塊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了 4.45 個百分點,各家矽料企業開始承壓。
從 2023 年半年報來看,四大矽料企業業績均出現明顯下滑或增速放緩。其中,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同比增速分别下滑 20%、15%;大全能源最慘,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超四成,淨利潤下滑超五成。
四家中,隻有通威的淨利潤保持了正向增長,但相比 2022 年上半年的三倍增幅,今年上半年 8.56% 的的增速隻能說是 " 聊勝于無 "。
TCL 中環賣掉的新疆戈恩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行業大勢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 36%,淨利潤同比下降近五成。
矽料過剩、價格下滑的大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遊企業的戰略選擇。但行業整體來看,多晶矽企業的投産步伐并沒有明顯放緩,下半年仍有大量企業在擴産。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多晶矽産量超過了 60 萬噸,下半年預計還将有 140 萬噸的投産規模。而根據中國有色金屬矽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标的預測,今年全年多晶矽消耗量約在 130 萬噸。
爲了在擴産中占有成本優勢,很多企業都選擇了大幅提升單體規模。過去,一個矽料項目隻有千噸規模,而如今動辄就是幾萬噸、十幾萬噸甚至二十幾萬噸。
以合盛矽業爲例,自 2022 年以來連續推出了兩個 20 萬噸級的高純多晶矽項目。其董事長羅立國表示:" 我一條線 10 萬噸,人家一條線 1 萬噸,我的運行成本就比它便宜 1 萬 -2 萬元 / 噸 ……"
這種 " 軍備競賽 " 式的大舉擴張,讓産能過剩進一步加劇,也進一步加快了矽料價格的下行。關于 " 未來一段時間多晶矽都将供大于求,矽料價格見頂下跌 " 的觀點,已成行業共識。
據 SMM 預測,随着多個項目的投産落地,在今年 10 月份左右矽料産量将超越矽片消費速度,預計到 2024 年多晶矽的保守産能 " 将可以滿足 1400GW 左右的裝機量 ",行業将繼續維持過剩狀态。
山雨欲來風滿樓。對于多晶矽玩家來說,要麽直面利潤空間的下滑,要麽就必須在成本控制上拼實力。或者就幹脆一點,提前 " 棄賽 ",早做了結。
不得不說,矽料行業已經進入了 " 剩者爲王 " 的時代,龍頭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會進一步增強優勢地位,衆多實力不足的中小企業根本沒有勝算的可能。面對多晶矽企業的 " 淘汰賽 ",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