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潔 實習生 徐凱舟 廣州、蘭州報道
各地老齡化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快。
最新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 2024,展現出我國各個地區老齡化的現狀。目前,我國各地的老齡化現狀明顯不同:2023 年,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中,遼甯達到 21.06%,是各個省份中占比最高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廣東、新疆和西藏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尚不足 10%。
根據國際慣例,一般将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爲 14% 的社會稱爲深度老齡化社會。而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 19 個省份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14%。
然而,這并不表示我國人口紅利的完全消失。一般來說,人口紅利期,指人口負擔系數(即撫養比)小于或等于 50% 的人口機會窗口期。目前來看,廣東、浙江、北京等五個省份的總撫養比尚不足 40%,仍然有較爲明顯的人口紅利。但是,也有一些地區的總撫養比超過 50%。
撫養比尤其是老年撫養比的上升,會使一些問題越發嚴峻。其中一個就是失能老人照護的問題。
" 對于能夠自理的老人,家屬通常比較看重養老院的硬件設施,娛樂設施和環境等因素。而對于失能老人,家屬更看重的是養老院的護理水平。" 長春市寬城區仁德煜養老院工作人員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失能老人護理上,他們現階段是依靠政府補貼和老人交費兩方面的收入維持運作。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廣東等地人口機構仍年輕
2023 年,我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爲 2.97 億人,占總人口比重 21.1%,其中 65 周歲及以上人口爲 2.17 億人,占總人口比重 15.4%。
不過,我國人口老齡化在各個省份呈現明顯不同的特征,部分地區的人口結構仍然相對年輕。
比如,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23 年廣東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僅爲 9.96%。此外,海南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 11.69%,雲南占比 11.95%。
有低就有高。根據中國統計年鑒 2024 的數據,我國有 6 個省份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18%。其中遼甯的占比高達 21.06%;上海排名第二,達到 19.56%;此外,還有黑龍江、吉林、江蘇和四川,占比也均超過 18%。
老年人口占比的持續上升,會影響一地的自然人口增長率。其中,黑龍江、遼甯和吉林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分爲 -6.92 ‰、-5.63 ‰、-5.41 ‰。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江蘇和上海的人口老齡化較爲嚴重,但自然人口增長率并沒有跌至東北三省的水平,因爲這兩個地區是人口長期流入的地區。
這是人口流入可以明顯改善一地人口結構的典型案例,也使得常住人口相對戶籍人口更爲年輕。以上海爲例,根據公開數據,僅看戶籍人口,上海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568.05 萬人,占總人口的 37.4%;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437.92 萬人,占總人口的 28.8%。上海的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高出常住人口一截。
不僅僅是上海,北京也是人口長期流入改善人口結構的典型地區。根據《2023 年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3 年全市 60 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爲 494.8 萬人,占總人口的 22.6%。從戶籍人口看,60 歲及以上戶籍人口爲 431.6 萬人,占戶籍人口的 30.2%,首次突破 30%。
哪些省份人口紅利仍存?
人口流入改善了人口結構,對一地産生了什麽影響?一個關鍵點是,改善了一地的撫養比。
事實上,一般将撫養比低于 50% 稱爲人口紅利期,而我國長期處于人口紅利期。根據統計年鑒的數據,從 1995 年以來,我國每年的總撫養比就連續低于 50%,最低的時候甚至不足 35%。
統計年鑒 2024 的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 0 — 14 歲人口比重爲 16.3%,15 — 64 歲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爲 68.3%,65 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爲 15.4%。因此,我國少兒撫養比爲 24%,老年撫養比達到 22.5%。
事實上,我國少年兒童撫養比在很長時間内都是下降的,2018 年後出現短暫回升,但在 2021 年後繼續下降;而我國的老年撫養比則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
2005 年,我國老年撫養比僅爲 10.7%,這一數據在 2015 年上升到 14.3%,在 2021 年上升到 20.8%。事實上,從 2005 年以來(2005 年的老年撫養比與 2004 年持平),我國老年撫養比已經 18 連升。
從各省的情況來看,老年撫養比則呈現明顯差别。有 5 個省份的老年撫養比不足 15%,但是也有 9 個省份的老年撫養比超過 25%,這意味着在這些省份中,不到 4 個成年人就需要撫養 1 位老年人。
在老年人撫養之外,還有少年兒童撫養的壓力。而目前來看,我國已經有 6 個省份的總撫養比超過 50%。但這并不意味着從更長期來看,這些省份不具備人口的優勢。以貴州和廣西爲例,這兩地的少年兒童撫養比高達 34.77% 和 33.11%(背後有勞動年齡人口流出的影響),但這兩地的老齡化程度并不高,老年人口撫養比爲 19.81% 和 21.33%,甚至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些省份盡管總撫養比不高,但老年撫養比偏高,少年兒童撫養比偏低,從長期來看人口問題更需要注意。
比如,盡管上海的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老齡化率都已經很高,但其實上海的總撫養比仍然僅有 41.13%。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流入充實了上海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上海的少年兒童撫養比是 31 個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二的,僅爲 13.52%。
一些人口流出地,則面臨更爲嚴峻的人口問題:勞動年齡人口長期流出、生育率下降疊加老年撫養比上升,需要這些地區出台特色人才引進政策,增加進一步促進生育的政策,同時做大做強産業,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色旅遊業等,以吸納更多人口。
平衡的看,從總撫養比、少年兒童撫養比和老年人口撫養比三個數據分析,廣東、浙江和北京的人口紅利的優勢相對凸顯。首先,廣東、浙江和北京的總撫養比分别爲 38.78%、38.92%、38.63%,均不超過 40%;其次,這三地的老年人口撫養比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浙江和北京分别爲 13.83%、21.41% 和 21.98%,均低于全國 22.57% 的水平;最後,這三地長期看都是人口流入地,能借助勞動年齡人口流入進一步改善人口結構。
失能老人照護成難題
盡管存在區域差異,但或早或晚,各個省份都需要面對進一步加大的老年撫養壓力。事實上,我國老齡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1982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爲 4.9%,這個數字在 18 年之後,也就是 2000 年,上升爲 7.0%,上升速度相對緩慢。但随後僅僅 14 年之後,也就是在 2014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就超過 10%,當年達到 10.1%;9 年之後的 2023 年,這一數字突破 15%,達到 15.4%。
這意味着我國高齡老人群體的數量正在以較快的速度上升。而老年人撫養壓力最大的領域之一,無疑是失能老人照護。
李玲的婆婆有老年癡呆,生活基本無法自理。李玲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她的婆婆沒病之前,一直是和公公獨立生活。
" 現在婆婆病了之後,生活基本無法自理。我們既要照顧我婆婆,又要照顧我公公,精力被老人們大大分散。" 李玲說," 我婆婆得病後還曾把家中的床當作是炕,拿火點燃了,幸好被鄰居及時發現,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盡管如此,李玲表示,她們很難把婆婆送到養老機構,因爲普通收費的養老機構認爲風險偏大,需要投入照顧的精力太多。而更專業的養老院,他們感覺難以負擔。
姚麗的父親腦溢血導緻失能,她家是由母親來照顧父親。" 父親病後鎮政府給我們家評定了困難戶,每月會有幾百元的補貼。但我認爲失能老人的家庭養老負擔是不斷加重的,未來确實需要更多的養老政策支持。"
盡管一些家庭選擇家庭内部來照顧失能老人,但請人來家裏照顧或是送到養老機構來照顧,也并不罕見。
張霞今年 47 歲,是陝西省鹹陽市一位家政從業人員,經常接到照顧老人和照顧小孩的訂單,而她認爲和照顧小孩相比,照顧失能老人甚至更難一點。
長春市寬城區仁德煜養老院工作人員則表示,他們是市醫保照護險的定點單位,收費标準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種是有長春市醫保(含外六縣)并符合申請失能人員照護險補貼的老人,根據失能程度,分爲中度和重度失能,費用在 1500 元左右(以上費用包含護理用品);第二種是不符合條件的自理老人,需要單獨繳費。
" 對于特殊困難的老人,我們會在部分費用上給予減免。若家屬無法按時繳費,我們通常也會給予寬限。但養老院畢竟不是慈善單位,現階段我們能做的确實不多。"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随着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失能老人照護爲代表的難題正日益凸顯,需要國家和地方 " 解題 "。
(應采訪人員要求,李玲、姚麗、張霞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