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咳嗽、失眠、腦霧等 " 新冠後遺症 " 後,脫發也在榜單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不少 " 陽康 " 們正在經曆着掉頭發的苦惱,好多網友吐槽說 " 本不富裕的頭頂更是雪上加霜 "。
" 女子陽後 9 天洗頭掉發如毛線團 " 甚至上了微博熱搜榜。
專家:超 30% 的 " 陽康 " 會脫發
過完春節或是脫發高峰期
據錢江晚報,1 月 6 日,記者采訪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脫發專科主任醫師戴葉芹。
戴葉芹介紹,一個人一天掉發在 100 根以内,都屬于正常範疇。" 如果很多天不洗頭,該掉的頭發全都集中到了一起,确實會感覺掉發很多。" 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發。
而很多網友陽了後覺得脫發嚴重,戴葉芹認為 " 脫發是感染後産生的并發症之一 "。她解釋,感染新冠後,病毒可能引起毛囊周圍的炎症反應,加上高燒、休息不好、精神壓力,種種原因都會促使脫發的加速和加劇。
也就是說," 陽康 " 們确實可能會患上休止性脫發。
衆所周知,毛囊是有周期規律的,頭部 90% 以上的毛囊毛發處于生長的狀态,這時候它們不會脫落。但是進入更新的時候,就會處于一個維持 2 到 3 個月的休止期,然後脫落,再進入下一個生長周期。
" 人體感染了新冠病毒,會造成身體機能的衰退,使得頭發掉得也比平時快,意味着更多的頭發進入到休止期。" 戴葉芹說,當然,并不是每個 " 陽康 " 都會有脫發的煩惱,不過陽康脫發的比例比想象中要高:" 隻是還沒到時候,脫發也會有潛伏期。"
她給記者提供了國外一些文獻的研究。從臨床數據來看," 陽康 " 中約 31.3% 的人出現了休止性脫發,每天掉發超過 100 根,其中女性占到了 73%。
" 感染的症狀越嚴重,就說明營養流失得越多,自然脫發就會越明顯。" 戴葉芹說,休止性脫發有潛伏期,在 " 陽康 " 後 45-60 天左右,會出現脫發高峰期。
從杭州這一輪感染情況看,不少人是在去年 12 月中旬變成 " 小陽人 " 的。這就意味着,過完春節,不少人都會面臨脫發的問題。
戴葉芹表示,脫發門診預估也會迎來一個小高峰。" 但是也别太擔心,這種休止性脫發是會好的,經過兩三個月的修複之後,脫發的症狀就會消失。" 她說,陽康們轉陰後的康複期,要保證營養均衡,注意休息,睡眠充足,心态平和,會對脫發有一定改善,可以縮短休止期脫發進程:" 要多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多吃優質的肉類。這個時候就不要通過戒碳水來減肥了,不吃碳水也會引起脫發。"
" 期待 5 月份春暖花開之時大家都有一頭飄逸的長發。" 她說,"如果三個月後沒好轉還是需要來看醫生的。"
不少網友也表示:本就不富裕的頭上,雪上加霜 ......
專家:未感染或還沒康複人群不建議遠行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
據央視新聞,今天,2023 春運正式開啟。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分析研判,今年春運交通安全形勢更加複雜嚴峻,不僅面臨主幹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自駕和客運出行風險加大、農村地區交通安全風險加大、冬季惡劣天氣影響等交通出行的相關因素,還會與疫情防控新階段的諸多衍生風險相互交織。
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各地交警已聯合相關部門開展 " 人車路企 " 隐患排查,重點督促運輸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大客車乘車人安全帶使用的源頭管理,把隐患排除在春運之外。尤其是會同相關部門全面排查治理易堵點段,做好流量監測、清障救援、事故快處快賠、惡劣天氣應急管理等各項準備,嚴防長時間長距離擁堵。
伴随春運來臨,人員流動性加大,如何做好春運期間人員出行、老人和兒童等高風險人群防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邀請有關專家接受了總台央視記者專訪,專家介紹,雖然今年大中院校學生以及務工人員提前返鄉,分流了部分春運客流量,但在部分偏遠地區,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 馮錄召:跟往年相比,第一是很多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實際上放假比較早,在春運前已經返鄉了,第二個是往年的務工人員,今年也回去比較早,所以起了一個分流的作用,客流量會減少。城市地區,春運的人流對疫情整體的影響還是相對有限的,但是也不排除在部分偏遠地區,包括一些農村地區,春運的客流會促進病毒感染的達峰,所以我們提醒大家,如果春運要返鄉,要長途旅行的話,還是要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比如說還沒有感染的,或者正在感染還沒有康複的人群,我們就不建議遠途的旅行。
春運期間,為了大家能更安全、健康地過春節,遠途出行以及返鄉的人員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工作?聽聽專家怎麼說。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研究員 常昭瑞:要合理安排出行,盡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比較高的地區探親訪友,同時也倡導處于疫情流行水平比較高地區的群衆盡量減少外出。對于居家治療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就不要外出,不要探親,也不要旅遊。出現發熱、幹咳、咽痛、乏力等這些症狀的人員要履行個人防護的責任,及時做好健康監測或者抗原檢測,在沒有排除風險之前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時也不前往人群聚集的場所。要做好一些防護物資的準備,比如說要準備一些口罩,準備一些手消的防護用品以及幹濕消毒紙巾、手巾等等,還有一些抗原檢測的試劑、常規的藥物。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随時保持手衛生,避免接觸公共的物品。同時也不要随地吐痰,當出現咳嗽打噴嚏的時候,要注意相應的咳嗽禮儀,要用紙帕或者是肘部遮擋。
武大科學家設計出新冠廣譜疫苗
已獲得專利
據悉,通過追蹤新冠病毒的進化軌迹,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藍柯教授和徐可教授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新冠廣譜疫苗,或可抵禦未來新冠變異株對人群的侵害。1 月 4 日,該研究論文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 - 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
據澎湃新聞,"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有類似的流行規律,一旦人傳人後在全球範圍内傳開,一定會發生抗原漂移,也就是不斷累積突變。我們當初就認定,一定需要一款廣譜新冠疫苗來對抗持續的疫情。" 徐可對記者介紹,團隊從 2020 年 4 月開始這項課題攻關,提出了 " 基于病毒進化共識序列,優化設計疫苗免疫原 " 的新策略,花了十個月左右時間就完成了廣譜疫苗免疫原 Span 的序列設計。
據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信号,該研究首次報道了新冠病毒的進化路徑,發現在人群中存活下來的病毒分離株中,新冠病毒刺突(Spike,S)蛋白的突變并不是完全随機的,而是沿着三條定向路徑進化。其中一條路徑是突變導緻高細胞感染性的同時保持弱的免疫逃逸能力(如 Delta 株和 Lambda 株);第二條路徑是突變導緻低細胞感染性的同時獲得強免疫逃逸能力(如 Gamma 株);第三條路徑的變異株數量相對較少,它們的細胞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同時增強(如 Beta 株)。
這說明在大多數情況下,S 蛋白的突變對功能的調控是需要協調的,而不是簡單的增強或減弱。現在廣泛流行的 Omicron 株免疫逃逸的能力最強,對大部分現有抗體的綜合逃逸能力達到原始毒株的 3 倍以上,但其對 A549(人肺癌上皮細胞)、Caco-2(人結直腸癌細胞)等易感細胞的感染性并未提升,這說明 Omicron 株仍在平衡 S 蛋白的不同功能,需要持續觀測和評估。
新冠病毒 S 蛋白的進化規律(包含 11,650,487 條序列)x 軸表示 SARS-CoV-2 變種的免疫逃逸能力,y 軸表示 SARS-CoV-2 變種的細胞感染性。扇面顔色标志着 GISAID 數據庫中記錄的所示變體的分離時間。每個扇區的面積大小表示截至到 2022 年 7 月 ( 每個月 ) 分離的單個變異株的數量。灰色陰影表示進化路徑。圖片來源: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S 蛋白突變的路徑不同導緻了抗原性的改變。因此,單一毒株的疫苗成分無法有效保護人群對抗不同進化路徑上的其它變異株。為了獲得一個能夠覆蓋絕大多數變異株的廣譜免疫原,研究團隊分析了 NCBI 數據庫中的 2675 條新冠病毒 S 蛋白序列,通過進化聚類(圖 A),計算所有突變位點的發生頻率(圖 B),最終設計了一種覆蓋共性突變的拟合新抗原(Span)(圖 C)。結果表明,Span 序列位于 S 蛋白系統發育樹的中心位置(圖 D)。
圖片來源: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種覆蓋 " 共性突變 " 的廣譜疫苗免疫原 Span(泛新冠病毒 S 抗原),可誘導産生針對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馬(Gamma)、伊塔(Eta)、卡帕(Kappa)、德爾塔(Delta)、拉姆達(Lambda)和奧密克戎(Omicron)及其亞系在内的廣譜中和抗體,保護實驗小鼠抵抗包括 Omicron 在内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緻死性攻擊。
據悉,相關成果已于 2022 年 8 月 5 日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名稱:新型冠狀病毒突變株 S 蛋白及其亞單位疫苗;專利号:ZL 2021 1 1181856.X)。
近期,國外流行的優勢株 XBB.1.5 和 BQ.1.1 在國内引發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分析發現,Span 抗原所包含的 6 個共性突變位點,在這些最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中仍有很大程度保留。針對最新變異株的疫苗中和抗體試驗正在進行中。
研究團隊發現的 6 個共性突變位點(橫向标記)在後來爆發的 Omicron 流行株(縱向标記)中均有很大程度的保留(紅色表示該位點保留)。圖片來源: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據澎湃新聞," 這款疫苗有别于傳統的單序列疫苗,有着較大的概念性創新,從本質上提升了抗原的廣譜性。我們還會持續追蹤病毒在真實世界的變異,但采用這種方式做出的廣譜疫苗,比過去我們追着病毒跑已經好了很多,走到了病毒的前面。未來或許五年或十年打一針廣譜疫苗就夠了。" 徐可說,經過團隊兩年的努力,這款原型疫苗産品的小試工藝已較為成熟,期待能夠順利與企業對接,盡快進入産業化軌道。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