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演講,演講者總是充滿氣場、邏輯清晰、詳略得當、抑揚頓挫、不失幽默,以及普通話标準等。
台上一分鍾,台下三年功。要想從心理緊張、說話淩亂到從容發言,肯定要經曆一個錘煉的過程。
任何演講,内容是基礎。再好的演講者,如果隻是口号式的表演,也會顯得蒼白無力,令人厭倦甚至轟他下台。
在拿到發言主題後,首先要理出發言邏輯,即講幾個方面。這個提綱确定後,就要準備各個環節的内容、數據和事例。初稿成形後,自己要反複的邊讀邊推敲,直到自己滿意。
然而,演講不是講給自己聽的,而是講給受衆聽的。因此,推敲的第二步就是角色互換,即把自己當成受衆,在聽了每段内容後會有什麽心理反應。
比如什麽地方會鼓掌,什麽地方是他們最想聽的,什麽地方會使他們疲倦,補充什麽事例,可以引起他們的關注等等。
推敲的第三步就是請行業内的老師修改講稿。他們會從情境導入,演講邏輯,事理數據,高潮設置等方面提出很中肯的意見,使你演講增色出彩。
氣場是骨子裏的東西,一般很難裝出來。作爲演講被學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 看大伽演講。俗話說熟讀唐詩自會詩,能觀千劍後能劍。隻要你堅持看和聽,你就會情不自禁的進入角色。
2. 每天對着鏡子讀和講。對着鏡子,你的神态是否自然,眼神是否在觀察聽衆,包括演講時的動作是否得體等,就會一目了然。這相當于微格教學,效率非常高。
3. 珍惜平時的演講機會。平時開會,隻要領導說有什麽意見可以提出來,不管怎樣,你去說幾句;平時有飯局,你就主動去向他人敬酒,因爲敬酒總得要有由頭,久而久之,你的表達能力就有了,氣場也上升了。
4. 背講稿。講稿定稿後,你下功夫去背,待能脫稿後,你就請你的家人和朋友坐那兒當聽衆,你就一遍一遍練習上場、開場、演講和收場。
當他們都很滿意時,你的信心就有了。因爲能打動自己,又能打動家人和朋友,那就能打動台下的聽衆。
1. 如果你的普通話一般般,那就堅持每天收看《新聞聯播》。
2. 每天堅持朗讀,待語速流利後,用手機錄音,然後回放,你就會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下來就會進步一個台階。
3. 平時與人交流時,堅持用普通話。
當你有氣場、有邏輯、有普通話後,你就自然會從容發言。演講的穿透力和煽動性,是另外一個層次,需要走心的素材、情境的創設和層次的推進,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你堅持琢磨推敲,你總有一天會進入這個層次。
臨場發言,顯得緊張,語無倫次,這些都很正常。想要迅速提高自己,可以嘗試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充滿自信
一個人,自信最重要。發言前,用極短暫的時間,穩定自己的情緒,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行,我一定行。或者想,說出我的心裏話就可以了,别人怎麽評價 我管不着。
二、弄清話題
該說什麽很重要,也就是這次發言的話題是什麽,這個一定要清楚。堅持圍繞話題,八九不離十,發言就成功了一半。
三、辯證分析
緊緊圍繞話題,作一點辯證分析。實事求是,一分爲二,好在什麽地方,有什麽不足。千萬别說絕對的話,讓自己有回旋的餘地,也别給對手留話柄。
四、闡明觀點
最後闡明自己的觀點,旗幟鮮明。說明堅持自己觀點的原因,問題簡單,概而言之。如果問題比較複雜,分條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