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子星球
2019 年,自從三星推出了首款面向大衆的折疊屏手機以來,折疊屏賽道已經走過了四年。
作爲近年來手機行業的熱門話題,折疊屏已經不再是手機賽道的新品種。特别是在智能手機整體銷量下滑的背景下,逆勢增長的折疊屏,一度被視爲 " 全村的希望 " 所在。
在此期間,随着折疊屏手機不斷起量,其應用和内核也在持續演變。
然而,步入 2024 年,從藍綠廠傳出放棄折疊屏的流言,再到蘋果延遲折疊産品的傳聞,科技語境不斷流出新聞,反複敲打着折疊屏——數據層面不斷增長的折疊屏,現實似乎并不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光鮮。
" 羅生門 " 背後
當前,折疊屏市場正處在一片不确定性之中。
年初,根據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消息,OPPO 和 vivo 這兩大品牌決定暫停 2024 年推出新款豎式折疊屏手機的計劃。與此同時,也有媒體報道提到,這些中國主要的智能手機廠商打算退出折疊屏市場。
消息一出,業内詫然。就在去年,包括藍綠廠、華爲、榮耀以及正忙于造車的小米等廠商,都曾在折疊屏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争,共同将市場氛圍擡高到新的高潮。
猶如菜還未涼便急忙撤桌,突如其來的轉變,無疑令人費解。
畢竟折疊屏手機,在銷量上仍然保持增長。艾瑞咨詢報告顯示,近幾年折疊屏銷量持續增長,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預計 2024-2025 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長。而 TrendForce 則顯示,2023 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達 1590 萬部,同比增長 25% ——在大盤持續承壓的背景下,作爲細分市場,折疊屏賽道的增長難能可貴。
即便如此,這種高速增長部分是基于較低的初始基數,且增速似乎并無法持續。TrendForce 市場預測顯示,2024 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可能會達到 1770 萬部,同比增長約 11%。這表明,折疊屏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占比,僅從 2023 年的 1.4% 微增至 1.5%。
這似乎暗示,折疊屏市場依然面臨挑戰,遠未成爲一門無憂無慮的好生意。究其所因,手機廠商們所期待的,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刻,仍然沒有到來。
折疊屏過往高昂的成本,一方面締造了折疊屏高昂的價格,另一方面則拖累着玩家們的毛利率。以關鍵的組件,如鉸鏈,此前 OPPO Find N 的鉸鏈成本高達 800 元,而 vivo X Fold 的超過 1200 元,且還面臨着良率問題的挑戰。
因此,手機廠商需将生産本身的價值最大化。比如在規模效應的帶動下,生産效率将得到提高,生産成本降低,産品價格更具競争力,進而切入更廣泛的主流市場。同時,産業規模的增長也将帶動整個供應鏈的發展,形成折疊屏産業的良性循環。
隻是,這個故事的成立,需要一個大前提:消費者對折疊屏的廣泛接受,即若折疊屏能持續平價,那消費市場最終會全然湧向折疊屏。
然而,就當下的市場形勢來看,折疊屏手機與傳統直闆手機的出貨量差距懸殊,這限制了對上遊供應鏈的影響力,從而延緩了成本降低的進程。長遠來看,折疊屏手機增長速度的減緩爲市場前景蒙上了陰影。
另一方面,對手機廠商而言,隻有拿下足夠強勢的市場占有率,才能形成産業鏈的議價能力。然而,《2024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消費洞察報告顯示,華爲市場份額一騎絕塵,其餘廠商不僅隻能共同分食另一半蛋糕,而且還背負着三星 " 入侵 " 的壓力。
一位業内人士告訴光子星球,三星在國内市場的銷量數據,其實隻統計了國行機,事實上,有很多對折疊屏感興趣的手機發燒用戶,更傾向于購買美版、港版、台版機器,其價格普遍便宜幾千元,且港版(帶發票)支持内地保修。而這,亦是體感層面,華爲、三星折疊屏用戶最爲普遍的原因之一。
或許基于種種消極因素,蘋果亦遲遲沒有步入折疊屏領域。在此之前,業界普遍認爲蘋果在等待一個發揮後發優勢的入場時機——在先行者付出真金白銀教育市場,并逐漸摸索出一套成熟、規範的打法後,後發者往往更能理解并回應大衆需求。
然而,據外媒報道,蘋果的豎向折疊 iPhone 項目仍在推遲;而橫向折疊版本因屏幕面闆問題正處在擱置邊緣。這表明,蘋果長期籌備的可折疊設備項目可能超出了傳統智能手機的範疇。
尚未入局的玩家大可隔岸觀火,但對已然深入折疊屏領域數年的手機廠商而言," 斷舍離 " 等同于放棄了這幾年間的沉沒成本——榮耀 CEO 趙明就曾在去年 9 月表示:" 現在肯定沒有收回,還差得遠,不是一個億,我們做榮耀 Magic V2 投入了 10 億。"
因此,面對行業傳聞,OPPO 迅速辟謠稱," 對折疊屏技術的開發沒有任何改變。" 而 vivo 雖未及時出面回應,但其 3 月發布的 vivo X Fold3 系列,以及産品發布後火熱的銷售态勢,已在一定程度上回擊了行業的質疑。
顯然,在蘋果折疊屏産品多番延期的背景下,布局多年的國産手機廠商,很難有理由拒絕分食這塊,尚未被蘋果沾染的蛋糕。
不斷進階的折疊屏,難成大衆剛需
前文已述,折疊屏故事講通的關鍵,是不斷升級的折疊屏,最終被主流市場所廣泛接納。然而,如果這種持續的改進不能轉化爲實質性的市場轉變,那 " 鬼故事 " 則有可能演變爲現實。
當下,主要手機廠商的折疊屏機型已經經曆了多次叠代,這個過程中,伴随折疊屏手機自誕生起的種種挑戰正在被逐一克服。
折疊屏手機在初期,曾因爲屏幕折痕、鉸鏈結構和軟件适配問題而屢屢被互聯網語境所吐槽。而時隔多年,國産手機廠商的自研鉸鏈已愈發成熟,軟件适配亦步入正軌,而越來越多購入折疊屏的用戶,發現購買前最爲擔心的折痕,在實際使用場景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甚至設備的厚度和重量此等 " 原罪 ",亦被玩家們給卷了下來。在過去一年中,折疊屏手機趨向輕薄化——新機整體重量已逐漸減輕至不超過 250 克,而尺寸方面,去年發布的榮耀 Magic V2 更是将其厚度降至 9.9 毫米,使之可以與傳統直闆手機媲美。
同時,折疊屏手機的售價在過去幾年中也持續降低。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到 2023 年間,國内折疊屏産品均價已從 12000 元價位段下降至 8000 元價位段。其中,2023 年 vivo 與榮耀的新機均價更是下探至 7000 元價位段。
盡管技術和應用層面的難題已得到解決,價格也在逐漸降低,比如 4 月努比亞推出的小折疊産品努比亞 Flip,起步價已被壓至 2999 元。然而,這片看似繁榮的創新大潮中,折疊屏手機的真正落地和普及,卻依然面臨着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即最直接的用戶需求問題。
成都某品牌手機店内,店員小李每天與形形色色的客戶打交道。他發現,盡管品牌爲自家折疊屏手機各項技術專利和設計,準備了一套詳盡的話術與 Q&A,但這些往往并不能直接轉化爲銷量。
小李注意到,真正促使顧客掏錢的,往往不是那些高大上的黑科技,而是能夠區别于傳統直闆手機的使用體驗——真正願意掏錢的顧客,購入折疊屏手機更多的是來源于對傳統手機形态的厭倦。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折疊屏落地紮根的關鍵,或許并非廠商所秀出的獨家專利、研發成本、應用場景,而是開拓市場、創造需求,正如智能手機淘汰功能機一般,以折疊屏淘汰直屏,引發更廣泛的手機換代潮流。
然而,想要達成這一步,何其艱難。不論是外折、内折還是豎折,亦或是在 MWC2024 上展示的摩托羅拉彎曲屏概念機,以硬件爲錨點的革新,似乎缺乏足以推動智能手機換代的明顯特征。
而且,主流廠商仍聚焦在解決痛點的層面,而非撬動 " 折疊 " 本身的想象空間。比如折疊屏輕薄化潮流,目的也隻是追趕直闆機,且爲此徒添新的焦慮——以某款主打輕薄的折疊屏機型爲例,就有用戶反映厚度太薄疊加略滑邊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靠指腹根本無法掰開,而是需要用指甲摳開。
小李告訴光子星球:" 折疊屏目前更多是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改善性需求,例如,商務人士尋求更大的屏幕,或女性用戶喜歡更精緻、小巧的豎屏設計,這些都不是廣大消費者的剛需。店裏絕大多數顧客并不覺得現有的直闆手機有什麽不足,自然也沒有購買折疊屏的欲望。"
因此,如今的折疊屏賽道雖仍保持着增長,卻近乎陷入了一個死局:在有限的資源投入下,無法做到兼顧供應鏈優化升級和市場增長,最終導緻偏離期許中的良性循環。
終
折疊屏尚未突破桎梏的時間節點,AI 手機,成爲了懸在折疊屏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
2024 年,"AI 手機 " 沖刷着科技語境,智能手機 +AI 已被普遍認爲是手機廠商的核心戰略。
近期,OPPO、小米、榮耀紛紛發布了各自的 AI 戰略,而更是有傳言稱,蘋果已經暫停電動車的研發,轉而集中力量發展生成式 AI 技術——一輪新的戰役,已然打響。
與折疊屏的硬件革新相比,AI 更能代表對未知需求的勘探。有行業論調認爲,在大模型技術的推動下,對手機性能的極限挑戰愈發嚴峻,而随着對更高性能需求的應用不斷湧現,将打破 " 性能過剩 " 的幻想,進而重振機圈榮光。
日薄西山的智能手機賽道,一直在等待一個新浪潮,浪潮之下,意味着舊有的生存法則必然面臨颠覆,隻有适者才能生存。因此,過去手機廠商湧向折疊屏也好,當下押寶 AI 也罷,均不再是簡單的手機換代升級,而是契合技術、市場、産業發展趨勢的一次 " 價值投資 "。
折疊屏賽道,已然用過往證明了,在賽道趨于同質化的當下,曾經追求的差異化,難免将淪爲新的同質化。而現階段被視爲出口的 AI 手機,未必不是如此。
隻是,深陷競争漩渦的廠商們已無退路,面對潮流的可能轉向,沒有人願意退讓,畢竟誰也無法預料 AI 是否是智能手機的轉折點,也都不想落後半步。
歸根結底,不管是折疊屏手機還是 AI 手機,即使最終未能成爲市場主流,手機廠商們亦将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場戰役,智能手機的戰役,似乎沒有終戰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