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諸片表現大都不及預期,《莫斯科行動》又是尤其令人遺憾的一部。
截至 10 月 5 日,《莫斯科行動》上映 7 天共 3.74 億元的成績位居檔期第四,雖然連日以來上座率表現都有微弱領先,但總票房仍排在《堅如磐石》《前任 4》《志願軍:雄兵出擊》之後;口碑方面則明顯高開低走,《莫斯科行動》豆瓣開分達到 7.3,是同檔期并列第一,但幾天過去後豆瓣評分已經下降到了 6.8,下降幅度比同檔期影片都要高。
《莫斯科行動》是邱禮濤導演年内上映的第四部電影,前三部口碑票房均告失利,《暗殺風暴》《絕地追擊》票房僅數千萬,《掃毒 3:人在天涯》僅 2.84 億,比同系列第二部少了 10 億 +,票房三連撲幾乎把邱禮濤導演在《拆彈專家 2》《掃毒 2》中積累的商業片曆史業績抵消。
之所以說這部電影票房成績比較 " 遺憾 ",主要因爲《莫斯科行動》已經是邱禮濤導演今年來最齊整的一次 " 行活 ",是這位高産量導演一次質量不錯的成品,也在電影的個人風格和審美上有可取之處。且《莫斯科行動》與 2023 年前三部不同,這部電影有劉德華參與主演和監制,與《拆彈專家 2》《掃毒 2》兩部 10 億 + 的邱禮濤導演電影陣容更接近,也有更具話題性的題材,因此在上映之前仍被認爲有希望達到 9 億以上票房區間,但随着檔期票房總體走低,《莫斯科行動》的燈塔 AI 預測票房已經來到 5.99 億,貓眼預測 6.6 億。
這部電影票房仍表現平庸,或許是經典港片風格真的已經缺乏驚喜、魅力不再,又或許是内地觀衆已經對邱禮濤爲代表的這一類拍攝手法難以共情了。
份大量足,把所有場景塞滿動作戲
《莫斯科行動》根據中國第一樁跨境追捕真實案件改編。90 年代初,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接近崩潰。大批中國倒爺乘坐 K3 次北京至莫斯科國際列車将中國商品倒賣到俄羅斯,獲取天價利潤,黃軒飾苗青山爲首的悍匪集團在 K3 列車上進行洗劫,随後張涵予帶領的警察隊伍僞裝成商人,深入莫斯科展開抓捕行動。
總體而言,《莫斯科行動》仍然太中規中矩、在許多細節上仍然屬于較爲粗糙的那種電影,看不到太多意料之外的東西,動作戲滿滿當當、人物塑造薄弱,《拆彈專家 2》文戲、動作戲的共同成功看來隻是昙花一現。
比起港片流水線風格的《暗殺風暴》和《掃毒 3》而言,《莫斯科行動》的第一個亮點是時代感。電影以黑豹樂隊《無地自容》開篇,加上視覺質感模糊的懷舊鏡頭,用音樂、視覺的符号性很快将觀衆拉進那個變化中的躁動年代。
《莫斯科行動》的最大看點、賣點是各種水平在線的爆炸戲、動作戲,從第一幕開始就營造出了癫狂、快速的整體節奏,整部電影的動作場景拉得很滿。火車上的搶劫戲突出了歹徒的瘋狂和恐怖感,而随後的街道追車、下水道追逐摩托大戰、機場槍戰、吉普車阻攔戰鬥機、最後的列車換軌大戰,動作戲絕對堪稱 " 份大量足 ",且每一場的場景、動作調度的難度都不小。
放在一般犯罪片裏,很可能在那場下水道的摩托車追逐中就結束動作戲部分,但邱禮濤顯然不滿足于此,他接二連三地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用份量夠足、夠刺激、夠激烈熱鬧的動作戲将電影時長幾乎全部塞滿。
但這種做法也同時帶來了兩個問題:其一,過度飽和生猛的槍戰、爆炸動作戲場景造就的觀感過于混亂,戰鬥往往在一片突突突和狂轟濫炸中開始并結束,觀衆甚至難以分清戰況;其二,沒有留下足夠豐滿的人物塑造空間,緻使正反兩派主要人物都較爲單薄和失敗。
單薄、工具感過強的人物塑造
動作戲的問題可以說是導演的個人喜好以及調度和鏡頭的缺陷。邱禮濤爲求份大量足,幾場動作大戲足夠精彩刺激,但細究之下滿是劇情上的窟窿待補,難說是不是爲了場面而場面,爲了爆炸而爆炸。
而人物塑造問題則更多要歸咎于拍攝理念導緻的粗糙,按常理來說,張涵予代表的正義團隊空間不大,但黃軒飾演的變态反派苗青山、劉德華飾演的灰色中間派瓦西裏都是很有發揮空間的角色,但電影卻仍用模式化的、單調的人物塑造方式進行呈現,最終導緻了人物不突出、缺乏記憶點。
比如苗青山是熱愛古典音樂的反社會變态,瓦西裏全程就是 " 爲了女兒 ",人物身上的标簽感都很重,但同時缺乏鋪墊和多面塑造,緻使人物的 " 工具性 " 過強。苗青山這一人物其實很有出彩的潛力,黃軒的表演其實也稱得上到位,但卻很難像影史上那些成功的反差變态反派那樣給人留下強烈震撼,主要因爲整部電影并未重視這一人物叙事的視角和重心。
在影片前半段,苗青山就像蝙蝠俠電影裏的 " 小醜 " 一樣壞得極端而不知緣由,又像《這個殺手不太冷》裏的加裏 · 奧德曼、古惑仔裏的雷耀揚一樣是個熱愛古典音樂的殘忍反派,但這些設定都沒有成爲電影情節遞進的抓手,人物與情節的關聯不高導緻 " 廢戲 " 太多。而最後被抓吃餃子後突如其來的那段自述,瘋了一整場的黃軒突然真情流露表白童年不幸,顯得極爲突兀、平庸,缺乏鋪墊,并沒能形成足夠出彩的人物立面。
須知,苗青山已經是《莫斯科行動》着墨最多、身上戲劇沖突最強烈的人物了,苗青山的人物塑造效果都如此一般,可見整部電影的人物群像之薄弱、粗糙。劉德華飾演的瓦西裏是爛俗的親子戲碼,隻在最後的瞎眼劇情中有一定解讀空間,遠不及《拆彈專家 2》;而更令女性觀衆難以接受的是,整部電影的女性角色不是被 QJ 就是被割喉,統統面目模糊,幾乎沒有一個女性角色有内心戲的呈現和表達。
港式風味影片的全面退潮?
但無論如何,《莫斯科行動》仍然是 2023 年院線市場中最好的動作片、槍戰片之一,在導演擅長的部分量大管飽。即使評分下降至 6.8,《莫斯科行動》仍然是邱禮濤導演 2023 年新片中評分最高的一部,這部電影絕對稱不上爛片,比起爲劉青雲、古天樂等老面孔打打工的《暗殺風暴》和《掃毒 3》而言,《莫斯科行動》有着較多的個性化表達,但又繼續将邱禮濤動作片的那套瘋狂、破壞的氣質發揚光大,總體的觀感是比較流暢的。
《莫斯科行動》整體的氣質是比較典型的黃金時代港片班底風格,與近年來的《拆彈專家 2》《怒火 · 重案》《神探大戰》有一脈相承之處。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以來同類型電影在中國大陸院線市場幾乎全部宣告票房失靈,古天樂、劉青雲、郭富城、劉德華等熟面孔的 " 保底效應 " 越來越低。
僅在幾年前,《掃毒 2》《拆彈專家 2》《怒火 · 重案》等港式動作片還能拿下 10 億 + 票房,去年電影大盤低迷,但港片班底還有 7.12 億的《神探大戰》,6.79 億的《明日戰記》,4.81 億的《反貪風暴 5》;而 2023 年至今,《莫斯科行動》已經是港片班底風格電影的最高票房,破香港本地票房記錄的《毒舌律師》内地市場僅 1.87 億,《風再起時》《暗殺風暴》《别叫我賭神》等一大批港星雲集的電影都未曾破億,可見無論是新興港片還是 " 古早 " 港味,都越來越難以成爲内地電影市場的話題主角。
年初《風再起時》票房失利時,讀娛君就曾點評 " 港片已經不太可能重回黃金時代那種席卷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影響力,但這并不意味着港産片市場的消亡,隻是創作者們需要更明晰地看到目标受衆的需求——對傳統港片有情懷的觀衆們,被進口視效大片塞滿的觀衆們,他們想看到的東西未必是一樣的,從業者必須從一開始就找到這種側重點,進而在投資發行宣傳上更有的放矢,更好地進行抉擇甚至一些放棄。"
但如今看來,變化比預期來得更加迅猛。像邱禮濤今年的電影中,《絕地追擊》和《莫斯科行動》都是他個人生涯中較有商業賣相的大片,但市場似乎不再爲這種量大份足的生猛風格感冒了。另一方面,暑期檔中造就了短視頻電影營銷的新高度,但題材陣容頗多的國慶檔卻未能實現市場效應的複刻,可見目前電影市場走勢的不确定性因素極高。
《掃毒 3》主要出品是英明文化、寰宇娛樂、聯瑞影業等,《暗殺風暴》是銀都機構、昇格傳媒、淘票票等,《絕地追擊》是愛奇藝影業,《莫斯科行動》則是華人影業、引力影視、上獅文化等,雖然産量較多,不過 2023 年來邱禮濤導演電影的出品公司較爲多元,可見其在業内能力得到了較爲廣泛的認可。邱禮濤目前還有多部電影在拍或已殺青,流水線生産、偶有佳作仍是他的常态,但 2023 年以來其票房表現着實慘淡,若再難出成績,後續影視公司恐怕也不會那麽踴躍爲其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