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螺旋實驗室,作者丨鐵手,編輯丨堅果
如果說十年前的 APP 都想做社交,五年前的 APP 都想做資訊,那麽現在的 APP,則把短視頻視爲了必備功能。
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内容平台已無需多言,以淘寶、拼多多、京東等爲代表的電商 APP 目前都已經在底部菜單欄上線了短視頻模塊,支付寶和美團這兩大生活應用,今年也在 APP 内新增了短視頻的一級入口頻道。
而像百度、今日頭條、微博、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資訊類 APP,短視頻頻道也已經和新聞資訊一樣,并列位于一級入口。
社交 APP 也同樣沒能免俗,QQ 目前的短視頻頻道命名爲小世界,位于底部菜單欄的次席,微信的視頻号雖然還在二級入口,但其用戶黏性和内容生态已然直逼抖快。
曾經和短視頻平台因爲版權問題而來回拉鋸的中長視頻平台,如今也選擇了 " 打不過就加入 ",目前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的 APP 内,短視頻都已經成爲了标配。
甚至于釘釘這樣的辦公軟件,也在 APP 内設置了短視頻的一級入口。
縱觀目前國内的軟件生态,除了像輸入法、地圖導航這樣的工具型應用,幾乎所有的超級 APP,都在迫不及待地和短視頻搭上關系。
比起曾經各大 APP 都難以割舍的 " 社交夢 ",如今短視頻已然成爲了移動互聯網新的造夢神器。
多多視頻看到的機會
在 BAT 等巨頭強推自家的短視頻平台無果之後,在應用裏内嵌短視頻模塊,爲何突然就成爲了很多頭部軟件廠商的選擇?
答案還是因爲看到了成功模型,而最先跑通這條鏈路的,仍然是最了解用戶心理的拼多多。
根據媒體在 3 月份的報道,2022 年末至 2023 年初,拼多多旗下的 " 多多視頻 " 已經突破 1.5 億,目前穩定在 1-1.2 億,用戶時長峰值超過 40 分鍾,目前穩定在 30 分鍾上下。
作爲拼多多2021 年在内部孵化,2022 年 2 月才正式上線的項目,多多視頻的成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如果按照 DAU 破億的速度,多多視頻比抖音更快,如果按照用戶使用時長,多多視頻已經和視頻号不相上下。
而多多視頻的推廣模式也并不新穎,甚至都讓很多大廠嗤之以鼻,曾經被很多 " 極速版 "APP 慣用的 " 刷視頻賺錢 " 的玩法,以及對于創作者的内容補貼,加上拼多多一級入口的強勢導流,就成功讓多多視頻在短期内快速聚集起了内容和人氣。
雖然方式簡單粗暴,但并不意味着不好用,而且對于京東和淘寶來說,拼多多DAU 過億的内容生态,明顯讓老對手們産生了壓力。
雖然淘寶和京東也早早在内容生态上有過投入,但指望着慢工出細活孵化自己的内容達人,明顯是已經不适合現在的競争環境,于是今年以來,明顯能夠看到京東和淘寶建設短視頻生态的步伐加快。
和京東、淘寶的被動式防守類似,美團的加入也頗感無奈,今年以來,抖音、快手、視頻号、小紅書等平台均加碼了本地生活業務,對于美團而言壓力甚大。在内容側進行轉型升級,已然被拔高到了戰略高度。
而在具體的措施上,美團幾乎是完全複制了多多視頻的打法,在供給端向 MCN 機構大批量采買短視頻内容,在用戶端則通過刷視頻領現金的方式拉長停留時間。
這些國民級 APP 願意爲短視頻單獨設置一個 "C 位 ",除了看到多多視頻的成功先例之外,另一個支點就是來源于自身龐大的用戶基數,對于有消費屬性的 APP 來說,如果能夠解決用戶 " 買完就走 " 的問題,那麽無疑将有效提升交易單量和消費頻次。
此外,由于短視頻和直播之間能夠無縫切換,對于短視頻的投入其實也有利于後期在直播上獲取更多增量。
供給端變了
除了能夠通過短視頻吸引用戶停留之外,對于這些超級 APP 來說,短視頻頻道的出現,也等于是天然的增加了一個廣告位,而且由于短視頻上滑刷新的機制,其沉浸感也要比貼片廣告和彈窗廣告更強。
在過去,由于短視頻的内容生産門檻較高,很多内容平台即便想要轉型短視頻,也很難在供給側滿足用戶需求。
即便強大如騰訊,雖然曾推出十多款短視頻應用試圖阻擊抖音快手,但最終都因爲内容生态不夠豐富,從而很難在用戶規模上持續保持增長。
而近兩年,随着大量專業短視頻 MCN 機構的出現,以及相關生産力工具所帶來的行業進步,使得短視頻創作的門檻得以降低,平台通過合作 MCN 機構,可以實現短視頻内容的批量采買。
此外,今年大火的豎屏短劇,也成爲了各家平台填充短視頻内容的一大選擇。
而對于個人創作者而言,對于新平台的出現也持開放态度。由于目前短視頻行業競争激烈,腰部以下的創作者很難在抖音快手獲得較多的廣告商單。因此對于創作者本身來說,多一個分發渠道就多一個變現的機會。
有短視頻創作者向螺旋實驗室透露,今年他曾收到了來自淘寶逛逛和支付寶平台的入駐邀請,這兩家平台都會根據創作者外站的粉絲量基數給予不同梯度的入駐獎勵,此外創作者在入駐之後,根據發布視頻的播放數據,也有望獲得一定的流量補貼。
螺旋實驗室同時也注意到,這些超級 APP 雖然都開辟了短視頻頻道,但根據平台不同的用戶調性,其所呈現出的視頻内容也有不同的風格偏向。
比如淘寶的 " 逛逛 " 頻道,對于生活百科、美妝好物等方向的視頻内容,就會有一定的流量扶持。
在支付寶裏,更受歡迎的則是财經知識和理财小妙招之類的視頻内容。此外由于支付寶還是 NBA 的數字生活戰略合作夥伴,NBA 的相關賽事内容也在支付寶内被大量推薦。
而在 " 愛優騰 " 的短視頻頻道,推薦的電視劇内容切片以及電影解說就明顯更多。
除了以短視頻内容拉長用戶停留之外,一些平台也在嘗試通過短視頻反哺主營業務,比如在多多視頻中,目前就有很多的短視頻已經開始轉向電商帶貨方向。
互聯網大廠的新夢
如今超級 APP 紛紛标配短視頻的盛景,也不免讓人想起互聯網大廠們曾經放不下的 " 社交夢 "。當年因爲微信的橫空出世,很多大廠都希望也能夠分得社交江湖的一杯羹,于是紛紛在自家 APP 裏植入社交功能。
但是這樣 " 爲了社交而去做社交 " 的做法,卻很容易使得動作變形,要麽把産品做的四不像,要麽就容易觸碰紅線。
支付寶、大衆點評、滴滴出行等知名 APP,都曾因爲太過執着于社交而引起用戶反感,甚至遭受到嚴厲批評。
2016 年,支付寶針對大學生和白領人群上線 " 校園日記 " 與 " 白領日記 " 兩個功能,支付寶本想通過此舉擴充平台的社交屬性,但卻引發了負面效應,大量大尺度照片在支付寶出現,并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吐槽。
最終,此事以時任螞蟻金服董事長的彭蕾出面向公衆道歉而結束,彭蕾同時宣布支付寶 " 校園日記 " 等所有打擦邊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并召集 22 位螞蟻管理團隊成員反思。
而大衆點評和滴滴出行,也都是因爲想做社交化的嘗試,而放松了對于用戶隐私信息的保護,最終不僅沒能收獲用戶增量,反而招來了輿論的強烈批評。
而如今大廠們又蜂擁而上做起了短視頻,如果不能守住底線,其實也很容易引發一連串的負面效應,甚至遭遇監管的重錘。
不過客觀情況稍好的是,畢竟大家 " 學習 " 的都是抖音和快手,這兩大玩家已經幾乎把短視頻行業可能有過的坑都踩了一遍,比如版權、内容治理、防沉迷等,按照先行者的模式再走一遍,能夠有效降低出錯的概率。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 APP 廠商仍然會自作聰明,或者片面爲了追求數據,而放松了對于原則的把控。畢竟在過往的很多次互聯網浪潮中,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
國内的互聯網創業者向來有慕強屬性,微信爆火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移動社交會是未來,短視頻走紅之後,一堆人又高呼原來刷一刷才是終局。但是對于用戶而言,面對一個處處都是短視頻的 APP 叢林,還真的會有那一刻下滑刷新的愉悅和滿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