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押送徭役失職,回到沛縣也得被判刑,這個時候,劉邦倒也光棍,幹脆躲到山裏不出來。他帶着一夥人來到芒砀山,落草爲寇。
對付劉邦這夥人,沛縣令也是頗爲棘手,劉邦這幫人熟悉地形,去追捕他們的話,人少了,怕是給人家送菜,人多了,勞師動衆,徒勞無功,實在是有些劃不來,但是,大秦律法嚴酷,也隻能隔段時間去山上搜索一番。
再說劉邦這幫人,也會經常被追得東奔西跑,狼狽至極,但是,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缺衣少食,長期下去一定是堅持不住的,冬天一到,這幫人就得凍死在山上,根本不用動手去抓。
劉邦的運氣真是逆天!
這一年,大秦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陳勝、吳廣大澤鄉的星星之火點燃了,而本來圍剿劉邦的秦國士兵,不得不撤了回去保衛沛縣。畢竟,沛縣令也怕自己後院起火,萬一再出一個 " 張勝 "" 李勝 ",那他們全家都得人頭落地。
劉邦這才得以喘息。
爲什麽說時勢造英雄呢?人家劉邦就正好趕上了這個 " 風口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一時間,整個天下到處起火,撲火的人員不夠用了。
秦國的官員也是人人自危,沛縣令作爲朝廷官員,不得不給自己謀一條後路,不然的話,等待他的不是被義軍殺死(城破被殺),就是被朝廷殺死(丢土追責)。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守住沛縣。
不過,沛縣令可沒有這個魄力,大秦就像一個四處進水的破船,遲早會沉下去,秦始皇一死,掌舵的人不行了!作爲一個地方一把手,沛縣令的政治敏感還是有的。
早晚是一個死,不如自己趕緊先找退路,沛縣令決定先把胳膊肘子往外拐。
但是,光他自己也做不成什麽事,沛縣令先把蕭何、曹參等人找來,告訴大家,自己準備響應陳勝吳廣,宣布起義。
蕭何和曹參聽了,心裏想:" 這秦狗想得還挺美!"
蕭何搖搖頭,不做聲。
沛縣令看蕭何搖頭,問蕭何說:" 你什麽意思?不同意我的想法嗎?"
蕭何搖頭說:" 唉,不是不同意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很對,早點謀出路絕對沒錯,這也是保命之道。但是,在沛縣人看來,您是外來人,又是朝廷任命的官員,由您牽頭起義,帶領大家抗擊暴秦的統治,顯然不能服衆。萬一你見勢頭不好,轉身又投靠朝廷了呢,誰知道你是真心還是假意呢?所以,您做不了這個沛縣義軍的首領!"
畢竟是當官的啊,腦子快速那麽一轉,就明白蕭何說的還真有道理。
于是,沛縣令對蕭何說:" 這樣啊,你來做咱們沛縣義軍的首領怎麽樣?"
蕭何聽了,搖頭說:" 我也不行,我也是咱們體制内的人,跟普通的義軍不是一個階層,如果我帶頭,大家也會懷疑我的誠意,咱們的結果是一樣的,曹參也不行!"
沛縣令一個勁兒地走來走去,邊走邊說:" 這可怎麽辦呢?"
蕭何說:" 我有一個主意,咱們可以把沛縣逃亡在外的那些沛縣子弟找回來,這樣的人做義軍首領,必然會讓大家信服。"
沛縣令問蕭何:" 沛縣的人事你熟悉,你說找誰呢?"
蕭何對沛縣令說:" 劉季呀,劉季以前失職被通緝,已經站到了咱們的對立面,這時候把他請回來主持大局,大家肯定也願意相信他!就算朝廷招安,他也沒有退路,他手裏有上百人,讓他來做咱們沛縣起義的首領,百姓們相信一定會願意追随。"
沛縣令一聽,蕭何居然推薦 " 劉季 " 這小子,心裏是一百個不願意,本來他和劉季兩個人就有龌龊!
這兩人之間的龌龊,是怎麽回事呢?沛縣令爲什麽派劉邦去鹹陽出差押送徭役?就存心給劉邦制造麻煩的。
因爲劉邦搶了沛縣令預定的女人,所以,沛縣令其實早就有弄死劉邦的想法,押送徭役到鹹陽,可以說千裏迢迢,路上随便出點錯,劉邦就要受連坐之罪,少不了一頓懲罰,但是沒想到劉邦發生了意外之後,索性不回沛縣了,讓沛縣令有點失望,所以,一直派士兵去山上抓捕劉邦一夥人。
沛縣令雖然不願意,但是蕭何、曹參都認可劉季,他一個人,孤掌難鳴,隻好同意這幫人的想法,這幫 " 地頭蛇 " 真是太能抱團了啊!
蕭何立刻找上樊哙,讓他去聯系劉邦,去山上把劉邦找回來!
這個時候的劉邦,在山上幹嘛呢?他其實也在思考,要不要響應陳勝、吳廣起義呢,但是,就他這一百來人,真要去攻打沛縣,肯定是還不夠秦兵殺的!他們缺衣少食,甚至連武器都不夠人均一把,根本不可能拿下沛縣,他隻能在山裏窩着等待時機。
而時機很快就來了,樊哙來了,這是自己人,肯定是好事!
樊哙對劉邦把來意一說,劉邦立刻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而且這個機會是屬于自己的。
但是,劉邦在激動之後,很快就恢複了冷靜。
他沒有讓隊伍馬上行動,而是讓隊伍慢慢走,因爲劉邦擔心沛縣令這老小子會跟他玩花招,沛縣令跟自己的那點龌龊,劉邦是心知肚明的,沛縣令早就有害死他的意思,自己現在混成這狗樣,在山上跟狗一樣被捕快們攆着,還不是這個狗縣令搞得鬼,所以,對于這次的招安,劉邦存了一百個小心。
劉邦把自己的顧慮跟大家一說,大家說也一緻覺得,好像這麽直接過去,有點風險啊,萬一沛縣令那個狗官設計抓捕他們呢!
劉邦說:" 你們都在山裏等着,我自己去看看,就算有事,大家也不至于全軍覆沒。"
有人就攔着劉邦說:" 老大,你不能去,你去了的話,萬一出點事,咱們的隊伍就散了。"
劉邦點點頭,這個時候,樊哙站出來:" 我先進去看看,你們在外面等我消息。"
劉邦拉住樊哙:" 進去之後,先去找蕭何,蕭何如果有不測,你盡快傳消息出來。"
劉邦一番囑咐之後,樊哙在暮色中進入沛縣。
沛縣令的心思果然被劉邦猜中了,沛縣令雖然答應了蕭河等人,但是他又覺得自己跟劉邦之間已經有了龌龊,如果真的讓劉邦回來掌握大權,那以後自己也得活得小心翼翼的,沒準劉邦找機會就把自己幹掉,所以,沛縣令找來幾個親信,準備把蕭何和曹參抓起來,不讓劉邦回到沛縣。
但是,這麽機密的事,卻被沛縣府衙趕車的司機夏侯嬰知道了。你别看夏侯嬰沒什麽權力,沒官位沒級别,就是一個縣衙趕車的,但是,領導的司機往往能成爲影響大局的關鍵人物!比如說,華元的車夫,陳勝的車夫,沛縣令的車夫,丙吉的車夫,還有某某領導的司機小王。所以啊,跟領導的司機一定要搞好關系啊!
正是夏侯嬰的通風報信,讓蕭何和曹參等人逃出沛縣,蕭何等人出城之後馬上找到劉邦,兩個人見了面之後,來不及叙舊,立刻把當下的形勢告訴了劉邦,劉邦這時候已經知道沛縣令已經反悔,并且關閉了城門。
劉邦說:"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我已經有主意了,早就預料這個秦狗會反悔,幸虧我提前安排樊哙在城内接應了。"
蕭何看了劉邦一眼,沒想到這個劉季,經過這次短時期的 " 落草 " 生涯,居然成熟起來了。
到了沛縣的城門下,整個沛縣如臨大敵,戒備森嚴,雖然劉邦在裏邊安排好了接應的人,但是,樊哙等人并不知道劉邦已經到了,所以消息并沒有傳遞過去。
這時候,蕭河提議劉邦:" 咱們可以射箭,把消息傳遞進去!"
于是,城外的消息傳到了沛縣城内,一時間百姓也知道了消息,這封信的大緻内容是這樣的:" 大家忍受秦國皇帝的暴政已經很多年了,現在天下各地都在反抗秦軍,沛縣令關閉城門,不讓我們進去,他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官職,但是,他這樣做,隻會連累沛縣的百姓,等到義軍打過來,那咱們沛縣肯定守不住,到時候,大家都會跟着沛縣令遭殃!大家不要相信沛縣令,把他殺了,咱們一起響應義軍,才會在這亂世中找出一條生路!沛縣應該讓咱們沛縣人領導,沛縣應該讓咱們沛縣人治理,讓秦狗滾出沛縣!大家千萬不要給沛縣令陪葬了,這麽做太不值得了!"
城内的人,一看就明白了,但是并沒有人主動站出來,拿着刀去砍沛縣令。
沛縣令也發狠了,他下令全城戒嚴,實行軍事化管理,防止有人行刺他,而沛縣令的這一番操作,顯然也證實了劉邦的話,加上樊哙在城内煽風點火,鼓動人心,一時間沛縣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黑夜,是掩蓋罪行一個不錯的時間段,當天晚上,沛縣發生了民變,沛縣令調集軍隊去鎮壓,沒想到軍隊嘩變,沛縣令見大勢已去,趕忙逃走,在逃跑中被亂民殺死。
而城外的劉邦一夥,聽到城内的聲音,也開始攻城,城内的樊哙帶着百姓打開了沛縣的城門,迎接劉邦入城。
劉邦從一個通緝犯變成了勝利者,神氣十足地走進了沛縣縣衙。
劉邦、蕭何、曹參等召集一些沛縣的鄉老,商量如何響應義軍,讨論一下誰來做大家的首領。
大家一緻推薦劉邦來擔任沛縣縣令,但是,劉邦搖搖頭說:" 感謝大家對我的擡舉,但是天下大亂,諸侯群起,作爲首領就要保護好一方百姓,我倒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但是,我能力不足,恐怕會讓大家失望,請大家一定要慎重選擇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領導我們,确保我們沛縣父老的安全。"
劉邦說得發自肺腑,大家紛紛點頭,最後,沛縣有一位鄉老提出,由蕭何、曹參等原來的沛縣縣衙的人來領導大家。
但是,蕭何馬上搖頭說:" 我本就是秦官吏,這樣難以服衆,不妥!"
曹參也跟着拒絕。
畢竟,這是掉腦袋的事啊,萬一搞砸了,領頭的不僅會掉自己的腦袋,家人也會跟着連坐!
最後大家搞了一圈,還是劉邦合适啊,再次推舉劉邦作爲沛縣的義軍頭領。
有人就說了:" 你小時候我就覺得你與衆不同,早就看出來你是大富大貴之人,我們不跟着你還跟着誰呢。"
有人說:" 前幾天,我們已經算過一次卦了,卦象顯示你是咱們沛縣的大貴人,你千萬不要再推辭了!"
劉邦聽了之後,點頭,大手一揮,很是認真地說:" 既然大家這麽認可我,那我劉季就不跟大家客氣了,我就來擔任縣令吧。從現在起全體子弟,都聽我的将領,咱們一起保衛沛縣、保衛沛縣百姓!"
大家聽了都爲之歡呼,領頭人總算有了。
但是問題很快又來了,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一躍成爲一縣的頭領,大家應該如何稱呼他呢?叫縣令,那是秦國人的叫法!叫亭長?肯定更不行了!
最後蕭何提出一個建議,大家不妨按照咱們楚地人的叫法叫 " 沛公 ",一來表明劉邦是沛縣之主,二來這個 " 公 " 字很有貴族範兒,也是楚國對縣令的一種稱呼!
劉邦聽了:" 好,就這麽叫,以後叫我沛公!"
這個稱呼好啊,親切又顯示尊貴,讓人覺得性格随和,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稱呼。衆人一口一個 " 沛公 " 叫着,讓劉邦的威信樹立起來。
樂呵呵地看着大家歡呼的劉邦,突然想起來幾年前自己在鹹陽說過的那句話:" 大丈夫當如是也。"
嗯,人還是應該有點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從亭長到逃犯,從逃犯到沛公,劉邦就這樣被推到了風口上,成爲那隻風口上的豬!
接下來,劉邦迅速上位,進入角色,整頓兵馬,拉起了一隻近 3000 人的隊伍,手裏有錢,有資源,有糧食有人馬……這個時候的劉邦,人生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所以說,時勢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時勢造英雄啊!但是,我們一定要站到是風口上,才能成爲英雄,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