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與輝同行主播抄襲事件的熱度不減,即使 1 月 31 日晚劉德華、甯浩出現在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 董宇輝新賬号直播間被指大規模抄襲 " 的話題也還挂在熱搜上。截至目前,母公司東方甄選暫未官方發聲,相關人士用一個 " 心累 " 的表情回複北京商報記者。
從 " 小作文 " 到 " 米開朗基羅 ",董宇輝及新公司人紅是非多,暴露了頂級大主播和平台的微妙關系,以及新公司團隊管理的硬傷。從單個主播到一個公司,不是注冊、開播那麽簡單,振臂一呼之後,董宇輝和新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熱搜體質
" 我的得意之作您拿去商用我不高興,但注明來源我也不追究。可在我發完視頻之後,一堆人來罵我 ",擁有 230 萬粉絲的博主 " 楊藩講藝術 " 在 1 月 31 日直播時反複表達不滿," 歡迎分享、商用不妥 "" 被抄襲還被人罵,我在等道歉 "。
事情因一段有關米開朗基羅的講解而起。
1 月 29 日晚間,博主楊藩發布視頻稱,主播董董在與輝同行直播間講解米開朗基羅時,大規模抄襲自己的文案,内容重合度達 90%。且在賣貨時商用,沒有聲明引用來源," 不是局部抄襲,是大規模抄襲 "。
針對文案抄襲,董董疑似在直播時作出回應,稱自己無意冒犯,大家相互成就。根據網上流傳的截圖,董董曾在楊藩視頻下留言,表示自己大學時期一直在看博主的視頻,非常尊重該博主的創作,因平台規則才沒有提到博主,以後如果使用會提前告知。
但在楊藩看來道歉的前提是承認事實," 自己留言了再删,删了再截圖說是我删了,套路太深。而且那張道歉截圖裏最後說,以後再用我的留言會告知我,那是道歉嗎 "?
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 董宇輝新賬号直播間被指大規模抄襲 " 話題的日閱讀量 1.9 億,互動量 8.6 萬,挂在熱搜榜上 12.4 個小時。對此,與輝同行和東方甄選方面均未發聲。
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則保持日常的直播節奏,董董 1 月 31 日下午 6 點出現在與輝同行直播間,晚上 8 點董宇輝開啓與劉德華和甯浩的訪談。楊藩當晚出現在自己的直播間帶貨時,留言區有關抄襲事件的評論不時出現,他置頂的米開朗基羅相關視頻,點贊量超 2.6 萬。
話術可買賣
事件發酵的幾天中,粉絲的讨論熱火朝天。有人說 " 董宇輝的金句網上很多直播間都用,他也沒出來說别人抄襲,分享知識應該不算抄襲吧 ",也有人認爲," 保護知識産權,尊重創造保護創新,任重道遠 "。
事實上,在電商平台、社交平台上,很容易就能獲得一套直播話術。
以某社交平台上一位博主分享的内容爲例,内容細化到開場、福利、痛點、産品介紹等。也有博主按邏輯分享,提出問題、放大問題、解決問題、打消用戶顧慮等。電商平台上相關的内容也不稀罕,以電商平台上一套售價 19.8 元的直播帶貨行業話術資料爲例,包括直播大綱、暖場話術等。付款即可線上分享。
福州公孫策公關合夥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直播行業中,文案、創意和内容抄襲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主要是因爲直播行業競争激烈,一些主播是爲了快速吸引粉絲、提高知名度,這也與個人素質、行業自律等有關 "。
站在法律的層面,北京國際律師事務所主任姚克楓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是否構成抄襲,要看雙方對同一個事物的表達,如果是有限表達的情況,不構成抄襲,如果并不存在有限表達,而是對他人作品進行改編,或者細節調整,則屬于抄襲 "。具體到與輝同行這次事件,姚克楓認爲 " 确實有抄襲的嫌疑,但需要法院最後來認定。"
搭台容易管理難
在一位直播電商從業者看來文案抄襲在行業裏并不普遍,他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我感覺這個事情隻會在與輝同行或者東方甄選發生,因爲他們需要大量的原創内容來支撐,之前之所以爆發‘小作文’由誰寫的争議,一定程度上也跟這個模式有關系 "。
文化分享 + 直播帶貨是東方甄選以及與輝同行的鮮明特點,這讓粉絲對内容格外在意,從公司經營的角度看,也值得注意。
經濟學家餘豐慧在和北京商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與輝同行這起事件暴露了公司在主播培訓、内容審核機制等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對可能涉及的糾紛預見不足,初入市場就遭遇這樣的負面新聞,對公司信譽度和品牌形象造成沖擊 "。
2023 年 12 月下旬,董宇輝抖音新賬号 " 與輝同行 " 獲平台認證,企業認證爲與輝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24 年 1 月 9 日,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正式開播,這個 " 個人工作室 " 由東方甄選 100% 控股,新賬号的 GMV(交易總額)計入東方甄選财報。
根據近日東方甄選發布的 2024 财年中期業績,2023 年 6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東方甄選營收 28 億元,同比增長 34.4%,調整後淨利潤 5.09 億元,同比下降 15.4%。這半年,東方甄選帶貨總 GMV 57 億元,抖音上第三方産品及自營産品的已付訂單總數 5960 萬單。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東方甄選自營産品的數量超 264 個,自營産品帶來的營收約 19 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