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6 月 27 日電 題:中國汽車出口增量市場廣闊歐美等是出海重要方向
作者 程似骐中信建投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
陶亦然 中信建投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
陳懷山中信建投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
周期和産品力共振,中國汽車出口爆發,未來成長性明顯。
2022 年全球汽車出口總額 7765 億美元,同比增長 7%。根據 ITC 數據,出口汽車國家前十名分别爲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墨西哥、中國、比利時、西班牙、英國、加拿大,共計出口額約 5693 億美元。占比約 73.3%。2022 年,中國汽車出口額約 447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出口量 311.1 萬輛,同比增長 57%。
按結構看中國汽車出口,乘用車、商用車兩旺。出口乘用車 252.9 萬輛,同比增長 57%;出口商用車 58.2 萬輛,同比增長 45%。同時,出口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出口新能源乘用車 65.2 萬輛,滲透率超 25%;出口新能源商用車 2.7 萬輛,滲透率 5%,剛起步,但未來歐洲零排放等政策有望推進電動化。自主品牌憑借電動化也提升了出口份額。
需求側方面來看,海外差異化明顯,電動化是統一消費趨勢。中國車企在自動駕駛、導航、車聯網、智能座艙等方面技術優秀,而世界消費者更關注電動化,智能化需求正待培養。此外,歐洲特色 " 公司車 " 模式決定了汽車消費屬性不明顯,低成本小型車占比更高,需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出口。
從供給側來看,平台方面,國際巨頭電動化節奏晚于國内 2 年。當前多家歐洲車企設立了清晰電動化路線,從車型規劃來看,預計具備 2 年時間窗口期,中國汽車出口将迎來高速發展期。
展望未來,中國汽車出口增量市場廣闊,歐、亞、南美、非、大洋洲都在電動化中,消費趨勢明确。歐洲、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美洲,都将會是中國汽車出海的重要方向。
在 2023 年 1-4 月中國汽車的出口中,歐洲市場占比達 39%,其中純電動車占 42%,未來高端純電車型有望打開發達市場份額,單車價、利雙增;同時,中國車企已陸續進入俄羅斯市場,2023 年 1-4 月對俄出口 21.9 萬輛,同比增長 330.8%,填補了國際車企的百萬輛真空。非洲和中東年銷量也超過 200 萬輛,比亞迪 ATTO3 連續 7 月蟬聯以色列單車型銷量冠軍;東南亞年銷量 342 萬輛,泰國汽車工業禀賦好,中國多家車企已在當地建廠;美洲新能源車滲透率穩步增長到 6.5%,但需關注《通脹削減法案》對出口的影響。
出海打法方面,我們認爲,2021 年以來,自主品牌市場需求把控能力領先,呈現持續成長性。單純基于軸距差異的 " 多車型 " 策略逐步失效,對應的曆史形成的整車投研方法論 " 産品周期 " 亦将逐步失效,應更加聚焦整車廠底層核心能力的研究,中期維度對于提升份額而言,按權重是,市場需求把控能力 ( 研究用戶的能力 ) 、電動化能力 ( 插混>純電 ) 、制造端能力、供應體系把控能力、渠道營銷力、智能化建設能力。
當前汽車屬性逐漸從制造過渡到消費兼科技 ( 電動智能 ) ,品牌力越來越由消費賣點決定。近兩年,自主品牌充分把握消費屬性,增量賽道集中在外觀、交互、體驗等場景,如車燈、外飾件、車機、座椅等。消費屬性的背後是完整的供應鏈和具備成本優勢的制造業,中國車企有望憑借消費屬性和電動化屬性優勢,将汽車出口到全球。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楊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