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了急了,動視暴雪它急了!
前陣子小發不是寫了篇科隆遊戲展的報道嘛( 鏈接在此 ),我寫了一大堆遊戲,但是由于篇幅所限還是有部分内容沒寫的。
其中就有《 暗黑破壞神 4 》發布的第二賽季預告片。
要知道暗黑 4 第一賽季在科隆遊戲展前的一個月才剛剛上線,按說怎麽也該是在賽季末( 9 月底十月初 )公布新賽季的消息。
結果不到一個月動視暴雪就開始畫第二賽季的餅了,你說它是不是急了?
這是因爲《 暗黑破壞神 4 》快涼了!
根據國外直播網站 Twitch 的數據,目前《 暗黑破壞神 4 》的觀看人數已經從巅峰時期的 93 萬人降到了平均 2000 人。
它的熱度甚至不如基本沒啥聲響的《 最終幻想 16 》。
點進暗黑 4 一看,基本上這整個頻道隻靠世界第一遊俠 Wudijo 在維持,其他曾經玩暗黑 4 的大主播全跑光了。
而在 M 站,暗黑 4 的用戶評分已經跌到了 1.7 分( 10 分制 ),可以說是狗看了都搖頭。
從發售時全球矚目好評如潮,到現在的差評不斷一地雞毛,三個月的時間裏究竟發生了啥?
作爲從發售起玩到第一賽季的老玩家,我覺得我應該是能對這事兒稍微評價一番的。
在我看來,暗黑 4 落得高開低走的下場,動視暴雪有四大罪。
首先便是傲慢之罪。
作爲一個刷刷刷遊戲,最核心的點是什麽呢?當然是要玩家們刷得爽啊!
面對滿屏幕的怪,我一錘子下去幾百上千萬傷害,怪物暴斃留下一地裝備,這才叫刷刷刷遊戲嘛。
就像暗黑 3 那樣
原本暗黑 4 也可以做到差不多爽,玩家研究出了很多強力流派,甚至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想。
然後設計師就有點急了。
我猜測設計師是覺得遊戲沒能按照自己預期的步調發展,玩家們的創造力太強,顯得整個遊戲毫無 " 深度 " 。
于是玩家們強力的流派,直接攔腰砍數值;玩家升級太快,就降低怪物的經驗,還減少怪物數量。
總之就是要和玩家對着幹。
而這一刀刀的亂砍,導緻玩家刷副本的過程變得極其便秘,絲毫沒有爽感,戰鬥體驗甚至不如暗黑 3。
更别說刷副本的收益有時候還比不上刷刷普通洞穴,一圈下來就一兩個橙裝,完全得不到應有的正反饋。
最重要的是,很多玩家就是因爲某個流派很強力才辛苦練了一個号,隻是因爲設計師的一個改動就會讓自己的努力白費。
而在遊戲中換一套流派的成本非常之高,許多玩家也就因此棄坑了。
不考慮玩家感受,對于一個遊戲廠商來說不就是最大的傲慢嗎?
其次是怠惰之罪。
也許你會說,哇,暗黑 4 在 6 月份才上線,7 月份就出了第一賽季,8 月份公布第二賽季的消息,這還不勤快?
那有沒有可能,他們這麽勤快地更新,恰恰是因爲遊戲内容太少了?
我承認,暗黑 4 在 70 級之前的遊戲體驗是完全稱得上頂級的,可問題在于它 50 小時候的體驗和之前比幾乎是一坨屎。
暗黑類遊戲最重要的其實是終局( End Game )玩法,也就是如何讓玩家在滿級之後依舊保持繼續刷下去的動力。
遺憾的是,暗黑 4 的終局玩法簡直可以說是空洞。
在 70 級之後,暗黑 4 的玩法就是不停地進出各個夢魇地下城,每個地下城的玩法大同小異,枯燥無味。
而每天的世界 BOSS 和地獄狂潮活動更是乏味,玩個幾次還行,玩多了之後我都懶得去世界 BOSS 那裏蹭那麽幾件裝備了。
第一賽季的更新更是令人無語,就是在原先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惡疫魔的小劇情,改了改夢魇地下城的名字,其他東西和賽季前基本一緻。
但是,玩家如果想體驗新賽季内容,就得從頭練起。
這不就是逼着玩家們爲這麽一小碟變質的醋,再去吃一頓原本味道就不咋地餃子嗎?
因此第一賽季開啓後,玩家人數直線銳減,比如開服首周玩家新建角色是 711 萬,而在遊戲剛上線時,這個數據是 1.6 億。
自打 2019 年在暴雪嘉年華公布,到 2023 年正式上線,四年時間就搞出了這麽個半成品遊戲?
怠惰,實在是太怠惰了!
其三是貪婪之罪。
暗黑 4 發售時可以說是天胡開局,各路媒體主播玩家的評價都很高,唯一一點不和諧的就是它的定價有點太高了。
作爲一個買斷制遊戲,我覺得它标準版 70 刀,終極版 100 刀的定價感覺真的就還好。
因爲目前的次世代大作普遍都漲價了,索尼微軟 EA 都是一個德行,也就老任穩如老狗。
但是,動視暴雪最惡心人的地方就是取消了特價區。
原先有國服的時候,國服的售價往往都是所有區域裏最低的一檔,比如當年的暗黑 3 本體 + 資料片國外售價 90 刀( 580 元 ),國服隻賣 198 元 。
當然,現在沒有國服了,說這個也沒啥意思。
但是當年亞服的價格也是屬于低價區的,12 年的時候暗黑 3 本體售價 60 刀( 370 元 ),亞服的價格是 1499 新台币,算下來隻要 320 元。
現在呢?亞服的價格反而超過了美服,美服賣 70 刀( 490 元 ),亞服價格算下來居然要 500 多元。
但你真别說,雖然價格高了但是完全沒影響到暗黑系列老玩家的熱情,直接就賣爆了。
畢竟這是正兒八經的暗黑系列續作,而且當時誰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後來這個樣子。
這一切難道都在你的計算之内嗎,考迪克!
至于這第四罪,便是嫉妒之罪。
前陣子《 博德之門 3 》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一大群業内人士的擔憂,以 Strange Scaffold 工作室的 Xalavier Nelson 爲首,許多人擔心之後玩家們會以《 博德之門 3 》作爲 RPG 遊戲的新标準。
其中黑曜石工作室的 Josh Sawyer 、動視暴雪的高級設計師 Chris Balser 也都竄出來表示附和。
他大概意思是人們隻看勞動成果而不看勞動本身,言下之意是拉瑞安付出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成本才做到了這一點,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模仿的。
很明顯,這是在給自己找台階下,避免自己被考迪克清算。
但問題是,動視暴雪的人有資格說這個話嗎?
人家拉瑞安工作室才多少人,你暗黑 4 開發團隊多少人?你再看看兩者的售價和内容對比,真的好意思出來說話?
但是仔細想想我又有點羞愧。
人家拉瑞安地獄開局,動不動就在破産邊緣反複橫跳,還能傾其全力開發遊戲連續做出三個爆款,肯定是運氣好。
如果把這種要求,放到像暗黑 4 開發團隊這種動不動跳票還開發進度緩慢并且把大量經費用在辦公室政治上的工作室,大概确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畢竟,從暗黑 4 團隊的各種直播來看,他們團隊裏的人根本連遊戲都不會玩。
圖片來自知名暗黑中老年主播愛迪生 @愛迪生玩遊戲
關于暗黑 4 的事兒大概就是這麽多,可以說是遊戲史上不多見的天胡開局玩到天崩地裂的選手,也算是小刀剌屁股給玩家們開了眼了。
仔細想想,其實七宗罪的另外三罪色欲、憤怒、暴食( 貪圖享樂 ),動視暴雪和考迪克在之前的幾年裏早就給我們演繹完了,真是惡臭。
對于動視暴雪、考迪克其人其實我根本沒啥好感,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因爲我寫《 暗黑破壞神 4 》《 魔獸世界 》啥的就覺得我是個暴白。
各位,我真不是暴白,我隻是單純愛玩曾經暴雪開發的那些經典遊戲而已,畢竟就目前而言國内真沒能比得上《 魔獸世界 》和《 暗黑破壞神 》系列的遊戲出現。
因此我會惋惜國服關閉,會去玩亞服的《 暗黑破壞神 4 》《 魔獸世界 》。
但如果動視暴雪哪天真的 " 死了 " ,相信我,我也會獻上自己誠摯的問候,對考迪克說一句 " 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