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是一切帶有社交性質互聯網産品的最高級形式 " 這句話。在 2023 年看來似乎顯得愈發正确,學習微信更是成爲了幾乎每一款即時通訊工具或社交平台的宿命。就在日前海外科技媒體 TechCrunch 爆料稱,跨平台即時通訊軟件 Telegram 正與騰訊展開合作,有望将 Telegram 打造爲一個類似微信的 " 超級應用生态平台 "。
據 Telegram 方面透露,他們一直在開發一個平台,使得從遊戲到餐廳的第三方開發者都可以在該平台構建 " 迷你應用 "、來與用戶互動。Telegram 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小程序生态的未來," 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JavaScript 創建無限靈活的界面,這些界面可以在 Telegram 内部啓動,并且可以完全取代任何網站。"
爲了将 Telegram 打造成爲類似微信的 " 超級應用 " 平台,他們選擇了騰訊作爲合作夥伴。不過按照 TechCrunch 的說法,Telegram 的開發人員将 " 如何适應該平台 ",以及 Telegram 将從微信的成功中 " 吸取什麽經驗 " 還有待觀察。
事實上,作爲全球最爲知名的即時通訊工具之一,Telegram 早已開始向微信學習。
此前在今年 7 月,Telegram 推出了限時功能 " 故事(Stories)",隻需進入 Telegram 的主界面、點擊右下角的 "+" 圖标,選擇 " 創建故事 " 即可開始編輯。用戶在這裏可以上傳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内容,還能添加文字描述和位置信息。該功能使得用戶可以發送僅限好友查看的圖片和視頻内容,并且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篩選條件,來讓不同的好友看到發布的内容,基本可以視爲微信朋友圈的翻版。
其實 Telegram 選擇學習微信、打造屬于自己的小程序生态,并不難理解。因爲創立于 2013 年的 Telegram 如今已經是一個在全球範圍内擁有超過 8 億月活的産品,然而它的營收規模和體量完全不匹配。目前除了海外互聯網産品标配的訂閱服務外,就隻有極爲有限的廣告收入了。根據福布斯雜志的測試,Telegram 在 2022 年的廣告營收僅有 100 億盧布(約合 1.04 億美元)。
一個如此大體量的 App 隻能拿到每年 1 億美元的廣告收入,相比之下,月活隻有它四分之一的哔哩哔哩去年都有近 7 億美元的廣告營收。而 Telegram 廣告營收與月活數據不匹配的原因也很簡單,其出色的加密機制導緻了廣告主很難将廣告投放到目标受衆群體。因此 Telegram 選擇将自身超級 App 化,通過小程序向用戶提供遊戲、餐飲、外賣等等服務,反而就成爲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如今,微信已經證明了小程序的商業化潛力十分巨大,别的不談,此前在國内掀起熱潮的《羊了個羊》,就讓開發這款小遊戲的吉比特大賺 10 億元人民币。過去幾年間,靠着微信小程序發家的開發者不知凡幾。
對于遊戲廠商來說,小程序是輕量級遊戲的廉價流量入口;對于垂直電商和新零售公司來說,小程序在用戶畫像精準、直達原子化用戶的同時,還保持了極高的垂直性,甚至能打通線上線下的客戶資源、實現一魚兩吃。即便是對于内容平台而言,小程序可以承載的上限更高,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互動。
再加上在 Telegram 之前,馬斯克也曾多次公開宣稱要将推特(X)打造成微信的樣子,所謂的推特 2.0 基本就是微信的翻版。從推特到 Telegram,它們學習微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爲超級 App 在商業化上可謂是潛力無窮。而超級 App 則是中國互聯網廠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給出的一份堪稱完美的答卷,也成爲了國内互聯網行業輸出海外的代表。
在馬斯克口中,中國人 " 基本上生活在微信上 ",也就是 " 微信教父 " 張小龍當初希望," 用戶任何的需求都可以在微信端口直接被滿足 " 時設計的藍圖。有了小程序的幫助,微信的任何一個用戶都隻需要在微信上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體驗。而一款 App 包辦用戶所有需求這一事實,帶來的結果就是用戶在 App 上會花費他們絕大多數的時間。
但想要實現一個 App 就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顯然單純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現實的,這一點哪怕是騰訊、阿裏、Meta、蘋果等巨頭都不做到,所以通過小程序來借助第三方開發者的力量是必要的。再說了,用戶使用互聯網服務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互聯網産品之間的競争在本質上就是對用戶時間的争奪,一位用戶花在 Telegram 上的時間多了,在 WhatsApp 上消耗的時間自然就會變少。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超級 App 俨然成爲了一切帶有公共屬性互聯網産品的盡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