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不大不小的電影圈八卦:
最近常有網友在巴黎偶遇金敏喜,依然是和導演洪常秀成雙成對出現。
洪常秀,這位蜚聲國際的 63 歲導演,在巴黎街頭給金敏喜點煙,
有影迷找金敏喜合影,洪常秀就站在一旁默默等候,
然後二人挽手離開。
說這個八卦不大,是因爲這段相差 22 歲的戀情已經維持了八年,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穩定;
說這個八卦不小,是因爲這段感情本身太狗血,具備了太多吸引人眼球的要素——
影後女明星和大導演,還有比這更容易誕生桃色绯聞的組合嗎?
更何況是媚骨天成、前男友都是頂級帥哥的金敏喜,
更何況這段戀情嚴格來說是不倫戀,金敏喜是以第三者的姿态把洪常秀從原配那裏 " 奪 " 走的。
且原配堅持不離婚的态度至今都沒有松動的意思,法院也駁回了洪常秀的離婚訴訟。
所以外界的評價也就越來越兩極化。
(韓網依然大多是負評,稱兩人是 " 爺孫戀 ",金敏喜是照顧老人的 " 護工 "or" 孝女 " ▼)
輿論上的風風雨雨絲毫沒有影響到洪常秀和金敏喜的 " 雙向奔赴 " ——
兩個人不僅情投意合,還實現了事業上的深度綁定。16 年的《小姐》之後,金敏喜主演的電影全部由洪常秀執導,銀幕形象徹底和洪常秀的作家電影風格融合到了一起。
也因此每每提到金敏喜,繞不過去的兩個标簽一是洪常秀,二是那部十九禁百合片《小姐》。
經典歸經典,說得多了也就煩了。
我反倒有點懷念那個和李民基演愛情小品電影的金敏喜,她飾演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女職員,和男同事悄悄談着辦公室戀情,總是發呆、放空,在家人和同事面前個性都很模糊,唯有談戀愛的時候鮮活生動。
這部電影叫《戀愛的溫度》,首映于 2013 年,在男女主演的作品列表中都算不上代表作,卻是我迄今爲止最喜歡的韓國愛情電影。
電影采用了半紀錄片的形式,兩位主角登場就是剛分完手的狀态。
兩個人都對着鏡頭表示分手沒什麽大不了、早該分了,
但一個說完就情難自抑掩面哭泣,
另一個酒後失态,發洩一通後伏在桌子上喃喃着 " 我好想張英 "。
(金敏喜飾演的女主叫張英)
顯然,這是一對還對彼此和過去還心存眷戀的戀人,稀裏糊塗地分了手,又都拉不下面子先退讓一步。
但他們又是同事,低頭不見擡頭見,避無可避,旁人也不知道他倆是談過戀愛又分手的關系,于是就誕生了很多尴尬又逗趣的場面。
比如張英從其他同事嘴裏得知前男友是怎麽說自己壞話的;
比如其他人要給張英介紹相親,前男友内涵她 " 眼光太高 ",張英明着内涵了回去:
" 我眼光一點都不高啊,我天天跟乞丐一樣的人談戀愛,眼光哪裏高了?"
前男友被罵乞丐和下三濫還不能回怼,憋屈得要死。
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把戀情藏得好好的,分手後反倒捂不住了,這段已經是過去式的秘密戀情在一個最不合适的場合以一種最不合适的方式曝光了。
部門聚餐,張英和其他男同事聊的熱絡,前男友李東熙隔桌相望,醋意大發,後來幹脆直接過去搗亂。
張英也正好心中有氣沒地方撒,兩個人就這樣大吵了起來。
這時候吵架當然不可能是在吵這一件事,而是要連帶着新仇舊恨給吵痛快了,繞來繞去,其實還是對于分手這個決定有不滿,借着這個機會質問對方。
這段對話真實到每個有過分手經曆的人都很難不被擊中。
一個說要好好相處的是你,提出分手的也是你,你到底想幹什麽?
另外一個說對,提分手的是我,可是等着我說分手的人不是你嗎?逼我做這個決定的人不是你嗎?
短短幾句,把一對怨侶在感情瀕危時各自微妙的心理道盡了,男人覺得女人捉摸不透,女人覺得男人處心積慮。
在場同事這才知道男女主的關系,一邊勸架一邊吃瓜。
這次争吵之後,兩個人的關系進一步決裂,
把對方送過的禮物打包送回(快遞還是到付 hh)、
在公司一句話不說,業務交流全靠同事傳話、
甚至開始惡作劇對方。
但感情就是這麽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明明已經讓彼此那樣難堪、明明已經那麽厭憎對方,但知道前任有了新戀人,還是會好奇會不甘。
她跟蹤他的新女友;
他打探她的新動向。
當各自都往前走了一步、自以爲可以把對方從自己的生活中徹底抹去的時候,又總會有什麽東西冒出來,提醒你這段戀愛發生過的痕迹。
可能是生病的時候隻有那個人才知道名字的藥;
又或者是打掃房間的時候才找到的舊禮物。
和同時收到的祝福短信。
恨意在這些痕迹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揮之不去的懷念和酸楚。
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了故事後來的走向——
男女主人公再續前緣,複合了。
決定複合之前,男女主在車站有一段對話,他們努力回憶第一次分手時吵架的原因,卻怎麽都想不起來。
" 好了傷疤忘了疼 ",俗語裏也有大智慧。
時間曾經把這對戀人之間的愛意沖淡,但是那愛意是尚未完全熄滅的死灰,随時等待着複燃。現在時間又變成了良藥,治愈了這段感情留下的傷疤,讓當事人忘記了傷口撕裂時的疼痛。
張英告訴李東熙,分手後再複合的情侶有 82%,但是這 82% 裏能走到最後的隻有 3%,剩下的 97% 會再次分手,和第一次分手時以同樣的理由。
他們真切地以爲自己會是那 3%,擁抱着和好的這一幕,美好肆意得像是偶像劇。
荷爾蒙不懂概率學,生活也不是偶像劇。
複合後的戀愛像是第一段的循環播放——
甜蜜、矛盾、争吵、和好 ...... 就連分手時的埋怨都出奇相似。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當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人各自的問題,甚至可以把這段戀情當成樣本,頭頭是道地分析這段親密關系。
那很正确,也很無聊。
《深海》裏說," 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日,而是活幾個瞬間。" 這句話放在戀愛中也成立。
就像這部電影中的男女主一樣,大多數人都無法邂逅那如奇迹降臨般的 "3%",但都會撞上幾個宛如靈光乍現般的瞬間。
總是失望而歸,又總是忍不住投身其中。因爲 " 真心相愛,也許那是在我人生中,不會再發生的、最像電影一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