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高口碑綜 N 代制造機的米未,在這個夏天的尾巴終于重拾起打造國内一流樂隊綜藝的激情。《樂隊的夏天》開播 3 周以來,不少活躍在各大音樂節的年輕朋友又把目光投向這裏,發自肺腑地爲心儀樂隊打 call,貢獻出超高的網絡聲量與讨論。不止風格迥異的各色樂隊抓人眼球,在最新播出的第三期節目裏,我們更是能看到諸多與情懷、理想、堅守密切相關的故事元素。不管誰去誰留,《樂夏 3》已然成爲粉絲汲取樂隊文化的重要窗口,透過新老樂隊之間的奇妙聯動,搖滾精神的流淌和延續顯得彌足珍貴。
01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未老
1995 年是個特别的年份。布衣樂隊在那年正式成立,開啓了他們硬核的搖滾之路;而散人的大部分成員剛剛出生,牙牙學語,正準備邁向人生之路。這兩代樂隊之間的年齡差異堪比父子,而正是因爲錄制《樂夏 3》,他們相遇、交流、擁抱,碰撞出熱烈的火花。
布衣樂隊是名副其實的滾圈老炮,成立 28 年以來舉辦過 1500 場以上的專場演出,按照主唱吳甯越的話來講," 跑遍了全國開着 Livehouse 的城市。" 他們的演出有 1/3 賺錢,1/3 保本,還有 1/3 則是虧本。
鶴發童顔的 Funky 打了 50 多年的鼓,親眼見證過黑豹樂隊和張楚等人的崛起,即是搖滾樂那個光芒萬丈的黃金時代的目擊者。直到現在,他仍然對每場演出、每個舞台都保持着高度的興奮和期待。當 Funky 用他帶有口音的漢語說出 " 不累不累,每天打鼓就是最完美的生活 ",台下的超級樂迷高葉哽咽了,随即滿懷深情地表達,他們的存在,會讓我們覺得有的堅持絕不是愚蠢。
在互聯網文化重構我們生活的當下,諸如回春丹一類的 " 網紅樂隊 " 嶄露頭角,沖擊着樂迷的審美取向。然而即便在青年樂手心目中,老一輩搖滾人的态度和作品還是最酷的,還是他們不斷生長的養料。八仙飯店的風格是迷幻的、疏離的,主唱王帆節目中分享經曆的時候,自稱爲 " 搖滾二代 "。她和夥伴們 10 歲左右就在家人的支持下接觸搖滾樂,泡在音樂節上,而像是付菡、石璐、馮海甯這樣強力的女性樂手的湧現,也給了王帆更多發聲的信心和勇氣。
不管是 60 後還是 00 後,隻要是被搖滾樂改變過生命的人,都甘願奉獻畢生心血。這便是樂手們最大的共同點,也是他們能迅速打成一片的重要原因。
02
搖滾樂博物館
縱觀三季節目,《樂夏》素來兼收并蓄,這點在《樂夏 3》的舞台上似乎體現得更爲淋漓盡緻,音樂風格分化得更爲極緻。比如來自杭州的鬼否樂隊,他們鑽研的是在國内極爲小衆的 " 數學搖滾 ",大部分作品采用奇數節拍,與慣常的聽覺習慣背道而馳,在講求互動表現的現場或許并不占優,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風格同樣需要被看到,被認知,被探索,有着不可磨滅的推廣價值。
老派的布衣樂隊走的是大道至簡的路數,兩個和弦的作曲思路貫徹在他們的作品履曆當中。Funky 帶着吳甯越來到日本演出的時候,向樂迷介紹他們的風格,就連日本樂迷聽了也覺得新鮮,外加震撼。
而布衣樂隊慣用将 D 段樂章改造成簡單而重複的語氣助詞的手法,被評價爲 " 範兒最正 " 的老搖滾,極大程度上赢得了觀衆的參與,很像是另一個傳奇樂隊——皇後樂隊主唱弗萊迪在演唱會上的表現。
廣西樂隊瓦依那,這支樂隊的成員在生活中還擔任着務農、瓦匠、種田的工作,特意選擇了收獲前的農閑時間來參加《樂夏 3》。他們的風格就像其人一樣活潑、靈動。他們選擇鋤頭作爲打擊樂器,這尚且還在理解範疇當中,可當主唱岜農吹響那片好似裝飾物一樣的葉子,發出嘹亮的聲音之時,才真正的讓人驚豔。這是我們絕不可能在城市中聽到的,獨屬于土地和田野的原生之聲。
安達組合,這支蒙古族樂隊起先名不見經傳,但開口直接把全場聽衆拉到遼闊的草原之上,歌詞如同行進的史詩,成員間的默契配合将樂曲構築成雄渾的建築,果不其然,最終他們的首輪成績奪得第一。
歸根結底,《樂夏》是一檔競演類的音樂節目,但正是各式各樣的樂隊同台較技,才讓觀衆看到了審美多元的時代下跨代樂隊的強烈反差。
03
不滅的野火
随着《樂夏》的熱播,很多觀衆會在看節目的同時心裏升起疑問,所謂的 " 搖滾精神 " 究竟指的是什麽?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不是某個抽象的叙述,而具體地顯化于每個在台上揮灑汗水的樂手臉上。
吳甯越說,如果沒有搖滾樂,他可能隻是一個荷爾蒙沖破天際的年輕人,看不到前路的方向。他知道搖滾樂如何改變了自己的生命,并且希望把機會留給更多的年輕人。這便是老一輩搖滾人的胸懷。
瓦依那在田間創作,在勞作中創作,他們的生命便自在如風,創作形态也難以避免地沾染一股清氣。我們知道比賽得失不會對瓦依那構成太大的波折,他們總歸是輕柔的精靈,要回歸自然當中的。而這也不失爲一種搖滾的表現形式。
聲音玩具作爲老牌樂隊,這次是第二次參與《樂夏》了,第二季他們的初舞台就因爲吃了慢歌的虧而遺憾止步。而他們似乎是較上了勁,選擇一首比第二季演的還要慢的作品,就是想證明自己足以憑借慢歌被觀衆喜歡。這種偏執,同樣也是搖滾精神中無法忽視的精神力量。
一張張鮮活的面孔,一個個具象的載體串聯起來,就構成了搖滾精神全部的答案。正如刺猬樂隊在《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于九霄》的那句歌詞一樣,一代人終将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正是這群熱情似火,富有魅力的人,在手把手地傳遞着搖滾精神。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哪怕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他們也會像石頭一樣,在搖滾之路上不動搖,不輕浮,因爲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感謝《樂夏》給搖滾人、乃至所有有夢想的人提供一個美好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