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專注而不是跨界,是很多百年企業始終堅守的戰略法則。智能手機領域的蘋果、汽車領域的豐田、高端家用電器領域的戴森、娛樂領域的迪斯尼……幾乎全球所有的優秀企業都是專業化、全球性的企業。最近,因推特引爆輿論的馬斯克可能真的在戰略選擇上做錯了什麼。
要說中國企業家最崇拜的全球企業家,喬布斯在的時候一定是喬布斯,喬布斯走了以後,應該就是埃隆 · 馬斯克了。馬斯克人稱矽谷鋼鐵俠,以 " 第一性原理 " 及其改變人類的理想而英明遠揚,他不僅是推特、特斯拉老闆,還經營着一系列明星公司,包括火箭公司 SpaceX、隧道公司 Boring Co 和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他是繼喬布斯之後,全球科技型企業家的最傑出代表。記得有一次記者采訪中國知名科技企業家雷軍的時候,問到他對馬斯克的評價,雷軍講 " 他幹的事,我們都想不到 ",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最近,馬斯克好像遇到了麻煩:收購推特弄得一地雞毛,特斯拉股票跌跌不休。
1
被玩崩的推特
2022 年 10 月 28 日,馬斯克以 440 億美元完成了推特私有化的法定交易程序,馬斯克又新增了一個身份——推特老闆。
10 月 28 日,與推特正式易主的新聞同時公布的,還有馬斯克立刻解聘了推特的 CEO 阿加瓦爾、CFO 西格爾。10 月 31 日,馬斯克解散了整個推特董事會。
11 月 3 日,馬斯克宣布将從周五開始大裁員 50%,因為操作過急,出現 " 錯誤解雇 " 情況,11 月 6 日,推特又聯系數十名之前已被解聘的員工,要求重返工作崗位。
11 月 10 日,馬斯克要求推特員工不許遠程辦公,并希望員工每周至少在辦公室工作 40 小時,要麼承諾留在公司,要麼拿着 3 個月的遣散費走人。
11 月 17 日,在馬斯克的最後通牒發出後,選擇離職的員工人數據竟然超出了馬斯克的預料,馬斯克不得不服軟,開始設法勸說這些員工們留下,并且同意員工可以遠程辦公。
11 月 2 日,馬斯克表示計劃最快 11 月 7 日開始推行推特 Blue 認證 " 會員 ",每月支付 8 美元的新政策。11 月 11 日,由于虛假賬号激增,推特 Blue 用戶付費認證訂閱服務被緊急叫停。
……
在任不到兩個月時間, 推特已經被馬斯克玩的一地雞毛,内憂外患!
前雇員起訴馬斯克,并取得初步勝利;資金危機已經顯現,據第二季度财報,推特收入 11.8 億美元,同比下降 1%;用戶正在逃離推特,根據行研機構 Insider Intelligence 最新預測,推特未來兩年将流失超過 3000 萬用戶;廣告商已經出走推特,汽車公司奧迪和通用汽車、美國食品巨頭通用磨坊、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輝瑞等聲明暫停在推特付費打廣告,根據統計,推特失去了前 100 名大廣告客戶的一半業務。
比爾蓋茨指出,推特的混亂局面,不是由一個廣泛團體做出的客觀決策,而是一系列憑經驗、直覺的決策活動導緻的。
2
跌跌不休的特斯拉
進入 2022 年 12 月後,短短三周,特斯拉市值下跌了 35%。截至 12 月 22 日周五收盤,特斯拉股價跌近 2%,至 123.15 美元,收于兩年多以來的最低點,若以去年 11 月初的曆史最高價格 414.50 美元計算,至今一年時間蒸發 9190 美元市值(約合 6.43 萬億元人民币),跌幅超 70%。
對于特斯拉股價持續下挫,一些人将其歸咎于馬斯克收購推特,不少投資者指責,馬斯克在推特上花費了太多時間。特斯拉股價下跌無疑是多重因素的結果,有全球經濟下滑和走出低谷的失望、有特斯拉市值高估、有馬斯克抛售特斯拉股票以解推特現金流之急,但無疑,推特分心馬斯克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重壓之下,任性的馬斯克也不得不 " 低頭 ",準備将工作重心重新轉移至特斯拉。馬斯克 21 日表示,他将在找到繼任者後辭去推特 CEO 一職,并已開始尋找新的人選。
3
難以跨越的知識鴻溝
曾經被認為矽谷鋼鐵俠、無所不能的馬斯克,為什麼會面臨如此的尴尬境地?馬斯克可能過于高估了自己,他好像沒有聽說過中國那句 " 隔行如隔山 " 的老話,他認為自己既然能把特斯拉搞成世界第一,能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玩轉個社交媒體應該不在話下。事實卻不是這樣,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術,即使是一個天才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熟悉和精通,而馬斯克卻沒有這個時間。
戰略上有一個專注的原則,就是要求企業和企業家長期專注于某一兩個特定的領域,深入研究積累,而不要橫跨太多的領域,隻有這樣企業和企業家才有可能在自己專注的領域掌握關鍵的知識和技術,成為所在行業的頂級高手,否則,橫跨太多的行業,尤其是非相關行業,妄想依靠個人的天賦就可以跨越行業之間的知識鴻溝,基本是不可能的。馬斯克在推特公司的一地雞毛和特斯拉投資者對于馬斯克的擔憂,關鍵就在這裡,他跨越了太多的領域,分身乏術,即使很多領域有一個很好的開頭,但長期下來,一定是不可能持續做好的。
在企業戰略選擇方面,馬斯克似乎不是一個好榜樣
在洞察事物本質和執着于改變人類命運的理想方面,馬斯克确實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是中國企業家應該學習的榜樣。但是,在企業戰略選擇上,馬斯克似乎不是一個好榜樣,中國企業家不是要去學習,而是要引以為戒。
作為馬斯克推崇者的雷軍,宣布 2021 年帶領小米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準備 10 年投入 100 個億,未來是否能夠如願,也讓人擔憂。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小米原來所從事的智能手機,行業跨度還是有點大的,雷軍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有多少可以複制到新能源企業領域,作為一個外行,難以做出判斷。但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老玩家王傳福曾委婉說起雷軍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這件事:對于現在的巨頭,跨界造車不擔心虧錢,虧 50 億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很有可能一條錯誤路線就白白丢失了三年時間,這個是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很有可能就徹底掉隊了。
其實對雷軍來說,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僅可能白白丢失 3 年時間,而且可能讓小米手機更為尴尬。對小米而言,前有華為這座需要跨越的大山,後有 vivo、OPPO 的強勢競争,今日之小米手機,已經很難再現昨日之輝煌。小米手機中國市場占有率 2015 年排名第 1,市場份額 15%,2021 年排名第 4,市場份額仍然 15%,而 vivo、OPPO 的市場份額則從 2015 年的 8% 飙升至 2021 年 22%、21%。今日小米股價 10.8 港元 / 股,不管是較 2018 年 17 港元 / 股發行價還是 2021 年 1 月 35.9 港元的曆史高位,都已經大幅下跌。投資者在擔心什麼?估計他們的擔心和現在特斯拉股東的擔心一樣。
專注而不是跨界,是很多百年企業始終堅守的戰略法則,作為當今市值最大的公司蘋果,基本上仍然聚焦在電子科技産品領域,百年默克基本聚焦在健康醫藥領域,迪斯尼基本聚焦在娛樂領域,豐田汽車基本聚焦在汽車領域,波音和空客基本聚焦在飛機制造領域……雖然當今企業的生存環境有了新的變化,不同行業之間交叉會越來越多,但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知識鴻溝依然存在,而且有可能更深了。一些頂尖聰明的大腦,借助于現代學習手段,可以比我們的祖先精通更多的行業,但人畢竟是人,不是神,再聰明的大腦,要精通一個行業,都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有那些人認為自己不需要太多時間,就可以跨越行業之間的知識鴻溝,率先跌入谷底的往往是企業的股價。(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