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産公司依舊在艱難前行。
近期,關于碧桂園的各種小道消息攪動了整個地産市場,在它的影響之下,不少地産企業的股價都有所下跌。
8 月 10 日,富力地産發布公告稱,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該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有兩筆金額達到 1000 萬元的商票爲逾期狀态,前述商票逾期金額合計爲 3072.74 萬元。
該消息發布之後,立馬在資本市場引起了熱議。
對于商票的逾期,富力地産給出的理由是,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公司銷售及融資等業務低迷,公司整體面臨一定的流動性壓力。
實際上,富力地産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而是行業共同的難題。
進入 2023 年之後,地産市場的不景氣讓不少地産企業都遭遇了流動性問題,以碧桂園爲例,作爲地産行業的 " 優等生 ",近兩年碧桂園一直在保交付、保信用,盡量避免自身出現違約,直到今年下半年,在銷售額嚴重下滑的背景下,碧桂園終于公開承認公司面臨暫時流動性壓力。
而這一承認,幾乎将自身逼到了懸崖的邊緣。
但是,碧桂園最困難的時期還沒有來到。
首先,在碧桂園美元債息沒有兌付之前。碧桂園先是預告了業績中期虧損,其次碧桂園董事會主席将碧桂園服務将所持有的 20% 的股份捐贈給了自家的公益基金會,這些操作都讓市場有所诟病,并且引發了投資者的不滿。
8 月 10 日,碧桂園發布盈警公告稱,集團預期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半年度淨虧損介乎人民币 450 億元至 550 億元。
對于碧桂園出現的巨額虧損,碧桂園表示,雖然公司上下已全力以赴自救,但市場整體尚未回暖,行業絕對規模下降,資本市場信心修複尚需時間,公司整體經營壓力有增無減,導緻 2023 上半年預計出現較大虧損。
不僅如此,碧桂園再度提到了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以及公司賬面可動用的資金持續減少。
言外之意,就是目前确實資金壓力較大。
一位碧桂園的員工曾向媒體表示:" 最近接觸到公司高層,感覺他們也無奈,過去一直堅持保信用,使用自有資金去償還債務,就在上個月還堅持償還了幾十億,但因爲樓市長期低迷,公司銷售下滑,資金的消耗加大,公司高層對于債務的兌付可能有了新考量。"
因此,有業内人士猜測,碧桂園可能首要在保交付的基礎上,暫緩美元債的償還,這也就意味着,碧桂園的美元債或将違約,也就是實質性的 " 暴雷 "。
對于碧桂園近期的表現,8 月 10 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将碧桂園的家族企業評級從 "B1" 下調至 "Caa1",将其高級無抵押評級由 "B1" 下調至 "Caa2",評級展望爲 " 負面 "。當然,穆迪并非是第一家下調碧桂園評級的評級機構。這就意味着,碧桂園的美元債将會提前到期,對于碧桂園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有連鎖反應。
業績預告發布之後,碧桂園的管理層也承諾,将全力自救,一是全力以赴保交付、二是積極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三是保障經營有序開展、四是加強特殊時期的組織領導,成立由董事會主席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
侃見财經認爲,當下碧桂園已經到了最困難的時期,但有利的是當下行業整體環境并不算特别差,市場對于碧桂園的處境是有一定預期的,也給碧桂園以及碧桂園的關聯方留出了一定的緩沖空間,因此,碧桂園下半年應該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情況也應該沒有想象中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