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廣州、深圳、上海後,北京也正式宣布落實 " 認房不認貸 ",自此四個一線城市 " 認房不認貸 " 全面落地。9 月 1 日,北京市住建委、央行營管部、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聯合發布通知,即日起優化北京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标準。也就是說,北京将在全市範圍内實施 " 認房不認貸 "。
從兩方面降低購房成本
根據《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标準的通知》中所說,按照新的認定标準,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
" 認房 " 或 " 認貸 " 本質是對二套住房的評定标準,與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直接相關。" 認房 " 是指銀行在發放房貸時,參考購房家庭在本市名下實際擁有住房套數;" 認貸 " 是指銀行會根據拟購房人家庭在全國範圍内是否有住房貸款記錄(包括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來确定貸款比例。
2017 年 3 月至今,北京執行的是 " 認房又認貸 " 政策,即家庭名下本市無房,且全國範圍内無貸款記錄的購房人,可算爲首套購房人。本次調整後,家庭名下本市無房的前提下,不再關注全國範圍内是否有貸款記錄,均可算爲首套購房,享受首套利率及貸款成數。
北京鏈家研究院院長高原表示," 認房不認貸 " 的利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較爲直接的信貸成數提升;二是較爲間接的信貸利率下降。
舉例而言,針對 600 萬價格的住房,首付門檻可從 480 萬降至 240 萬,降低了購房者的首付壓力;同時,如果按等額本息、貸款 25 年計算,每 100 萬元總還款額減少 87391 元。
促進市場逐步回暖
在高原看來,北京市場一直以來都比較穩定,今年以來在面臨諸多外部挑戰的情況下,體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北京的穩定性是由穩定的供需關系、較高的自有資金水平、合理的供給規模、穩定的政策環境共同決定的。此次政策調優是針對新市民和買一賣一群體的購房條件優化,就北京市實際而言信貸條件與政策環境仍然總體穩定。随着利好政策的預期實際落地,前期持币觀望的群體可能入市,進而促成市場穩步回暖。
根據北京住建委官網數據統計,8 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 10960 套,環比上漲 12.8%,同比下降 21.3%,市場整體交易仍處于低活躍度區間。
北京市場挂牌的業主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置換需求。當前市場成交周期拉長,這部分業主的置換需求延緩,使得市場上的挂牌量有所增加,根據麥田房産數據顯示,8 月份二手房挂牌量環比(統計範圍爲麥田覆蓋樓盤)增加 0.6%。
挂牌量增長導緻買方的購房選擇增加,賣方想要快速出售房屋,在談價時就需要做出更多的價格讓步。根據麥田房産統計數據顯示,8 月二手房議價空間和上月相比擴大 0.15 個百分點,創下年内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