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跨國公司墳場,有太多血淚賬。如今這本血淚賬,又添新情節。
馬斯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傳說特斯拉亞洲第二工廠要放在印度。
據路 . 透社報道,特斯拉在研究印度建廠之際,希望能引入中國供應鏈企業。對此,印度官員要求中國 " 特鏈 " 公司與印度企業搞合資,中方占股不能超過 49%。
這就很有意思了。馬斯克和莫迪談生意,居然拿中國企業當 " 陪嫁丫鬟 "?
與此同時,已經在印度設廠的比亞迪收到一張大罰單。7 月底,印度政府以 " 稅費繳納不足 " 爲由,要求比亞迪補繳 7.3 億盧比的稅費,折合人民币約 6360 萬。
再往前,印度政府還凍結了小米印度公司一大筆資産 ( 6.76 億美元 ) ,并要求上汽集團把名爵印度公司的控股權轉給印方。
小夥伴們就納悶了,印度如此虐待跨國公司,就不怕把外資趕跑嗎?明知印度政府 " 不講武德 ",那小米、上汽、比亞迪、特斯拉等大企業還削尖了腦袋要擠進去?
先說說 " 陪嫁丫鬟 " 是怎麽回事。
這要從印度對中國企業的态度說起,态度就 5 個字——羨慕嫉妒恨。
他們羨慕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産業上所取得的成就 ( 全球最好賣的十款電動車,有 7 款來自中國 ) ,很想在這個領域趕超中國。
他們很嫉妒馬斯克與中國的親密關系。特斯拉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僅次于美國,一座年産能 110 萬輛的汽車超級工廠,一座 40GWh 年産能的超級儲能工廠,一座擁有幾十個實驗室的超級研發中心。
特斯拉還帶動了中國汽車産業的轉型升級,扶持了幾百家汽車零配件廠,把技術專利開放給中國 " 造車新勢力 "。
所以,印度要 " 抄中國的作業 ",把特斯拉這條 " 鲶魚 " 引進來,敲打那些擺爛的印度企業。
早在 2015 年,莫迪訪問美國的時候,就特意去了一趟特斯拉加州超級工廠,見到了在工廠搭帳篷的馬斯克。從那個時候開始,兩位老狐狸就搞起了 " 極限拉扯 "。
莫迪雖然個子不高,但手勁大得很
莫迪想要 " 用市場換技術 ",希望馬斯克盡快在印度創辦新的超級工廠。莫迪拍着胸脯保證,一定會爲特斯拉印度超級工廠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保障服務," 凡是中國能給的優惠條件,印度都能給;中國給不了的,印度也能給!"
馬斯克聽了很感動,把印度人和印度經濟都吹捧了一遍 ( 還說自己是莫迪的頭号粉絲 ) ,最後說出了真心話," 咱們能不能先把關稅降一降 "。
按照印度的關稅制度,4 萬美元以下的進口車關稅爲 60%,4 萬美元以上的汽車稅爲 100%。一輛 4.7 萬美元的 Model Y 進口至印度,光是關稅就得再收 4.7 萬,再加上其他成本,Model Y 的最終售價就會突破 10 萬美元。
而在人均 GDP 隻有 2000 美元的印度,隻有極少數家庭能夠買得起 10 萬美元的汽車。所以,特斯拉在印度市場的銷量一直不咋地。
" 你如果在印度組裝生産,就不算進口車,就不用交關稅了,而且我還會給你發一筆巨額補貼 ",莫迪哈哈大笑,接着回應:" 特斯拉産品現在的最低售價是 3.2 萬美元,如果在印度生産,成本可以不斷下降,你賣 2.4 萬美元都有得賺 "。
在莫迪的軟磨硬泡之下,馬斯克初步同意了建廠計劃。考慮到印度的産業基礎非常拉胯,達不到特斯拉汽車的制造标準,馬斯克就提出了新要求," 我要把中國小兄弟們帶進來 "。
莫迪内心很崩潰,引進特斯拉的本意就是把印度産業鏈做起來,将來與中國一決高下。但氣氛都烘托到這裏了,他隻能咬牙答應了,然後亮出了自己的底線," 必須搞合資,控股權要掌握在印方 "。
這下,皮球就踢給了中國 " 特鏈 " 企業。
要不要去印度投資?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頭号難題。
首先,印度市場實在太有誘惑力了。2023 年 4 月,聯合國發布官方聲明,印度總人口數量已經達到 14.5 億,超過了中國的 14.4 億,成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印度人均收入比中國低,但是印度的經濟增速比中國快,印度人比中國人更舍得花錢 ( 中國家庭都把錢花在了房産上面 ) 。今天的印度就好比二十年前的中國,到處都是發财機會。
其次,印度的制造業非常有潛力。印度人的生育意願較強,人口結構呈寶塔型,青壯年勞動力比中國多得多。與非洲南美、東南亞國家相比,印度人對工廠環境的承受能力更強。印度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兩排深水良港,可以發展加工貿易。這些年,印度在交通、電力、通訊等方面的基建也大有改善。
最後,印度還踩中了時代的節拍。爲了遏制中國的崛起,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正在用各種辦法逼迫跨國公司撤離中國,在亞洲構建一條 " 環中國産業鏈 "。在這個鏈條中,印度就是帶頭大哥。
與美國政府關系較爲親密的蘋果公司,率先響應拜登的号召。蘋果 CEO 庫克明确要求部分中國供應商 " 二選一 ",要麽把工廠轉移到印度或東南亞,要麽失去蘋果公司的訂單。
于是,富士康、緯創、和碩、立訊精密等中國企業紛紛赴印度建廠,爲蘋果公司生産智能手機及其零配件。
2023 年上半年,蘋果在印度組裝了價值超過 70 億美元的 iPhone,生産量擴增至 2022 年同期的三倍。目前,印度生産的 iPhone 在全球市場的比重已攀升至 7%。市場預測,到 2025 年印度制造的 iPhone 比重将提高至 25%。
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還立下了 flag:到 2026 年,印度将成爲合同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電子制造中心。
這一波,印度真的是 " 躺赢 "。不過越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不懂得珍惜。印度社會各界,總是各種辦法來坑害中國企業。
2020 年 12 月 12 日,緯創印度工廠發生大暴亂,近千名印度暴徒砸毀門窗、破壞工廠設備、襲擊高管辦公室,甚至縱火焚燒廠内車輛。
2021 年 12 月,蘋果供應商富士康位于印度南部金奈 ( Chennai ) 的工廠員工食物中毒事件引發了員工的抗議活動,工廠被迫停工一周。
2022 年 7 月,OPPO 和 VIVO 印度分公司被凍結資産 3.9 億元,并被要求補稅 37 億人民币。
今年 7 月底,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長宣稱,中國智能手機供應商在過去幾年逃避了數十億美元的稅收。
……
其實,不隻中國企業被坑,歐美日韓的大公司也在印度吃過大虧。
微軟、IBM、三星、諾基亞、沃爾瑪、谷歌、福特、通用、可口可樂、麥當勞、推特、麥德龍 ...... 在印度 " 挨過刀 " 的跨國企業數不勝數,反正所謂的逃稅、做假賬、違反外彙管理法等等,總有一款适合你。
網友們調侃,如果說阿富汗是 " 帝國主義的墳場 ",那麽印度就是 " 跨國公司的墳場 "。
不過,印度也遭到了 " 報應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表示,從 2014 年至 2021 年,共有 2783 家跨國公司撤離印度,超過了印度外企總數的五分之一。
2022-23 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爲 710 億美元,相較 2021-22 财年下降了 16.3%。
現在看來,我們還不能把 " 今天的印度 " 和 " 改開前期的中國 " 劃等号。
" 松下先生,你能否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幫點忙?" ,這是 1978 年 "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 鄧小平親口說的話。何等謙卑,何等赤誠,何等感人。
爲了盡快地吸引更多外資入華,中國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讓步,給予外國投資者高于本國居民的待遇,有稅收優惠、土地優惠、财政支持以及外彙管理方面等多種特殊優惠政策。當有地痞流氓或殘暴工人上門鬧事時,政法單位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外企維持正常的生産秩序。
當時,外企高管及其家屬在中國享受着各種特權:平時可以閱讀外文書刊,購物可以去友誼商店,出差可以入住外商專供酒店,生病可以躺在幹部病房,孩子可以免試入讀一流學校 ……
最重要的是,中國各級政府富有契約精神,不管領導幹部換了幾屆,政府始終會爲外企提供最好的服務。
投桃報李,中國很快就成了 " 外企的天堂 "。2020 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額高達 1630 億美元,成爲世界第一大外資流入國。
印度人很看不慣中國的做派,他們認爲中國人 " 沒骨氣 "、" 在資本主義喪失了自己的尊嚴 "。
每次看到外企,印度民衆都會想起英國東印度公司,想起兩百年多的民族屈辱史。印度極端民族主義者認定,所有的外企都是披着羊皮的狼,都是來印度搜刮财富的。
再加上印度曾經得到過蘇聯的大力援助,受了社會主義思想影響,勞工的維權意識比較強。
所以,印度人骨子裏就充滿了對外企的不信任。一旦外企高管做了什麽錯事,就會引起印度民衆的大反抗。
而印度官員爲了讨好選民,有時會放任工人罷工。部分幹部還很短視,爲了解決任期内的财政危機,有時會對外企進行各種各樣的搜刮。
還是我的同事 S 博士說得好,印度是世界上最有 " 氣節 " 的發展中國家。
參考資料:
1、《當郭台銘遭遇印度特色權商》,最話 FunTalk,何伊然
2、《印度不講武德,果然,比亞迪被罰了》,牲産隊,牲産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