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三姐
來源丨格十三
最近很多人在讨論「浪姐 4」。昨天還看到兩個群友爲争 " 浪姐是不是在 pua 女性 " 吵了起來 ...... 我覺得這倒挺有意思的。啥事一上價值,肯定有吵頭。
其實我覺得「浪姐」毫無疑問就是在收割女性紅利啊。至于這是褒義還是貶義,不同立場的人可以有不同評判。
要我說這個節目的本質是什麽呢?就是一邊上價值,一邊定義價值,一邊還要讓你無懼定義。
嘿嘿,既要又要還要,好事全占了。
「浪姐」的前幾期就被人說是 " 十年前夜總會水平 ",規格統一,無差别服務,流水線操作,爲取悅而取悅。
但你看看人家節目的宗旨——活出精彩,無懼年齡,經過歲月洗禮,經曆生活事業挫折後,30+ 姐姐們如何擺脫困境,實現女性的自我表達,blablabla......
費盡心思,強行上價值。
看起來,他們是邀請了一些 30+ 姐姐,40+ 姐姐,50+ 姐姐。
實際上,他們邀請的是 30+ 但保養得像 20+ 的姐姐,40+ 但保養得像 20+ 的姐姐,50+ 但保養得像 20+ 的姐姐。
歸根到底看起來要年輕好看,要跟妹妹沒太大區别。
"50+ 的姐姐在鏡頭中依然皮膚光潔零瑕疵,曲線緊緻無缺陷,宛若一個 20 歲姑娘 ",成爲浪姐的亮點和賣點。
所以他們真的是想讓我們看到 " 無懼年齡 " 嗎?他們讓我們看到的是 " 打敗年齡 "。
如果真的按 " 每個年齡都有它的美 " 來玩,50+ 姐姐臉上有斑并略有松弛,胸有點下垂屁股不怎麽翹還沒小蠻腰,就沒法乘風破浪了嘛。
打着 " 沖破束縛,無懼年齡 " 的地基,卻蓋了一座 " 逆齡才有活路,減齡才是王道 " 的高樓,最後再搭個 " 擁有低于自己年齡段的樣子才是真優秀 " 的金屋頂,富麗堂皇,虛無缥缈。
贊美聲一直在歡呼 " 她們爲了突破自我不斷嘗試挑戰 "...... 可你發現沒,她們什麽都願意嘗試,就是絕對不能嘗試卸妝,也不能嘗試把一個四五十歲女人正常的狀态放到鏡頭前。
當你看到年近 50 的龔琳娜也不得不配合二次元才能獲取年輕觀衆喜愛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知道他們定義的姐姐應該怎麽做才有市場了——扮嫩。
再看看今年的第四季,主打一個 " 懷舊 "。
" 懷舊 " 這次就很意味深長了啊。
還大張旗鼓地爲王心淩、徐懷钰這樣的古早歌手包裝炒作,聲稱是彙聚着大陸三四十歲 " 中年男人 " 共同的青春,以能獲得他們一句 " 爺青回 " 爲成功标杆。
爲什麽要讓他們爺青回?
這位爺,爲啥你自己老了吧擦的,卻希望你青春時期那個女神在過了 20 年之後還要像當年一樣,爲了你的一句 " 爺青回 " 而自我感動,所以得保持住 20 年前的容貌、身材、業務水準和年輕的那股勁兒 ......
如果哪個姐姐沒有了年輕時的那個容貌和姿态,就會被評價爲:又老又醜,戲路終結。
現在從各路女明星甚至到普通女人,都恨不得 20 年、30 年如一日保持一種所謂的 " 年輕态 ",職業素養沒怎麽提高,臉上的肉毒素濃度倒是越來越高。
一定有人會說:我們就是要看好看的呀!
完全沒錯,我也喜歡看美女,那很簡單,綜藝就主打一個好看、漂亮、賞心悅目的唱跳比賽,比誰年輕漂亮業務好就完事了,不用非把價值上得那麽高,搞什麽姐姐妹妹的,還要披上女性主義大旗。
真想要做上價值的節目,你怎麽不請洪晃這類真正有料的姐姐做個節目呢?
怕是做不起吧,因爲沒有資本願意投。
有料的姐姐能幫助資本賺什麽錢?
她們會讓我們去讀書,去學習,我們知道得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開闊,思路越來越清晰,對資本是不利的。
隻有這些簡單輕松的奶頭樂、直觀美感、幼态、推崇醫美、整形、減肥塑形瘦身、嫩膚去皺美白,順便帶動更多白幼瘦小網紅冒頭來鞏固資本喜歡的審美市場 ...... 這些才是好賺的錢啊!
這波紅利,割一次兩次也就好了,都割到第四茬了,沒啥意思。
雖然前凸後翹楊柳腰是美的,能唱能跳能扭腰是不錯的,但年年都是統一的标簽和标準,就真的不高級了。
看看大千世界裏不同的姐姐吧。姐姐們的老腰寫着歲月的故事,加上坐月子時落下了老毛病,每次彎腰再直起來時都像《瘋狂動物城》裏的閃電系鞋帶那麽優雅,你們可以覺得我這不是一種美,但我覺得你們非把能瞬間下腰和一字開不眨眼當成優秀姐姐的标準,那不厚道。
20 歲姑娘我也挺羨慕的,我是羨慕她們不用帶孩子不怕寒暑假,不是羨慕她們會活蹦亂跳。所以我根本沒必要做一個活蹦亂跳的姐姐,穩當點行嗎,腰扭了腳崴了誰 6 點爬起來給孩子做早飯?
大部分姐姐沒有乘風破浪,隻有驚濤駭浪,我們不像鏡頭裏那些姐姐天天在專業 spa 和健身房裏迎合鏡頭,我們迎合的主要是孩子的學校和自己的甲方。
現實中 30+ 女性話語權極少,幾乎都被時代推着走,一會被告誡愛自己,一會被告誡放過自己,一會被告誡平淡是真,一會又被告誡永不放棄 ...... 被菩薩般慈祥光輝籠罩着的姐姐們指哪打哪,血壓都高了。
這個市場上對女性美的标準,最終還是男人在定義。但卻沒有人給男人規定,30+不能謝頂,40+不能發福,50+時前列腺還要和 18 歲一樣優秀。
而對 30+女人來說,要求可越來越多了呢。
30+ 女人是一個複雜的物種,她當然需要澎湃激昂奮進的那股勁頭,但她也具備慵懶堕落頹廢的生活氣質,兼而有之有内味兒。
而這個節目,包裝得完美無缺,姐姐們都是女神,渾身全是優點。
是啊,誰能說這不好呢?畢竟普通的姐姐們和人家比起來遜色頗多,要姿色沒姿色,要财富沒财富,要成就沒成就,大體也就是個平庸之輩。
可是問題就在這兒了。
這個世界普通人本來也活得挺自在,作秀的人多了,普通人活得就不自在了。
因爲總有人在制造新的标準:哇哦,你看你看,這樣的姐姐真是人生赢家——身材和皮膚管理出色、穿 " 上檔次 " 的衣服,事業非常成功,有幾項特長,擁有一段或幾段被傳爲佳話的感情,自信張揚,不在乎他人眼光,而且很有錢 ......
普通 30+ 女性大概率都在 20 歲時夢想将來成爲 " 乘風破浪的姐姐 ",嫁給愛情,赢得事業,人前張揚高調,人後努力前行,保持人生巅峰 …… 而在 30 歲時她們又會渴望回到十年前,因爲發現自己不但沒變成想象中的樣子,甚至還變成了自己讨厭的樣子,生活裏常有不滿,對未來還有焦慮,習慣在一地雞毛裏笑着活下去,和大多數人一樣,看着年輕人羨慕不已。
可我們不能隻強調女性要追求卓越和成功,我們更應該 " 自我認可 "。
把你放到舞台上,你多少也能表演幾個雜技——左手抱娃右手翻勺脖子上還夾着手機跟甲方讨論着兩個億的項目,同時廁所裏的孩子他爹還需要你去給他送紙 ......
生活裏大多數姐姐沒有聚光燈,穿不下 S 号的露臍裝,但賺錢帶娃兩不誤,連續一周熬夜加班回家照樣給娃做手工作業,半夜帶孩子看急診早上照樣畫個大紅唇見客戶,應付各路老師還能安撫家裏 200 斤巨嬰,做手術能自己開車去,還能分分鍾策劃百人以上親子活動。這不叫乘風破浪?那應該叫降妖除魔了。
人到中年,華麗的袍子見多了,大家應習慣于享受在彼此袍子裏活捉虱子的快感。
什麽資本和媒體敢把捉虱子放到聚光燈下,那才叫正能量。
《一地雞毛的媽媽》——全國海選,每人一個絕活,不帶重樣的。
《皮開肉綻的孩子》——講述一千個孩子搞垮親子關系的真實成功案例。
《馬桶上的爸爸》——走進爸爸内心真實世界,從馬桶到遠方的自我成長。
《重讀小學的奶奶》——這屆老年人越挫越勇不放棄自我的勵志故事。
這同時還對年輕人有勵志作用,告訴他們:
1. 不出意外的話,你們未來的生活大緻就是這樣的。
2. 你如果想要比這過得更好,那麽你就得從現在起加倍努力。
3. 但即使你未來就是這樣,那也不是什麽失敗,那就是真實人生,所有成功者無非就是不嫌棄當下的自己,并熱愛着當下的生活,然後不小心活成了别人羨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