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酒店漲價隻是瘋的一個切面。
至于音樂節演唱會,僅就北京來說,任賢齊、陳粒、韓紅演唱會、無限音樂節、草莓音樂節、各大脫口秀紛紛一票難求。本人搶到手指冒煙,掐表精确到秒,也一無所獲。
今年,從周傑倫等等明星大開演唱會,到知名的不知名的樂隊都高頻出現各大 live house,樂迷們宛如過年上門走親戚般規劃行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計算,僅 2023 年春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就達到了 9400 餘場,與 2022 年相比有大幅增長。
但光有 " 想去看 " 的心還不夠,關鍵是——你得搶得到票。
經曆第八次搶票失敗後,我點開朋友圈,給所有怒罵黃牛的網友都點了遍贊。再回看自己的好友群,朋友分享周傑倫演唱會黃牛已經把 600 的票賣 2000 了。
這擱誰誰不氣?
又想去看偶像演唱會,又搶不到票,卻也不甘心把辛辛苦苦的打工錢轉手送給黃牛。吐槽之餘,我忍不住好奇,票到底都去哪兒了,真的有人能憑自己搶得到票嗎?
是不是每個愛看演出的人生命裏都有至少兩個黃牛?
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 黃牛 " 也成爲演唱會 / 音樂節的必備一環了?
前段時間小紅書上流行着傳說中的黃牛日記:" 被罵了 11 次死黃牛,3 次讓我抱着票睡覺,9 個讓我把票爛在手裏 "。
隻能說黃牛和愛看演唱會的人,各有各的委屈。
小紅書 @啾啾酷蓋
面對來勢洶洶的黃牛,演出單位也沒有坐以待斃。爲了避免黃牛囤票、紙質票丢了等問題,越來越多的演出單位開始利用票務自助一體機檢票,需要身份證入場或是人臉識别入場。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今的黃牛已經進化到今非昔比,不再是僅靠在各大演出場地門口吆喝賣票賺錢,而是整出了不少難以想象的花活兒。
你花錢找黃牛可能對方跟你一樣都沒票,玩的就是一個大膽刺激。
首先是耳熟能詳的一階黃牛,他們遊走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裏,從文體到交通,從醫療到飲食,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賣票的方式也很簡單," 超級加倍 " 就對了。原價兩三百的票賣個一千多,急迫的粉絲們隻好邊恨自己手速慢邊掏錢。
賣票隻是黃牛的基本操作,高階的黃牛把你弄進去不用票。
二階黃牛善于利用自己的本地優勢。衆所周知,部分知名景點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本地人不收門票。但要如何證明自己是本地人?
除了出示身份證外,黃牛深深抓住了另一個捷徑——會說方言。
這類黃牛往往會在景點門口徘徊,看到眼神中透露着清澈愚蠢大學生時迅速出擊,一個箭步在你耳邊小聲誘惑," 我有辦法給你免票,要不要一試?"
若是沒有被反駁,就收你個一二十塊錢,開始自己的方言教學,以最快的方式教給你能應付檢票員的幾句當地 " 土話 ",再耐心陪伴你一起經過 " 考驗 "。當走進景區如夢初醒般回頭找黃牛時,他們往往已經神出鬼沒地消失了。
但也不是所有景區都能靠方言免票的,優秀的本地黃牛還有其他備用技能。小紅書網友分享自己曾遇到過當地村民做黃牛,本以爲他們知道近路或者側門,結果村民将他們帶去一個沒人的地方,變魔術一樣從樹叢裏搬出一把梯子,讓他們翻進去。
再往上一層,三階黃牛玩的就是人情世故了。
小紅書的分享中有人尴尬開麥,表示自己曾經大老遠去醫院看病,結果沒有挂上号。一籌莫展之際有位黃牛大哥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神秘兮兮表示自己有辦法加個号。網友死馬當活馬醫,信了一把,結果黃牛将她帶進醫生辦公室,跪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醫生。最後竟然真的給加了一個号。
網友震驚之餘尴尬的腳趾摳地,下決心此生不會再去那個醫院。也不知道這位黃牛大哥是不是已經将整個醫院的醫生求了個遍。
但也不是所有黃牛都有如此高的演技。另一個分享中講到網友自己參加一個活動,給了黃牛 800,據黃牛稱裏面有個他認識的工作人員。讓網友去挎着人家,說是他女朋友,想來看看。結果居然真的成功進到了活動現場。
這還不是最令人震撼的。
四階黃牛考驗的是配合能力,同時還需要反應力和足夠的蠻力。受訪者張二狗告訴氫商業,有一次她去草莓音樂節,黃牛連錢都沒有收就給了她一個藝人牌," 你看着像藝人,戴着這個牌子,大搖大擺從工作人員通道走,氣質拿捏足,要是被攔下來把牌子收走,就直接走回來 "。
二狗跟着黃牛的小弟走錯了通道,反被工作人員識破攔了下來沒收了證件。
回去後大哥還在複盤," 就不該讓你這瓜娃兒帶人,給你說了指路就行,哪有藝人身邊跟個黃牛的 "。
另一位碰到四階黃牛的網友經曆更加離奇。在演唱會門口,黃牛告訴他什麽都不要管,讓你跑你就快跑。正在網友一臉懵比之際,黃牛突然發話," 準備好了嗎!",等到一個點頭信号,他竟然一個箭步沖上去捂住了人工檢票的保安眼睛,同時大喊 " 快跑!"
網友下意識狂奔,進去以後才反應過來自己沒有給黃牛錢,整場演唱會在内心愧疚中度過。
最後隆重出場的五階黃牛,則是主打一個無所不能。甭管什麽方法,總能把你給送到你想到的地方。如果你對他使用的手段嗤之以鼻表示不屑,人家也不介意,輕飄飄地抽一口煙,再吐出一句話," 你就說你進沒進去吧 "。
高端的黃牛總是使用最樸素的方法。在機場和火車站打車一向是個難事,遇到高峰期動辄排隊一小時起。但小紅書人的經曆怎麽可能如此普通,分享裏有個黃牛收了網友 80 塊,直接把她拉到了隊伍的最前面、推上出租車,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然後自己轉身和老老實實排隊的衆人對罵。
深感愧疚之餘還有些感動," 那一刻,有一個男人爲我而戰。"
還有更離譜的。由于公交車不能直達景區,兩位網友選擇坐了專門拉人的黃牛面包車,到了以後車上人都下了車,而司機神秘地提出交易,在車費上多加 30 塊錢,直接送兩人進大門。同意後讓他們倆趴在了座位下面,再三叮囑 " 如果來人了,不管我在幹嘛,你們什麽都不要管,往景區人群裏跑就可以了 "。結果二人剛爬下去就感覺車撞上了什麽東西,兩人按照司機說的下車,發現面包車直接撞開了景區的電動門。調侃歸調侃,既有 " 黃牛受益者 ",也有因爲黃牛 " 騷操作 " 被迫卷入風波的消費者,本來想安安靜靜買票靠正規方式入場,但黃牛直接讓人社死,劈頭蓋臉拽着你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瘋狂試探。
當然,以上黃牛的種種做法都是在利用規則的漏洞以及不道德的手法。但找黃牛的消費者也萬般無奈," 不找黃牛的話,真買不到東西啊 "。
作爲消費時代裏越來越發達的 " 灰産 ",大家對黃牛這個群體又愛又恨。愛其萬能,恨其宰人。
經過和朋友聊天,我們一緻統一了印象中黃牛的特征。他們大多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性,說話直截了當,身上永恒背着一個小挎包,似乎彼此之間非常熟悉。最主要的還是手中牢牢握着手機,随時随地打電話收票賣票。
朋友張二狗形容,自己嘗試過跟黃牛問價買票,基本都要票面價翻倍,且不肯還價。即使已經開場二十分鍾後,也隻願意降價個 200,并聲稱其上線不允許以更低的價格出售。
" 牛群 " 裏,到底是些什麽人?
别問,問就是魚龍混雜人均社會工程學博士,順便帶上一些洞悉規則的公關專家。層次越高的黃牛,越會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差。
不過,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 黃牛 " 也成爲大家默認活動中的必備一環了?
真要追究,黃牛黨其實上個世紀就有了。公家發放糧票的時候有人倒賣,被稱爲 " 倒票人 "。大家看到倒票人賺到了錢,也就慢慢發展出了倒賣火車票、演唱會票、醫院挂号等等。因爲本就源于規則之外的 " 地下經濟 ",一堆人搶購時有如黃牛群之騷然,所以被稱爲 " 黃牛黨 "。
說法也不止一種,還有說是因爲黃牛每年都會換毛,而且少做苦力,所以有掙 " 毛利 " 和 " 偷懶 " 的意思。
小紅書 @守護最好的熊二
可是爲什麽會出現黃牛呢?
歸根結底是因爲市場的供不應求,供需失衡。黃牛或四處賺差價,或利用規則漏洞,爲的都是圖一個 " 利 " 字。
不止國内,國外也有黃牛。據外媒報道,數據工程師 Michael Driscoll 對轉售市場的持續分析結果顯示,倒賣 PS5 和 XSX 的黃牛黨通過 eBay 和 StockX 平台獲利約 5800 萬美元。
圖源 cnBeta
" 黃牛亂象 " 即是利用規則漏洞,也必然會導緻一些危機的發生。
2016 年 4 月,阿裏巴巴安全部被黃牛搞昏了頭。因爲部分商品有大折扣和優惠,黃牛們蜂擁而至,用大量機器流量占領了通道。系統瞬間癱瘓,消費者們也沒法兒下單。
朋友小李跟我回憶,當時黃牛把系統沖崩潰不止一次,她記憶尤爲深刻。因爲當時自己還是大學生,剛拿到兼職的第一筆工資,想趁有活動買隻口紅,但頁面怎麽也刷不進去,最後還是找了代購,結果買到了假貨," 還不如找黃牛呢,起碼東西是真的 "。
有跟商家 " 敵對 " 的黃牛,同樣也會有坐下來談 " 合作 " 的黃牛。
黃牛和主辦方的神秘關系一直以來都沒法被證實,但消費者從沒停止過懷疑。有一種懷疑存在,主辦方在放票前都會預測一下上座率,如果數據好,優質票很有可能就會流通道票務市場和黃牛手裏。2016 年王菲在上海的 " 幻樂一場 " 演唱會正是如此,主辦方給大麥平台留了 800 張票,這個數字其實不到總票數的 10%,流出來的票瞬間被黃牛炒到了天價。
圖源網絡
财經網科技報道,還有所謂 " 知情人士 "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演唱會一般會放出大部分的票,有部分票特别是 VIP 票會留給合作方和主辦方,30% 的票給到工作室,很多黃牛售出的票就是主辦方給的。而從主辦方流出的票,已經加過第一次價。
" 因爲主辦方也要賺錢呀,演唱會的開銷從普通票裏根本拿不回來,成本太高,主辦方需要在掙錢與粉絲購買力上做平衡,太貴的門票粉絲們也不太願意買單。"
就辦一場演唱會活動而言,需要主辦方、承辦方、場地方、藝人、贊助商、票務代理共同合作。其中任何一環都有可能成爲黃牛産業鏈的來源。
電視劇《陳情令》見面會就出過這樣的岔子。泰國場開票當天排隊都有八萬多個号,門票秒沒。此時竟有黃牛站出來憤怒爆料,大罵主辦方私下擡價," 陳情令泰國有票,但是我賣不動了。價格也太貴了,而且主闆一會兒一個漲價,我也是看不懂了。還沒買票沒買機票的就不去了吧,這錢留着幹啥不好。" 另外還有正義的黃牛出來爆料,主辦方竟要求他們賣 " 相機票 ",也就是接 " 帶相機進去 " 的名額,一張票賣到 2400 塊。
雖然主辦方後來站出回應并無此事,但口碑早已碎了一地。
圖源網絡
" 其實最大的黃牛是平台 " 的吐槽不是沒有道理。在賣票界的鄙視鏈裏,散牛處在最低端,被票務平台所唾棄。而團結的黃牛們則做大做強,個個兒成了融資上市的 App。
去年 11 月泰勒 · 斯威夫特新輯發行後,粉絲們争相購買她的巡演門票,許多場次幾乎都必須在美國最大的票務平台 Ticketmaster 上才能買到,一度導緻該系統崩潰,買票遙遙無期,甚至許多粉絲根本無法拿到門票。
Ticketmaster 控制了美國超過 70% 的票務演出市場,演出方苦不堪言,票隻能在 Ticketmaster 上獨家專賣,但敢反抗平台甚至能讓這場演出停辦。
因爲這個原因,美國司法部也對平台之後的母公司 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以及演唱會推廣公司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圖源 vox 人們反對壟斷票務市場
張二狗告訴我,也有主辦方自己做 " 黃牛 " 的,捆綁上座和不上座的音樂劇翻倍賣。
和張二狗的對話
但黃牛的存在不合理嗎?看到一種說法形容,如果黃牛存在不合理,那麽在進價的基礎上提高價格銷售的超市、服裝店等等都是不合理的。靠銷售手段獲取利益的,本質上來說都可以稱之爲黃牛。
大家對黃牛又愛又恨的情緒時常達到巅峰。不少商家因爲黃牛的壟斷,挂出告示牌或溫馨提示,提醒大家不要找黃牛代購,建議原價購買。但原價購買排隊動辄一兩個小時,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成本無法計算,不差錢兒的都市麗人怒了," 還不如加幾塊錢找黃牛代購呢 "。
小紅書 @little you
話說回來,五月天馬上要在鳥巢開演唱會了,我在蠢蠢欲動的同時對自己的搶票能力深深懷疑。消滅不掉的黃牛黨一次次春風吹又生,且各個身懷絕技。和粉絲們相愛相殺的黃牛,也已經成爲了演唱會音樂節的隐形組成部分。
消費者們一邊罵黃牛一邊不得不掏腰包,雖說亂象有待整治,但畢竟誰也不想錯過期待已久的活動。隻好發朋友圈弱弱問一句 " 有靠譜黃牛推薦嗎?"
開篇圖源: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