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房價貴不貴
四千年前的面條加什麽料
戰國的熨鬥長什麽樣
漢代人又是怎麽吃燒烤的 ……
近日,
一位科普文物的北大畢業生
在網絡走紅。
這位畢業生名叫湯詩偉,
考古學院畢業的他,
正帶領一幫年輕人做博物館科普。
在短視頻平台上,
他們更爲人所知的名字是
" 古貓陪你去看博物館 "
(以下簡稱 " 古貓 ")。
" 古貓 " 喜歡把文物同現代流行語相結合,
去西域取經的玄奘被稱爲 " 學術狂魔 ",
剛出土的三星堆小人,
被稱爲 " 諸葛丞相 ".....
他們的視頻既專業又诙諧,
不到兩年時間就擁有了 50 萬粉絲。
據了解,
" 古貓 " 團隊四分之一的人畢業于
四川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
高校的考古專業,
團隊中 00 後、90 後占比達到 65%。
2000 年,
湯詩偉因奧數獲獎被保送北大,
專業是數學和考古二選一。
" 我在北大碰到兩個打球的師哥,
其中一位告訴我‘要是我,
肯定不會選數學系’。"
去了考古專業,
湯詩偉發現,
那位師哥原來是
考古系的學生會主席。
在學習過程中,
湯詩偉發現自己
真的喜歡上了考古專業。
2004 年畢業後,
湯詩偉回到四川從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而一次修複明代建築觀音閣的經曆,
讓他認識到了文物保護的迫切性。
" 隻有知道了爲什麽要保護
才能做到真正的保護。"
2021 年,
抖音号 " 古貓陪你去看博物館 " 正式上線。
以往,
專業考古人不敢嘗試互聯網科普,
因爲很難找到專業和通俗之間的平衡點
——過于學術嚴謹就會無趣,
過于強調趣味又會背離專業性。
" 隻有成爲最了解這件文物的人,
你對知識點才有取舍,
你做出來的
才不是東拼西湊的補丁式的内容。"
據統計,
團隊文案人員每人每年的文獻閱讀量
超過 3000 篇,
平均每件文物的
文獻量都有将近 30 篇。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不少網友學會了 " 古貓 " 的表達,
宋代墓葬中的玻璃葡萄
被稱爲宅男墓主的手辦;
武則天時期到唐玄宗時期
用金子做的錢币稱爲歡樂豆 ……
這種共通的幽默讓湯詩偉振奮。
湯詩偉不知道 " 古貓 "
現在算不算成功,
但至少,
他堅持的初心沒有變:
有意思、有智慧,
并且能讓博物館更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
在 " ‘冷’知識如何‘熱’起來 " 這個問題上,
不隻湯詩偉一人在思考和探索。
不久前,
科普甲骨文的 95 後女生李瑩
在網絡走紅。
李瑩常常特意尋找背後有故事的 " 字 ",
再結合網絡熱點把科普做得妙趣橫生。
她認爲,
趣味性和專業性正是短視頻制作的核心。
而學習文物 " 冷門專業 " 的秦月語,
曾耗時半年臨摹 2.1 米高的
敦煌莫高窟 159 窟《普賢變》。
她說,
希望能用新媒體的方式,
讓傳統之美煥發生命力。
讓文物 " 活 " 起來,
也讓文物 " 火 " 起來,
點贊每一位
帶給文物生命力的文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