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貨來了!52L戰術裝備包,
強裝載啥裝備都裝得下,硬漢超愛!
《萬國圖志》是軍武次位面全新打造的一個系列欄目,其靈感來源于中國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與大明光祿寺少卿李之藻合作編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圖中彙聚了當時中西方對世界地理的全部探索成果。
▲《坤輿萬國全圖》後世摹本之一
此圖深受明神宗喜愛,下诏摹繪12份傳于現世,原圖現已遺失,屬中國現存最早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萬國圖志》每一期将會在全世界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挑選其一,從曆史、地理、人文、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來科普,讓你一篇文章搞懂一個國家。
立陶宛,一個波羅的海東岸的小國,卻一直活躍在曆史舞台上。雖然面積隻有6.5萬平方公裏,人口也隻有280多萬,别看它小,這裏可是一度孕育了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立陶宛大公國。
▲立陶宛大公國時期,國土曾經覆蓋白俄羅斯、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以及波蘭、俄羅斯、拉脫維亞部分地區。
立陶宛的"性格"很鮮明:有點倔強,有點狡黠,還非常能折騰。無論是曆史上當大公國時的輝煌,還是後來被鄰國瓜分、被蘇聯吞并的苦澀,立陶宛都以"反骨仔"的姿态一次次站出來。
立陶宛的地理
地理位置上,立陶宛位于歐洲東北部,東鄰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北臨波羅的海,并且與北邊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并稱爲"波羅的海三國",其森林覆蓋率接近40%,有"歐洲之肺"之稱。
首都維爾紐斯被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以其巴洛克風格建築和悠久的曆史聞名,盡管經濟體量小,但立陶宛一直是個精明的小國。
如果說立陶宛是歐洲的一塊綠寶石,那它的地理就是這塊寶石的璀璨切面。這個隻有6.5萬平方公裏的小國,比中國甯夏自治區略大點兒,地形可以說是"簡單直白"。
▲立陶宛的地形,最高海拔不超過300米
立陶宛的80%以上是低地,地勢平坦,隻有南部和東南部有些起伏。全國最高點奧庫斯托雅斯山,海拔294米,聽起來像是個"小土包",但在當地人心中已經是"喜馬拉雅山"了。
這種平坦的地勢帶來了豐富的農業資源,尤其适合種植谷物、土豆和甜菜,其中,土豆簡直就是當地人的第二生命,甭管是煎、煮,還是做成有名的"立陶宛土豆布丁",都是當地人的心頭好。
立陶宛的土地肥沃,尤其是東南部的黑土區,爲農業提供了絕佳條件,出産的牛奶和奶酪不僅占據了本國人的餐桌,還出口到全世界。
▲立陶宛的特點是平原、河流、湖泊、沼澤、森林景觀
立陶宛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平均溫度大約17℃,非常涼爽,冬天氣溫常常在-5℃左右。
立陶宛的森林覆蓋率接近40%,算是歐洲比較高的水平,在南部地區,廣袤的沼澤和湖泊構成了獨特的生态系統,這裏栖息着許多瀕危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包括立陶宛的國鳥——白鹳。
▲涅曼河
立陶宛最有名的河流是涅曼河,這條全長937公裏的河流在境内流過數百公裏,把這個國家"劈"成兩半,涅曼河不僅是灌溉良田的生命線,也是重要的航運通道,曾是曆史上各方勢力争奪的戰略要地。
除了涅曼河,立陶宛還有大大小小約2900條河流,外加超過6000個湖泊,堪稱"水世界",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内,比如奧克什塔依蒂亞國家公園,就分布着湖泊群,被譽爲"歐洲的小瑞士"。
▲歐洲大陸的中心
有意思的是,立陶宛還有個特别的地理稱号——歐洲大陸的幾何中心。1989年,法國地理學家經過估算陸地邊界後,确定歐洲的地理中心位于54°54′24″N 25°19′12″E。此位置在立陶宛一個叫"吉裏賈村"的地方。
▲歐洲中心位置建立的一座紀念碑。
立陶宛的曆史
立陶宛的曆史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折騰。這個面積隻有6.5萬平方公裏、人口不到300萬的小國,地處歐洲東北部,看似不起眼,卻曾一度是歐洲"最大國家"的心髒,又頻繁倒向不同陣營。
"立陶宛 Lithuania "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1009年,當時有一些文獻提到:一名知名的主教在俄羅斯和立陶宛邊境被殺死。
▲奎德林堡年鑒(提及立陶宛)
在13世紀之前,立陶宛這片區域一直處于部落階段,曾經遭受維京人的襲擊,1253年,明道加斯大公統一立陶宛,并宣布成立"立陶宛王國",一躍成爲中歐地區的重要勢力,不斷向外擴張。
▲1569年波蘭立陶宛合并爲聯邦
後來立陶宛人的野心越來越大,1386年,立陶宛大公約蓋拉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選擇和鄰國波蘭聯姻,同時改信天主教,1569年兩國組成了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
▲立陶宛最鼎盛時期的版圖
結果,原本還是異教國家的立陶宛,一夜之間變成了天主教國家,此時金帳汗國衰落,基輔羅斯分裂。憑借精明的聯姻、戰争和外交手段,波蘭-立陶宛聯邦在16世紀一度把領土擴張到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在16至17世紀,它是歐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
不過,由于地處歐洲文明與東正教世界、蒙古入侵的交界處,立陶宛長期面對來自西方的十字軍和東方的金帳汗國的雙重夾擊,于是,立陶宛人就形成了這樣的行事風格:靈活站隊,活着就好,這就難免會讓人評價爲"牆頭草"。
18世紀末,立陶宛的"好運"開始用盡,國力衰弱,内部沖突不斷。領國的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決定瓜分立陶宛,分别聲稱擁有該國的部分領土。最終大部分被沙俄吞并。
▲1916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抵達被德國占領的維爾紐斯地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立陶宛測試了多種選擇:起義、與德國合作、與沙俄合作、加入波蘭、在沙俄境内自治,最後都沒成功。
1918年德國即将戰敗,沙俄已經被蘇聯紅軍擊敗,此時無人顧及立陶宛,立陶宛宣布獨立,并擊敗了前來試圖收回土地的蘇聯紅軍。
在一戰二戰中間的空白期,立陶宛并沒有團結穩定的發展起來,而是陷入了政府派系之前的鬥争,雙方發生多次政變,混亂不堪。
1939年德國和蘇聯聯手吞并波蘭,德國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選擇:1割讓部分領土。2德國進攻立陶宛。立陶宛選擇了第1項,割讓的領土讓立陶宛失去港口和三分之的工業。
▲蘇軍進入立陶宛
随後蘇聯也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選擇:1同意蘇聯在立陶宛駐軍,并割讓部分領土。2不同意的話,蘇聯将會發動災難性沖突。
立陶宛選擇了第1項,蘇聯馬上在立陶宛多地駐軍,并在第二年發動議會選舉,讓立陶宛成爲了"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并成爲蘇聯的一部分。
▲1940年立陶宛的人民議會議員來到莫斯科,要求立陶宛加入蘇聯
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立陶宛的地下組織馬上組織起義脫離蘇聯,成立臨時政府,不過德國并不承認,僅存在43天就被趕走。立陶宛被并入了德國的奧斯特蘭總督轄區,并組織了大規模屠殺立陶宛猶太人的政策。
▲德軍進入立陶宛
被德國占領期間,立陶宛有人組織2萬人的"立陶宛國家隊",對抗當地的蘇聯遊擊隊和波蘭遊擊隊,當德國即将戰敗時,又與德軍産生矛盾。當蘇聯進攻到立陶宛時,立陶宛的反抗組織開始進入森林打遊擊。
立陶宛雖然再次被吞并,但立陶宛人并沒打算真正接受,在1944年至1953年,立陶宛的森林中活躍着成千上萬的"森林兄弟"遊擊隊,對抗着蘇聯的圍剿。
▲抵抗蘇聯的立陶宛遊擊隊
時間快進到1980年代末,蘇聯的統治開始松動,立陶宛人就又活動起來了,1989年8月,約200萬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民衆,手拉手組成了一條超過675公裏的"波羅的海之路",向世界展示他們的獨立決心,堪稱人類史上最壯觀的示威之一。
▲波羅的海三國的遊行人員手拉手組成675公裏的人牆
1990年立陶宛再次"帶頭鬧獨立",成爲第一個宣布脫離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雖然蘇聯軍隊試圖鎮壓,但最終不得不在國際輿論和内部壓力下承認了立陶宛的獨立,打響了東歐劇變第一槍。
▲立陶宛是第一個從蘇聯解體出來的
經濟資源
在蘇聯時期,立陶宛是一個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加盟共和國,工業和農業都爲蘇聯服務,比如制造機械、加工食品和養奶牛。
但随着1990年獨立,立陶宛迅速告别了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這種轉變相當劇烈,卻也十分成功。
尤其是2004年加入歐盟後,立陶宛的經濟徹底融入了西方體系,不僅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還得到了歐盟的資金支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現代化。
▲三國中立陶宛的GDP是增長最高的
立陶宛的經濟結構可以用"傳統與現代并存"來形容。工業作爲立陶宛經濟的重要支柱,占GDP的20%以上,食品加工、化工、電子和機械制造是主要行業。
憑借蘇聯留下的遺産,立陶宛在激光技術領域的出口額占全球市場的10%以上,90%的世界頂級大學及其他機構都在使用立陶宛制造的激光設備,世界上首個可調諧波長激光器便是由立陶宛科學家研發,實力不容小觑。
▲立陶宛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高強度激光系統
農業隻占GDP的3%左右,主要種植谷物、土豆和甜菜,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加上歐盟的農業補貼,立陶宛農民不僅過得不錯,還能時不時出口優質的谷物和乳制品。
服務業如今占立陶宛GDP的60%以上,由于這裏監管政策寬松、人才儲備豐富,吸引了衆多國際金融科技公司設立分支機構,所以立陶宛就有了"歐洲金融科技中心"的稱号。
立陶宛地處歐洲東部,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接壤,靠近波羅的海,這樣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爲"東西方貿易的橋梁",港口城市克萊佩達就是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物流樞紐。
能源是立陶宛的"命門",過去,它對俄羅斯的能源進口依賴嚴重,但近年來積極推動能源獨立,建成了自己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還緻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所以這個問題略有緩解。
不過,立陶宛除了擁有以上産業,還有一項特殊行業也很引人關注,那就是色情行業,所以立陶宛在網上也被稱爲"歐洲淫窯"。
前段時間,知名紀錄片博主"冒險雷探長"去立陶宛旅遊時提及了這個行業特色,并采訪了立陶宛當地人的看法,當地人好像确實對這一行見怪不怪。
這番言論遭到一名嫁到立陶宛的華裔女性在抖音上發視頻反駁,并惡罵雷探長爲"惡臭男"。雙方開始進行視頻論戰,引發網友讨論并上了熱搜。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立陶宛确實色情行業發達,甚至有20%的色情行業人員是未成年人。立陶宛官方實際上對這種情況的發生持默許态度,對于他們來說,或許隻是爲了能夠繳納更多稅款,從而充實國庫。
總的來說,立陶宛經濟特點可以總結爲"小而精",作爲一個高收入國家,2022年的GDP約爲654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3萬美元,接近葡萄牙的水平,這對于一個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來說,已經算是奇迹了。
立陶宛的政治
立陶宛在曆史上有許多"反骨"操作,讓它看起來像個"小刺頭",但這些操作的背後其實是小國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策略,都有着深刻的政治與地緣背景。
由于沙俄、蘇聯長期的占領和統治,立陶宛的民族心理逆反性極強,因此獨立後的立陶宛幾乎毫不猶豫地站在了西方陣營的一邊。
在對俄羅斯的态度上,立陶宛主打一個"寸步不讓",烏克蘭危機以來,立陶宛就是最早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的國家之一,還積極推動歐盟和北約的對俄制裁。
2022年,立陶宛更是禁止俄羅斯商品通過克萊佩達港轉運,并限制加裏甯格勒的貨物運輸,引發了俄羅斯的強烈反應。
作爲北約東翼的前線國家之一,立陶宛一直推動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部署更多軍事力量,2022年,北約在立陶宛增派了駐軍,部分原因就是立陶宛的積極遊說。
這其實就是因爲立陶宛清楚地知道,隻有靠近北約和歐盟,才能讓自己在這片"火藥桶"一樣的區域活下去。
而爲了靠近北約和歐盟,立陶宛也在不停地繳納投名狀,像2020年白俄羅斯大選争議後,立陶宛成爲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娅的避風港,并大力呼籲國際社會對盧卡申科政權施壓。
2021年,立陶宛還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成爲歐洲首例,結果激怒了中國大陸,導緻兩國關系降至冰點,立陶宛甚至遭遇經濟制裁。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
立陶宛的種種"反骨"行爲,其實與它的政治制度密切相關,立陶宛實行的是議會制,政治結構跟很多歐盟國家差不多。
立陶宛的國家首腦是總統,由全民選舉産生,任期五年,可以連任一次,立陶宛的議會叫賽馬斯,共有141名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每屆任期4年。
其中,71名議員按選區産生,另外70名由全國投票以比例代表制産生,一個政黨需達到5%的得票比例門檻,政黨聯盟需達7%,方可進入議會。
議會負責立法和監督政府工作,總理由總統提名,需經議會批準,内閣則負責掌管國家的日常事務,尤其是經濟和内政。
在選舉中,政客們必須迎合選民的情緒,而反俄、支持自由和捍衛主權這些議題,往往能得到民衆的普遍支持。換句話說,"反骨"正是順應民意的表現。2019年總統選舉時,瑙塞達提出"捍衛立陶宛利益"的競選口号,最終赢得了廣泛支持。
這也說明立陶宛選民認同一種"主動進取"的外交策略,而這種态度直接塑造了國家的國際形象。未來的立陶宛,可能仍然會繼續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展現出"小而硬"的風格。
立陶宛的軍事
立陶宛軍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那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後,該國國防部于11月23日就發布了建軍命令,然後,立陶宛的軍隊就在分階段撤退的德國軍隊的主持下建成了。
▲1919 年 8 月,立陶宛陸軍第一步兵旅在烏斯特羅内的總部
這支新生的軍隊一出生就投入到了三場戰争中,和蘇聯、西俄羅斯志願軍、波蘭打得火熱,雖然立陶宛赢了兩場,但最終還是敗給了波蘭,首都維爾紐斯也因此被波蘭占領。
随着冷戰結束、蘇聯軍隊撤出立陶宛,立陶宛武裝力量在1992年11月19日恢複。當時,以瑞典爲首的西歐國家沒少幫忙,廉價出售和贈送了不少武器裝備。
但要說立陶宛軍隊的現代化改造,那還得從2001年說起。那一年,立陶宛下血本購買了美國的FGM-148"标槍"反坦克導彈和FIM-92"毒刺"便攜式地對空導彈。
但是光有武器還是不夠,爲了在大國的夾縫中求得生存,立陶宛早早地就盯上了北約,于1994年就開始申請,最終在2004年如願以償。
立陶宛軍隊的核心是幾乎全套德械的陸軍,一共隻有三個旅和一支志願軍部隊。從步槍到裝甲車坦克基本都是從德國進口的高檔貨。
▲北約聯合軍演中的立陶宛軍隊
立陶宛主力是"鐵狼"第1機械化步兵旅,該步兵旅下轄3個機械化步兵營和1個炮兵營。另外第2步兵旅有3個摩托化步兵營和1個炮兵營,第3輕步兵旅是預備役部隊。
這個"鐵狼"稱号是1992年由總統授予,與維爾紐斯的建城傳說有關,也是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鐵狼旅"的裝備中,起初蘇式裝備與美國、西歐各國裝備并存,直到2006年底,才被改造成完全符合北約标準的常備快速反應旅。
▲使用德國HK G36CA步槍的立陶宛士兵
立陶宛的空軍和海軍基本爲零,海軍隻有幾艘英國幾十年前的二手掃雷艦,以及丹麥的巡邏艇。空軍一架第四代戰鬥機都沒有,隻有幾架運輸機和直升機。
不過,立陶宛政府倒是不焦慮,因爲他們把空域巡邏的任務交給了美國和北約成員國。立陶宛第四大城市希奧利艾的國際機場,現在就是北約防空快速反應警報的應用基地。
▲希奧利艾機場上的軍機
北約各國的戰鬥機部隊每四個月輪崗一次,負責波羅的海三國的空域巡邏。這可比立陶宛自己養一堆戰鬥機劃算多了,同時還能向外界傳遞了"北約保護波羅的海三國"的信号。
如今的立陶宛,在政治上那是緊跟北約大佬,歐盟圈子裏也是混得風生水起,經濟上更是"精打細算"的高手,出口貿易做得溜溜轉,尤其是IT和金融,簡直就是立陶宛的"搖錢樹"。
不過立陶宛得明白,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可以,小而精沒問題,但别在大國之間玩火,不然到時候真容易惹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