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二三月份,按照各地的慣例,都會上調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标準,随着當地居民收入的調整,同步調整社保繳費标準和政府補貼标準。比如,北京市 2 月 15 日宣布,2023 年将 " 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标準 "。
再比如,新疆、福建、河北、山西等地區已經上調了基礎養老金。總體看來,上漲的幅度微乎其微,一般是 5 元錢,高的是 10 元錢,還不夠買一碗拉面的。但是,也體現了社保部門對這一弱勢群體的關心關懷。
目前,在四個退休群體(機關事業、企業、靈活就業、城鄉居民(重點是農村老人)中,屬 60 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最可憐。機關事業退休人員本來養老金(退休金)就高,統一漲 5%,10000 元的就漲 500 元。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在全國範圍内普遍位于 100 元至 200 元之間,平均值為 188 元。每次隻能漲 5 元錢,隻有漲 500 元的百分之一。
每年年初,在調整基礎養老金和社保繳費标準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傳言,比如,今年有些地區流傳一個消息:城鄉居民滿 60 歲 -65 歲(1958 年至 1963 年出生的),隻要一次性補繳 3 萬元養老保險,次月就能領到 2000 元養老金。這個傳言是真的嗎?
【一】首先論證:目前還有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的政策嗎?
回顧曆史,在養老體系不夠健全的時代,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保險都是可以一次性補繳的。尤其是有一些地區的企事業單位搞的補繳養老保險,有錢補繳的人,總體上是賺了大便宜了。有些單位領導甚至把七大姨八大姑都給 " 違規 " 補繳了,經過十幾年的普漲養老金,有的人領到了較高的水平。應該說,這一批人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目前,職工養老保險已經不準許一次性補繳了,但是,考慮到城鄉居民養老金建立時間短、積累少、老人生活困難,因此,對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村老人)還是允許一次性補繳的,所以,1963 年出生的農村老人滿 60 歲就可以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次月就可以領取相應檔次的養老金了。下圖就是正規的社保公告:
【二】一次性補繳 3 萬發 2000 元養老金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
1963 年出生的城鄉居民一次性補繳 30000 元,次月就能領到 2000 元 / 月的養老金。如果天下有這等好事,估計社保局的大門都會擠破了!這是天下直接掉金磚啊!
想一想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一次性投入 3 萬元,次月領 2000 元,一年就是 2.4 萬元,一年半就回本了!年化率 80%!從 60 歲活到 80 歲,共領取 48 萬元,總收益是 16 倍。股神巴菲特都要甘拜下風了。
再看看城鄉居民養老基金的家底吧!可不像職工養老基金那麼多,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高,待遇高,居民養老保險沒收入、起點低、交費少,待遇也是較低的,兩者之間的待遇差距是數十倍。江西鷹市社保局發布的公布可以管中窺豹(下圖)。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講師張棟介紹:根據人社部統計公報的數據計算,2021 年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平均值僅為 190 元 / 月,而同期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近 3600 元 / 月。如果農村老人能一次性補繳 3 萬元次月能領取 2000 元,可以預料,1.6 億農村老人都這麼補繳,當年就能把養老基金的家底全部吃光。所以,這種傳言是不可信的。
【三】一次性補繳 3 萬元,次月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呢?
【1】城鄉居民(含城鎮居民和鄉村農民)的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2】基礎養老金 = 當地的固定标準,不是全國統一标準,各地之間差異性很大。大多數地方的标準為 100-200 元。舉例說明,如圖。
【3】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餘額 /139 個月。
(4)一次性補繳 3 萬元,不能享受政策補貼待遇。那麼,個人養老金 =3 萬 /139 個月 =216 元。假設當地的基本養老金為 150 元,兩者相加等于 366 元。
按照基礎養老金最高的上海來算:基礎養老金 1300 元 + 個人養老金 216 元 =1516 元。
按照基礎養老金次高的北京來算:基礎養老金 887 元 + 個人養老金 216 元 =1103 元。
所以,1963 年出生的農村老人一次性補繳 3 萬元之後,次月可的養老金是 366 元,遠遠達不到 2000 元的标準。即使在養老金水平最高的上海和北京,也達不到 2000 元的水平。
【四】三類人員值得心疼。
第一類是以前沒有意識或沒有錢,沒有繳社保的老人是沒有養老金的,如果當地有代繳或幫扶政策,他們還能沾點光,如果沒有這類政策,他們是很苦的。
第二類是隻能購買最低檔次繳社保的老人,養老保險的繳費标準從百元到萬元的檔次,大多數老人都沒有錢買高标準的,所以,全國平均養老金隻有 188 元。
第三類是兒女不孝順,不給老人補繳養老金的老人。從上面可以看出,有一次性補繳的機會還是應該要把握,但是很多兒女不給老人補繳,老人的生活就沒有依靠。
PS:多多轉發,讓有關部門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