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僅一周,越南汽車制造商 VinFast 的市值就超過了比亞迪,跳到同行業第三的位置,再一周後市值蹿升到後者的兩倍;如今(9 月 1 日美股盤後)又掉落到了比亞迪市值的一半,但依然遠高于中國造車新勢力 " 三強 "。
即便對于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華爾街來說,這家名不見經傳的越南車企在資本市場鬧出來的動靜也足以令人瞠目——現有的技術能力和現實的市場交付都不足以解釋這一切,助推其股價一路狂飙的:一方面透支于對越南這一後發汽車市場的未來想象;另一方面則源于它的 " 豪門 " 背景——盡管成立隻有 6 年,但它背後是越南第一大私人企業 Vingroup(溫納集團),創始人是越南首富潘日旺(Pham Nhat Vuong,又譯範日旺)。
潘日旺素來低調,尤其是在越南之外,他聲名不顯。對于一個外國人來說,潘日旺在越南商業世界的影響力藏在那些 " 别稱 " 裏:越南王健林、越南唐納德 · 特朗普或者越南李嘉誠——視乎到底以哪個市場爲參照;而自從他在 2017 年開始造車,外界又給了一個新的對标者:越南的許家印。如果問潘日旺自己,他最想擁有的名号,或許是越南的馬斯克。
但目前來看,他更像前者:同樣從地産跨界造車,同樣奉行買買買、快快快的造車策略,同樣大手筆輸血,甚至現在也同樣走到了變賣資産的一步——這并不是一個好迹象。
恒大已是前車之鑒:公司巨債纏身,昔日首富風光不再。而這也不過是造車戰場殘酷厮殺的冰山一角。有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已從 2018 年的近 500 家到了現在的 40 多家——真正的是九十九死一生;美國市場也是同樣,破産的新能源車企一個接着一個。新造車這個你争我搶的戰場,早已成爲枯骨成堆的墳場。
VinFast 股價的驟升驟落正是這一殘酷現實的又一寫照,而被稱爲越南許家印的潘日旺,能否擺脫與前者同樣的命運,最終帶着 VinFast 穿越死亡幽谷?
一、低調首富
兩人之間,隔了一個十年。
盡管小許家印十歲,但潘日旺 " 下海 " 創業更早,首富的養成之路也走得更快。2013 年,他以 15 億美元的身家擠到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 974 名,成爲首位上榜的越南人——比許家印登頂中國首富早了 4 年;到了 2022 年,潘繼續以 62 億美元的身家霸榜,在越南首富這個位置蟬聯了 9 年。
不過相比于顯赫的财富,他的公開消息并不多。他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也很節儉。傳聞說,他有一條皮帶用了 29 年,不過後來他在一次采訪中糾正說," 不可能那麽長時間,也就 10 年左右。"
一般情況下,他很少理會外界傳聞——那也是一位名人保持低調神秘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一些傳聞随着時間淡去了,比如他剛回越南的時候,帶着 " 來曆不明 " 的财富,有人猜他是國外的黑手黨,或者是個大毒枭;另一些傳聞則周期性反複," 每年都會有幾次傳出我的死訊," 他說。但他并不在乎," 俗話說,‘群狗亂吠,車馬照行’,我隻需要關注自己做的事情就行了。"
在一個多少經過他證實的故事版本裏,年紀輕輕的他早就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他早年離家求學,在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讀書,大學三年級時開始做生意,先是租了個房子賣貨,然後開了餐館,之後又開始從越南進口夾克衫,這些生意有賺有賠,算是小打小鬧。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要追溯到 1993 年,潘日旺落腳在烏克蘭的港口城市哈爾科夫(Kharkov), 創立了方便面品牌 Mivina(米維娜)——這個業務後來以超過 1 億美元的價格被雀巢收購。
不斷流轉的商業戰場和商業實操,讓潘日旺對機會有了更爲敏銳的觸覺以及更爲廣泛的涉獵——與他的閱讀習慣異曲同工。他曾透露,他會讀很多書,但通常情況下,他一般都會先翻目錄,找到有意思的章節,隻讀相關内容;但有些内容他會一讀再讀,直到自己讀懂爲止;這套方法論套用到他的商業邏輯上,就變成了 " 四處出擊,一擊即中,對于難啃的骨頭,也不會輕言放棄 "。
借此,溫納集團不斷膨脹。最初的起點,是被稱爲 " 越南迪士尼 " 的芽莊 Vinpearl 度假村——這是潘日旺 2001 年回國拿下的首個大項目;此後,溫納集團就像不斷伸展的藤蔓一樣,将商業的觸角滲透到地産、工業、農業、零售、醫療、教育、手機、汽車 …… 最終就像他們的一位高管描述的,實現了 " 從搖籃到墳墓的全商業圖景 "。2022 年,溫納集團的營收占到越南全國 GDP 的 2.2% ——距離潘日旺在越南的起家,僅僅過去 22 年的時間。
實際上,除了獨特的商業嗅覺和商業判斷,潘日旺在商業上的左突右進還需要更多樣化的 " 智慧 ",尤其是在越南的政治和商業生态下。一位與越南市場有生意往來的人士就對《中國企業家》表示,越南很講 " 規則 ",一定要了解當地的規則,善用規則,才能打通關節,把生意做起來。
顯然,潘日旺對規則了如指掌。"Vingroup 自成一派。" 一位跨國商業房地産服務公司的越南分公司負責人對此頗有感觸," 大多數人會在這個市場上裹足不前,但 Vingroup 不會。他們打造該國最大的房地産項目,在非常困難的局面下始終追求創意和人才。"
比如,越南第一高樓 " 地标塔 81" 就是出自溫納集團之手。但盡管創造了如此備受矚目的商業項目,潘日旺卻無意成爲一個商業明星,或許成功的秘笈無法對外人道,又或許 "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 本就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
曾有一次,一家當地媒體問潘日旺," 馬雲在越南的演講受到很多年輕人追捧,他們都很崇拜他,但爲什麽他們對你沒有這樣的崇拜?" 潘日旺的回答是," 我隻是一個普通人 …… 我也不是一個健談的人,本來話就不多,不喜歡在公開場合露面。我做出事情,人們自然會看到。"
二、高調造車
在造車這件事上,潘日旺一如既往行事高調,甚至更勝從前。
" 我的目标是建立一個全球矚目的工業品牌,現代和豐田都做到了,爲什麽越南的公司不行?即便我們不能做到世界最好,至少也要有一個世界排名前五或前十的公司。" 有此想法的潘日旺在 2017 年成立了 VinFast ——實際上,在造車這件事上,他比許家印更早躬身入局。
但與潘日旺宏偉的願景相對的,是越南貧瘠的工業制造生态。據《越南快報》公布的數據,越南 95% 的汽車零部件由外國品牌生産,本土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零部件供應商。從這個層面來看,跨界造車的潘日旺,起跑線甚至不如許家印——後者至少還有中國成熟的供應鏈作爲支撐。
但在這個問題的應對上,潘日旺卻與許家印不謀而合。後者在談到跨界造車的時候,概括出 5 句話、15 字的 " 許式真經 ":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潘日旺的做法如出一轍:合縱連橫把架子拉起來,招兵買馬把隊伍建起來,不惜重金把聲勢打出去。
帶着 " 首富 " 光環以及造車新勢力的旗幟,VinFast 很快就牽起了一衆鏈友,有寶馬、博世、西門子、麥格納等國際汽車品牌和制造商,有跨界進軍電動汽車的英特爾,還有中國市場的零部件供應夥伴——國軒高科的電池,行易道的毫米波雷達,華陽電子的顯示系統 …… 去年 10 月,甯德時代也加入了 VinFast 朋友圈,爲後者提供一體化智能底盤。
集結産業合作夥伴之外,潘日旺從通用、博世、霍頓,甚至特斯拉挖來了專家、技術人員、高管,組成了 VinFast 的 " 專業精英 " 團隊,希望以此進一步打消外界對于這家造車新手的質疑。潘日旺對此策略頗爲得意," 按照國際常規标準,造一輛汽車需要 27~54 個月,我們隻需要 18 個月。不是因爲删減了細節或流程,而是我們大量招募專家,與數十家科技公司合作。"
質量如何暫且不提,但速度确實有了。2018 年,VinFast 成立的第二年,就在巴黎車展上發布了新車。這次亮相所花不菲,據說展位價格就高達 500 萬到 1000 萬美元,不僅如此,VinFast 還重金請了貝克漢姆站台。
但對于造車來說,這樣的投入隻是九牛一毛,何況這次奢侈的亮相讓 VinFast 成功吸引了海外目光,爲潘日旺的全球化戰略奏響了序曲。
與中國造車新勢力立足本土市場不同,VinFast 從一開始就把歐美市場作爲主攻方向。根據溫納集團 2023 年半年報顯示,VinFast 已在全球建立了 122 家汽車展銷店,美國、加拿大、德國都有布點,而随着其國際市場版圖的鋪開,潘日旺長袖善舞的本領也得以在更大的舞台施展。
2022 年 3 月,VinFast 宣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廠,預計投資 40 億美元,提供 7000 多個就業機會——适時呼應了美國總統拜登重振美國制造業的經濟戰略,無怪乎後者會在其推特賬号上發文贊許,爲之站台;此後,在兩次向納斯達克遞交招股書又兩次落敗之後,潘日旺通過一家名爲黑桃資本(Black Spade Acquisition)的公司借殼上市,這家公司與被稱爲賭王家族 " 最上進 " 二代的何猷龍密切相關。
這一切都在短短六年間各就各位,VinFast 成功走上了潘日旺苦心鋪就的上市之路;但這也是一條燒錢之路,也是在這六年間,溫納集團在 VinFast 上的總投入超過了 66 億美元。
但潘日旺則将此視爲一個最明智和最重要的投資," 當我們看到電動汽車領域的機會時,我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在溫納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面對現場幾乎全都是有關 VinFast 的提問,潘日旺回應說," 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項目,也可能成爲 Vingroup 最好的項目。"
三、坦途 Or 迷途?
巨額資金助燃,VinFast 這幾年跑得确實不慢。
2018 年推出首款燃油車之後,VinFast 在 2019 年一口氣又推出三款新車型,并借此在 2020 年站上了越南汽車銷量榜第五的位置;2021 年,VinFast 正式推出三款新能源車型,其中 VF8、VF9 都主攻國際市場,并在 2022 年接受預訂。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VinFast 共交付 10.5 萬輛汽車。
相比于恒大汽車止步于千輛的交付成績來說,VinFast 算是佼佼者,但如果站到其他造車 " 前輩 " 面前,就相形見绌了。
一方面,10.5 萬輛中大部分是燃油車,電動車不到 2 萬輛——甚至比不上蔚來、理想的單月銷量,更不用說一個月就賣出 26 萬輛車的比亞迪了;另一方面,當前銷售貢獻主要來自越南市場,而潘日旺心心念念的目标市場——美國、加拿大、法國等,VinFast 則訂單有限,交付問題頻出,口碑也慘不忍睹。
比如在美國銷售的第一款電動汽車 VF8,1 月到 5 月僅登記了 128 輛新車;而在延遲交貨、價格下調之後,3 月份在美國加州開始銷售,5 月就開始召回。一位美國車評人評價駕駛體驗就像 " 一輛距離推出還有一年的原型車,它需要大量的改進工作。最令我震驚的是,這是一輛已經開始上市銷售的、車主們得自己掏錢去買的汽車 "。
市場的冷遇讓 VinFast 的前景更加暗淡。造車本就燒錢,在這方面 VinFast 毫不含糊,僅 2021 年以來的兩年多時間,VinFast 淨虧損就超過 40 億美元。爲了自救,在造車之外,VinFast 不斷拓展摩托車、自行車等産品線,并向售後服務、B2B 服務延伸,但這些小補丁,難填造車的大窟窿。
造血端不易,輸血端的日子也不好過。數據顯示,溫納集團 2022 年的淨利爲 8.5 億美元。爲了造車,這家綜合性集團陸續退出幾個業務闆塊,多數都曾是創收大戶。
比如 2019 年底,溫納集團出售了當時越南最大規模的零售業務,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接受采訪時,剛剛雄心勃勃進軍造車的潘日旺還曾表示," 零售和服務闆塊是主要的營收業務,這些收入可以用來補充新項目的虧損,比如汽車和手機等,所以不會退出。"
不隻零售,2021 年 5 月,溫納集團又退出了智能手機和電視領域;而據路透社今年 3 月的消息,溫納集團正在讨論出售其購物中心業務的股份,尋求引入戰略投資者。
所以面對投資者的疑慮,潘日旺不得不在股東大會上給出一個 " 小目标 ":如果運營 " 平穩 " 并在 2024 年底實現收支平衡,VinFast 可能會在 2025 年後實現盈利。
但造車從來就不乏豪言壯志,事後看來都是畫餅充饑。如今已嚴重資不抵債的恒大汽車,就曾經放言将在 2025 年實現年産銷超 100 萬輛,2035 年實現年産銷超 500 萬輛;公司市值也曾創下 7856 億港元的最高紀錄,但幾乎是頃刻之間,恒大地産業務暴雷,恒大汽車也一蹶不振。
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可能随時降臨。恒大如此,VinFast 又會如何?
危機已經浮現。今年以來,越南地産遇冷、項目爛尾的消息日漸增多。根據彭博今年 6 月的報道,資金問題持續困擾越南房地産行業,目前該國各大建築商已暫停超 1200 個房地産項目,總投資額近 340 億美元。
對于溫納集團來說,就像坐在一個随時會爆的氣壓罐上。在賣賣賣之後,這家公司的支撐性業務變得更加單一,完全依賴于房地産銷售;占比第二的就是包括 VinFast 在内的新業務闆塊——但收入隻是前者的大概 1/10(2023 年半年報),這也就意味着,如果地産業務出現動蕩,不僅造車難以維系,整個集團都岌岌可危——似曾相識的一幕。
一次采訪中,潘日旺曾談到早期創業時的一次慘敗,那還是學生時期,夾克衫進口的生意最初讓他賺了很多錢,但越到後來損失越多,以至于最終讓他背上了 4 萬美元的 " 巨額 " 債務。這次失敗留給他一個教訓,就是一定要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也讓他不再擔心失敗," 我經曆了很多打擊,每一次都讓我變得更聰明。"
打擊确實算不上什麽,尤其在造車這條崎岖颠簸的路上更是如此;曾經的 " 中國首富 " 許家印折戟于此,幾度登頂世界首富的馬斯克也無法幸免——特斯拉不止一次站在破産的邊緣。不過,潘日旺或許要想明白的是,沿着許家印的腳印,能否到達馬斯克的終點?有的打擊,可以成爲最終成功的墊腳石;有的打擊,則敲響了最終失敗的喪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