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韋曉甯
編輯|喬芊
" 我們決定更專注于不斷增長的醫學營養品業務,并逐步停止中國大陸市場的嬰幼兒和兒童營養産品的運營及銷售。"
一周前,雅培中國在其相關官網和公衆号上宣布了這一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洋奶粉巨頭敗走中國 " 的消息傳遍商界。
雅培公告
事實上," 洋奶粉 " 在中國市場的節節敗退早已有迹可循。2020 年,國産奶粉份額整體已超過外資奶粉。2021 年美贊臣大中華區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品業務賣身春華資本,同年金發拉比宣布将蜜兒樂兒乳業 20%的股權對外轉讓。
與其說雅培敗走是奶粉行業 " 國進洋退 " 的裡程碑,不如說,雅培事件隻是個遲來的蓋棺者。
但勝利并非恒久,新的行業轉折點已來:嬰幼配方奶粉 " 新國标 " 将在一個多個月後正式實施,行業門檻将進一步提高。歐睿數據顯示,國内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規模在 2020 年就開始負增長,2021 年市場規模約為 1587 億元,同比下滑 6%。
在價值千億的存量市場中,誰能堅守龍頭陣地,誰會成為下一個敗走者?在可見的未來裡,中資與外資奶粉角力還将持續。
雅培嬰幼營養品業務退出中國市場
雅培 1888 年成立于美國芝加哥,至今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大藥企,位列《财富》世界 500 強企業之中。上世紀 60 年代,雅培進軍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并在 90 年代進入中國發展。
據 " 環球網 "2020 年報道,雅培除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總部之外,還擁有 23 個辦公室、4 家工廠和 3 個研發中心,以及 6000 多名員工。
在中國嬰幼配方奶粉行業,雅培曾一度與惠氏、美贊臣、皇家美素等外資大牌齊名,旗下品牌有菁摯、恩美力、親護、喜康寶、小安素等。歐睿數據顯示,2017 年,雅培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 5.4%,排名第 5。
雅培奶粉産品。圖源:雅培奶粉官網
" 過去數年,我們在中國大陸快速變化的市場上參與了激烈的競争。然而,消費者對嬰幼兒以及兒童營養産品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雅培在 " 退場宣言 " 中陳述道。
雅培的陳述很委婉,但近年在中國市場的被動姿态已十分明顯。
2017 年後,雅培的在華份額開始下跌。據歐睿數據,2019-2022 年,雅培的中國市場份額一路從 4.9%、4.1%降到 3.6%、3.1%。另據尼森數據,2022 年,雅培已掉出中國市場奶粉市占率前十。
業内人士分析,過去幾年,在奶粉巨頭們的激烈厮殺中,雅培的市場策略相對保守,沒能保持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下沉策略也不盡成功。
此外,雅培近年安全事故頻發,影響了在中國市場的聲譽。2021 年,雅培一款奶粉檢出含 " 極微量香蘭素 ",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罰 909.3 萬元;今年 2 月,因杆菌污染事件,雅培全球召回三款嬰兒配方奶粉,中國海關總署發出預警提醒消費者,對于雅培公司旗下部分有關嬰幼兒配方奶粉," 暫不通過任何渠道購買 "" 立即暫停食用 "。
另據 "BT 财經 ",菁摯有機系列占雅培奶粉銷售額的 50%,但目前尚未通過中國嬰幼配方奶粉的 " 新國标 "。這意味着明年 2 月 " 新國标 " 正式實施時這款奶粉将無法在中國市場上出現。
奶粉所在的營養品業務是雅培在診斷、醫療器械之後的第三大業務。雅培财報顯示,2022 年上半年,營養品營收 38.5 億美元,同比下滑 15.9%,是四大業務闆塊中唯一下滑的闆塊。三季度,營養品的國際市場營收 4.7 億美元,同比下滑 2.6%," 受中國充滿挑戰的市場情況的影響所緻 "。
" 國進洋退 " 的階段性勝利
中國奶粉市場從來都充滿挑戰,對中資品牌來說,十幾年前,這個挑戰是安全的戒線與環伺的外資方。
2008 年 " 三聚氰胺 " 事件之前,90 年代開始流行 " 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 " 的口号下,國産奶粉憑借政策利好、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野蠻生長,主導着國内的奶粉市場。
本地化的價格優勢迎上巨大的國人需求,成就了 " 三鹿 " 等國産品牌。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從 1993 年到 2007 年,同類産品中,三鹿奶粉連續 14 年獲全國銷量第一。
" 國産奶粉品牌當時非常強勢,特别是三鹿奶粉,幾乎掌控着國内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定價權,當時外資品牌要上市新産品做定價,都還要看三鹿奶粉的‘臉色’行事。"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向媒體回憶。
2008 年,國産奶粉的信譽與 " 三鹿 " 一起轟然倒塌,工藝和安全标準相對成熟的外資品牌迅速瓜分中國市場,其中就包括雅培奶粉,以及雀巢、達能、惠氏、美贊臣、皇家美素等。國産奶粉不得不退到下沉市場發展。
據中國商務新聞網,2007 年外資奶粉在國内市場的占有率在 35% 左右,到 2012 年,這個數字已接近 60%。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從 2008 年到 2017 年,我國進口嬰幼兒奶粉銷售量量從 4 萬噸增長到 29.6 萬噸。
知恥而後勇,海内外收購優質牧場、穩固下沉市場的同時向高端化進發、投入大量營銷費用重塑品牌形象……十幾年來,國産奶粉試圖一點點收複失地。2015 年,飛鶴提出 " 更适合中國寶寶體質 " 的廣告語,無疑是在向外資奶粉品牌宣戰。
也是在 2015 年,後來被譽為 " 醫藥界變革先鋒 " 的畢井泉上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并在第二年主導發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産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備案制改為注冊制,直接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倒逼大批研發能力弱、實力不足的中小品牌退出市場,
據《新京報》統計數據,2017 年配方注冊實施後的 5 年,國内約 70% 的嬰幼兒奶粉品牌被淘汰或兼并。這為飛鶴、伊利、君樂寶等國産奶粉大廠騰出發展空間,制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與此同時,2017 年開始,我國新生兒出生人口數量下滑,當年不足 1800 萬。嬰配奶粉市場正式步入存量時代,而主戰場在一二線城市的 " 洋奶粉 " 們明顯更為被動。
美贊臣大中華區 CEO 睿恩達(Enda Ryan)曾在 2018 年公開表示,中國 0-3 歲嬰幼兒中約有 990 萬位于一二線城市,3800 萬位于更下沉的市場。礙于海外運輸成本高企、供應鍊完善不足、品牌形象不夠親民等,洋奶粉們的下沉之路并不順利。
可以說,2017 年是中國嬰幼配方奶粉發展的轉折年,雅培奶粉的在華市場份額也是在這一年開始下跌。
2020 年,12 年的艱難追趕後,國産奶粉實現了對外資品牌的反超:中國奶業協會等組織發布的《2021 中國奶業質量報告》顯示,2020 年,國産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占有率達 54%。飛鶴今年财報披露,其市占率已達 20%,是中國奶粉市場的龍頭。新的國産四強飛鶴、伊利、君樂寶、澳優,正在與曾經的奶粉四強惠氏、雅培、美贊臣、美素分庭抗禮。
新國标和新機會
在國産奶粉以 " 農村包圍城市 " 之勢收複市場時,外資奶粉也悄然轉身,在華進行一系列戰略調整。利潔時、金發拉比等巨頭收縮了在華業務,更有繳械者如雅培,直接宣布嬰幼兒和兒童營養品業務全面退出中國。
" 高端化速度放慢、本土品牌帶來的更大競争,短期内預計将減少增長機會。" 利潔時在 2020 年财報中表示。
不過,行業洗牌之際,也有外資品牌憑借戰略調整和本土化操作,在中國市場牢固地保有一席之地。
如 2020 年,在華外資奶粉 " 老大 " 惠氏推出新品牌臻朗,在渠道策略上着力下沉市場。" 為中國寶寶專屬定制的好營養 ",廣告語對标中資龍頭飛鶴,惠氏臻朗的目标是成為 10 億級的大單品。次年,惠氏母公司雀巢決定将大中華大區設置成為獨立運營的大區。
2021 年,新西蘭 a2 牛奶公司和中國牧工商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收購馬陶拉乳業。2022 财年,在進行一系列庫存管理行動後,a2 營收同比增長 19.8%,在華的母嬰店和線上渠道份額創下新高。财報中,a2 指出公司最關鍵的發展重點是 " 充分發掘中國嬰幼兒奶粉業務的潛力 "。
也有人在 " 賣與留 " 之間猶疑。今年 6 月,菲仕蘭宣布保留以中華區等市場為主戰場的高端品牌 " 美素佳兒 ",有消息稱原因可能是入圍的競購者出價未達到預期。不久後,菲仕蘭出售了此前主要生産低線奶粉産品的秀水嬰幼兒奶粉工廠,接手者為伊利。
嬰幼兒市場存量時代,在與外資品牌的角力中,中資奶粉鉚足了力氣向高端市場進發。飛鶴開拓着 " 星飛帆 " 高端産品矩陣,伊利收購高端品牌澳優,昔日的平價品牌君樂寶也化身高端支持者,推出優萃有機奶粉等超高端産品。
也許國産奶粉份額反超與雅培退出等事件,的确宣告了奶粉業 " 國進洋退 " 的階段性勝利,但新一輪行業洗牌也将到來。
2021 年 3 月,嬰幼兒配方奶粉 " 新國标 " 發布,對所有主要添加物進行了嚴格的上下限規定,将在 2023 年 2 月正式實施。這意味着 2017 年首批通過配方注冊的産品需重新遞交申請,否則将退出中國市場。
據《中國商報》,目前近百個乳企的近 300 款産品已通過 " 新國标 ",而與國内企業相比,海外産品通過二次配方注冊的時間周期更長。
海通國際分析師指出,預計無法通過新國标的廠商約占中國市場 10%-15% 份額,對應 160-240 億元的銷售額。這其中,可能就包括了主動全面退出者雅培。
熟悉的準入門檻提高,熟悉的彎道超車機會。這一次,落敗退出的還會有誰,奮力而起的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