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4 系列賣 " 爆 " 了!
根據博主 @數碼閑聊站 的爆料,小米 14 首銷 5 分鍾就已是小米 13 首銷總量的 6 倍,在京東上,小米 14 首銷當天銷量超過 iPhone 15 Pro,打破了平台近一年新機首銷紀錄。
小米 14 系列如此亮眼的銷量數據,估計很多小夥伴都沒想到吧,老狐也沒想到,畢竟小米 13 已經很優秀,小米 14 首銷表現幾乎碾壓了前代,還是挺讓人意外。
但仔細想想,一切又挺合理,小米 13 的成功幫助小米攢下了更多口碑,消費者更期待小米 14 。
小米 14 系列軟硬件也沒有讓人失望,全新的小米澎湃 OS,首發骁龍 8 Gen 3,小米 14 還是安卓中少有的小屏旗艦 ……
新機的高銷量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小米 14 身上,還有一個硬件是老狐關注的——那顆 " 光影獵人 " CMOS。
發布會上,小米重點宣傳了 " 光影獵人 900" 的表現,但沒有提及索尼,畢竟,小米旗艦的 CMOS 之前大多來自索尼。
老狐的同事,果子在寫發布會時也寫錯了信息,把它誤認爲索尼的傳感器。
事後,經過數碼博主爆料,大家才知道 " 光影獵人 900" 這顆 CMOS 是國産的豪威 OV50H。
近日,微博博主 @定焦數碼 發博透露了更多關于豪威的産品信息。
國産手機産商對豪威 OV50H 表現非常滿意,随着小米 14 的熱銷,該産品被瘋狂加單,目前已經供不應求。
除了小米,華爲等國産廠商也将全面采用豪威系列産品,此舉有可能讓其在三年内全面超越索尼。
豪威将在年底發布 OV50K 在内的高端新品,一英寸主攝,從參數來看,會比索尼 IMX989 強很多。
而接下來,後續國産手機廠商可能都會采用豪威 CIS 全家桶(主攝、潛望長焦、廣角、前置等),全面替代索尼 CMOS 傳感器。
國産 CMOS,也要站起來了?
豪威是誰
喊了這麽久豪威,有人會問,豪威誰呀?怎麽聽着不像中國的名字?
恭喜,你猜對了一半。
豪威的英文名叫 "OmniVision",是目前和索尼、三星三分天下的 CMOS 市場玩家之一。
1995 年,它由幾位華人留學生在美國矽谷成立,2000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并在 2007 年成爲最早的蘋果鏈企業。
這家年輕的企業,成功地将 CMOS 工藝(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取代了傳統高像素、高生産制造難度的主流 CCD(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的地位。
*CMOS 傳感器
2016 年,豪威被中資财團私有化收購。
2018 - 2019 年,以半導體分銷業務起家的韋爾股份收購豪威科技 100% 股權。
所以說,現在的豪威,是名副其實的國産廠商。
那豪威是靠什麽策略打下自己江山的呢?
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公司 CFO Anson 總結出幾點:
首先,豪威的經營策略一直很堅定。沒有自己的工廠,沒有大額的固定資産投入,隻做研發、設計,将制造等環節外包給供應商,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經營模式。
其次,因爲豪威沒有工廠,隻有技術,所以關鍵是人才。豪威不斷通過各種方法,把有經驗的員工留下,這是豪威這麽多年仍然存在,還能有競争力的原因。
之後就是規模經濟 ( Economic Scale ) 。從上遊市場來講,豪威的交易量很大,去找工廠談判時,不太容易被拒絕,成本也可以做很低。從下遊市場來講,OPPO、小米、vivo 等大廠,也都願意跟豪威這樣的大廠合作。讓小公司很難進來競争。
*iQOO 12 潛望式長焦也将采用豪威 OV64B 傳感器
這裏老狐科普一下,芯片産業鏈中主要的 3 類公司。
産業鏈最完整的是 IDM (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 ,即垂直整合制造商,從設計、生産、封測、銷售都是一手包辦。現在的 CMOS 行業老大索尼就采用的這種模式。
其他兩類分别是 Fabless 和 Foundry。
Fabless 爲半導體制造商,主要負責 IC 設計及銷售,也就是豪威的模式,它設計出來的電路,要想進一步完成生産,就需要找到下遊廠商,即 Foundry ( 晶圓代工廠 ) 完成封測、生産。全球第一家 Foundry 企業就是大名鼎鼎的台積電。
豪威的勝利、陷落與再戰
看了前面一段,你會說,哇,原來豪威這麽厲害!
也對,也不對,因爲你隻看到了他光鮮的一面,沒有體會他面臨的挑戰。
2000 年豪威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同時,當時的頂流索尼放下了看家的 CCD 轉向豪威引領的 CMOS 市場。
*CCD 傳感器
但轉型十年後,一直到 2010 年,索尼在 CMOS 市占率也僅有 7%,新秀豪威的市占率,卻已高達 50%。
但商場如戰場:2011 年 10 月,蘋果推出 iPhone 4S,大幅減少豪威的供貨占比,轉而扶持索尼,助其成爲蘋果 CMOS 一供。
2013 年,索尼又研發出更先進的堆棧式 CMOS,趁着豪威還未實現技術追趕,讓工人加班加點生産,進一步坐穩了蘋果 CMOS 一供的大哥地位。
從 iPhone 6 開始,所有型号的 iPhone,無論前後攝像頭,蘋果全部采用索尼 CMOS。而此後的 2018 年,蘋果官宣果鏈不再包括豪威。
公司 CFO Anson 坦言,彼時,豪威技術确實有些落後了。與此同時,面對萬人空巷搶蘋果的高漲需求,豪威 Fabless 經營模式導緻其産能早已跟不上蘋果前進的步伐。
就在這幾年間,豪威市占率從老大滑落到老三,索尼搶到豪威之前的高端市場客戶,市占率高達 40% 以上。
而三星趁索尼和豪威纏鬥時,憑借着自身終端支持,和最新的 ISOCELL 技術,從兩大巨頭地盤中,擠占了 20% 份額。
* 三星的 IOSCELL 傳感器
不過豪威不停地在努力想辦法追趕。
最近幾年,以三星爲首的傳感器廠商,祭出了 " 小像素 " 的技術路線,以更高的像素,利用性價比路線抄到了索尼後路。
在這一趨勢下,三星和豪威,先後将像素做到了 0.8 微米以下,讓同樣尺寸的傳感器,像素數量驟然上升,以前隻能做到 2000 萬、或者 4000 萬的傳感器,一下拉到了 6400 萬,甚至一億的像素。
* 主攝采用三星 CMOS,像素達到一億的小米 10
這下手機廠商有了新的營銷方向:3000 塊買的手機,比蘋果的像素還能高出幾倍。
事實上,2020 年三星第一次将像素做到了 0.7 微米。
2021 年,在三星、索尼和豪威三家公司中,豪威是第一個可以把單位像素尺寸做到 0.61 微米(像素尺寸越小,像素越高)。
另一方面,CMOS 乃至整個半導體産業的格局也正在發生變化。晶圓代工廠大佬台積電的誕生,及其在産能和工藝水平日益靠前,讓 10 年前索尼 IDM 具備的優勢慢慢消退。如今,索尼的工藝水平已經開始追不上台積電。
所以在 CMOS 生産環節,豪威跟索尼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爲豪威追趕索尼提供了可能性。
而更關鍵的,就是豪威對中國内需市場潛力的認可與關注。
豪威認爲跟着中國市場就可以壯大,過去十年,中國的手機廠商,比如華爲、榮耀、小米、OPPO、vivo 逐步發展起來,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在不斷提高,豪威一直跟它們合作,市場占有率也就跟着提高。
而如果真如前面博主所言,一衆國産廠商會用選擇豪威逐漸放棄索尼,那未來豪威的重新崛起也許指日可待。
豪威的未來
但仔細想想,華爲這樣的大廠恐怕早晚要成爲半導體大廠;而一輪輪新浪潮下,手機終端也未必能永遠是消費者的心頭好。
半導體咨詢機構 Yole Intelligence 預測,實際上,相對于汽車、安全和工業 CIS 份額的日益增長,移動 CIS 市場的份額将相對下降。
下一個風口,存在于更高端的 CIS 産品和新的傳感器市場機會。比如,車内、監控和 ADAS 應用推動了汽車攝像頭的大幅增長。
好在豪威的業務領域很廣,不僅手機、安防、汽車等領域都囊括在内,這些多元的産品讓豪威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豪威 CMOS 在汽車上的應用
如果說智能手機的火熱,讓索尼擺脫豪威,打入蘋果供應鏈,一舉成爲 CIS 領域霸主。
當下,小米華爲等國産手機廠商的力挺,與新能源汽車的熱潮都是擺在眼前的大利好。那這次,豪威能否撼動索尼地位,浴火重生呢?
參考資料:
手機中國:曝華爲小米選擇力挺國産 CMOS 廠商豪威 全面替掉日本索尼!
IT 之家:索尼唯一正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機 CIS 傳感器出貨量 20 億:同比下降 14%
華經情報網:2023 年全球及中國 CMOS 圖像傳感器行業現狀及競争格局分析,智能手機依然将是 CMOS 圖像傳感器最大市場
半導體産業縱橫:CIS 芯片的 " 黎明前夕 "
遠川科技評論:CMOS 浮沉:從雙雄纏鬥到國産替代
巴倫周刊:豪威科技 CFO 專訪:比肩索尼、三星,OV 如何站上 CIS 芯片第一梯隊
編輯:l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