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了行政夾克和白襯衫,頭發梳成了三七分,拿起保溫杯,久未露面的胡歌搖身一變,成了光明縣縣長。
不是他真的進入了體制内,而是他主演的新劇《縣委大院》終于播出了。
他上一次在電視劇裡演男主,還要追溯到 2017 年的《獵場》。
多年後再度回歸小熒幕,胡歌聯手的也是老熟人。
這部新劇的導演之一,正是曾執導過《琅琊榜》的孔笙。
看到孔笙兩個字,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縣委大院》是哪家出品的劇集了。
看上去,正午陽光這家 " 爆款劇工廠 ",又要出大招了。
隻看陣容,也确實像是大招。
除了孔笙和胡歌這對黃金搭檔,《縣委大院》中還雲集了一群觀衆熟悉的面孔。
有人戲稱看劇的過程就是認明星的過程,仿佛穿越回到了當年看《建國大業》的時候,絕非誇張。
縣委班子裡,除了縣長胡歌,演縣委書記的是黃磊,演縣委副書記的則是吳越,劉濤職位低一些,是縣委宣傳部部長。
至于那些常年出沒于正午劇集的熟臉配角,更是數不勝數了。
能把這麼多人攢在一起,至少說明正午陽光這次的野心不小。
但是,有了好導演和好演員,還得有好劇本。
看到《縣委大院》的劇名,我相信很多觀衆都會想到 2017 年的超級大爆款《人民的名義》。
同樣是官場題材,同樣是主旋律大劇,它能像《人民的名義》那樣精彩嗎?
能不能那樣精彩先不說,但顯然《縣委大院》和《人民的名義》在類型和風格上都有着巨大的差異。
抛開題材,《人民的名義》本質上是部權謀為主懸疑為輔的類型劇。
它有環環相扣的懸念,有層層揭開的陰謀。
換句話說,《人民的名義》能大火,除了老戲骨們的精湛演繹居功甚偉,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它有着極強的戲劇沖突。
反貪劇,打蒼蠅打老虎,這都是觀衆喜聞樂見的内容。
但《縣委大院》沒有 " 反貪 " 這個得天獨厚的主題。
《縣委大院》并沒有特别明确的類型框架,非要類比,可能和扶貧題材的《山海情》有些許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
這部劇乍一看也并沒有特别明确的主線,非要給故事做個梗概,一句話來說就是,光明縣迎來了新縣長,新縣長需要解決諸多問題。
換句話說,它拍的是縣委大院的辦公日常。
這可不好拍。
如果是情景喜劇倒還罷了,在辦公日常裡編段子抖包袱,倒還比較合适。但一部嚴肅的正劇,要想把瑣碎的辦公日常拍得有意思,就得下大功夫了。
目前來看,《縣委大院》交出的答卷我能給到六分左右。
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也有亮眼的地方。
先說優點。
這部劇最大的優點,大概就是寫實。
不隻有一個在體制内工作過的觀衆表示,下班看《縣委大院》就仿佛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加班。
外在上處理得精良,是肉眼可見的,從縣委辦公室到拆遷現場,《縣委大院》都做到了完整還原現實生活,這一點上,正午的把關沒得說。
深入到劇情上的細節,這部劇也有着強烈的寫實感。
最明顯的,是一些對官場角落的側寫。
比如,張新成飾演的新人公務員剛入職,同事就在食堂給他教起了 " 縣委稱呼法則 ":
常務縣長不能稱其為縣長,而要叫常務;副書記兼副縣長得稱書記;常委必稱常委;縣長助理應該被稱作縣長。
這裡當然是諷刺,但也是對現實中阿谀奉承之輩大搞官僚主義風氣的諷刺。
有了這樣的諷刺,觀衆才會覺得《縣委大院》并不懸浮,真正有和現實接軌的地方。
再比如,前幾集中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梅縣長苦口婆心勸村民遷墳,不是艾書記和油坊老闆娘對話恩威并施,而是已經退休的老書記成了釘子戶,明知不占理,卻以積威壓人,在老部下們面前看似态度溫和,實則極為強硬。
這一處,是全劇目前戲劇沖突較為強烈的地方,作為觀衆,我們想看到縣領導們如何處理這個刺手的問題,原因很簡單,現實中存在類似的問題,也同樣很難得到妥善的解決。
劇集中也反應了很多現實中政府辦公會遇到的難題,比如拆遷問題、環保問題、數據作假問題等等,但正面的大書特書,反倒不如一些看似一筆帶過的側寫更加精彩。
這也就說到了本劇目前呈現出的缺點。
略顯散亂而平淡。
散亂,是主線劇情不明确。人物衆多,但大多不夠立體,隻有臉譜化呈現。劇情信息量不小,但處理問題如走馬觀花,并沒有讓觀衆看到太多想要看到的細節,工人上訪,這是尺度不小的重頭戲,但草草了之,村民遷墳,本該塑造出更加有血有肉的村民形象,但刻畫不夠。
最令人想吐槽的是劇中胡歌和萬茜的感情戲,老實說,穿插在其他劇情裡顯得很突兀,非得給縣長夫人加戲,真不是很有必要。
平淡,則是戲劇沖突不強烈。我前面說了,拍辦公日常,拍不出深水炸彈的效果,不能做到每場戲都暗藏玄機,就很容易讓觀衆産生一種看 "沒有笑點的春晚小品 "的錯覺。
" 真實 " 當然是優點,但既然是電視劇,它本來就是假的,否則,給觀衆看真實的會議記錄不比看劇更真實嗎?但觀衆會對真實的縣委會議錄像産生興趣嗎?
戲劇不強烈的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是這部劇缺乏足夠明确的反派形象。
全員偉光正,人人鞠躬盡瘁,大家各有各的好,但看了半天,就沒發現一個壞人。
《人民的名義》最精彩的角色是祁同偉,《破冰行動》最好看的戲份則發生在塔寨内部,那《縣委大院》要想出彩,就不能隻靠一群完美的好人。
幾個本質不壞的 " 刁民 ",可不能被看作是足夠撐得住場的對立面。
但是,這部劇也确實很難塑造出足夠有說服力的反派。客觀原因,不可忽略。
說到角色,就得說說演員。
作為一部群像戲,演員的表演也是重中之重。
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觀衆看這部劇就是沖着胡歌和一衆戲骨來的,對于這些觀衆來說,看劇看的就是飙戲,劇情好壞甚至都被放在次要位置了。
在我看來,演員們的表演上,也是有人平庸有人出彩。
胡歌的表現四平八穩,角色與他足夠适配,演技越來越成熟的他處理這個角色也并不顯得太過費勁,但要說有多麼亮眼,還需要更高光的瞬間。
這麼來形容胡歌的表演吧。
胡歌把縣長這個角色演得很好,但他沒有做到讓人覺得他就是縣長本人。
被诟病較多的大概是飾演呂青山書記的黃磊。
這其實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黃磊的演技很差嗎?那倒真不至于。但觀衆看到他那張臉聽到他說話,自然而然地就會出戲。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觀衆看了四五集,也還沒能接受他是縣委書記呂青山而不是總在各種綜藝裡出沒的黃磊老師。
覺得黃磊出戲,原因很簡單,一是黃磊上的綜藝太多了,觀衆對這張臉太熟悉了,他作為明星這個身份,越來越淩駕于演員身份了。
二是黃磊近些年演戲有些固化,用大家常說的話就是,黃磊都快把黃磊演包漿了,各種好爸爸好老師角色,一說話也總是同一種腔調,觀衆看習慣了,甚至都看膩了,冷不丁見他一本正經地演起了縣委書記,一時半會還真适應不過來。
表現特别出彩的演員,我提三個。
一是王骁。
王骁演城關鎮黨委書記喬勝利,這是個基層領導,工作最辛苦,又出力不讨好,王骁把喬勝利那種風塵仆仆的疲憊感和受着夾闆氣卻不得不忍耐的委屈感都诠釋得活靈活現。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喬勝利下班回到家中,老婆孩子都回了娘家,自己家的玻璃還被人砸碎了,又累又餓又氣時煮了盤速凍餃子,卻又發現盤子裡還有玻璃的碎渣。
這段戲沒什麼台詞,王骁卻用精準的表演把喬勝利這個角色立起來了,他那張臉和喬勝利衣服上的皺褶,都是全劇最亮眼的地方。
二是尤勇智。
這位原名的尤勇的老戲骨在任何劇裡都稱得上是燭照全場的存在,《縣委大院》裡,他演懂法守法又積極組織群衆向政府維權的醫院退休職工,那副自信又世故,正直又狡黠的面孔,被他演得出神入化,和王骁演的喬勝利對戲是一個狀态,和胡歌演的梅縣長對戲是另一個狀态,分寸的拿捏,也精準極了。
三是孫淳。
能在《縣委大院》裡看到孫淳,也是一大驚喜。昔日的袁大總統 " 屈尊 " 到光明縣做了已經退休的老書記,卻風采絲毫不減當年。
在自家的小院裡,老書記寫字養花,一幅頤養天年的做派,但他始終關注着政局,并且對縣委大院保持着一定的影響力。這位老書記說話滴水不漏,每句話都正确無比,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卻堅定如鐵,成了最難辦的釘子戶之一,這樣的硬茬的角色,也隻有讓孫淳這樣實力夠硬的演員來演,才有說服力。
他的演技功底有多深,隻需要欣賞他和黃磊的那場對手戲就行了,曾經的老下屬請他喝酒,名為叙舊,其實是探他的口風,他雖然認為自己穩居上風,但也有幾分忐忑,這場戲,孫淳把角色需要诠釋出的狀态都呈現出來了,相較而言,黃磊的表演就顯得比較缺乏細膩度了。
總得來說,大多數演員的表現都很靠譜,戲骨們還是拿出了真本事的。
話說回來,我們也不能對《縣委大院》有過分高的要求。
它可以成為爆劇,但很難成為神劇。
畢竟,作業這東西,本來就不可能寫成藝術品,給作業打分和給藝術品評級,必定要依照不同的标準。
END
編輯 / 重案組之虎
商務 / 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