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以價換市、透支續命,已無退路的零跑,隻能 " 一條路走到黑 "。
作者丨張之棟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靳鵬輝
還有比賣車更難的事嗎?2023 年的汽車市場,處處彌漫着哀傷氣息。造車新勢力也好,傳統汽車品牌也罷,都不得不面臨一個殘酷的事實——消費者,不想買車了。
3 年疫情,疊加經濟周期下行,消費者們的需求,降到了冰點。
如此大環境下,汽車市場必然是首當其沖。而當消費者們開始 " 持币觀望 ",剛需不再剛需,如何刺激汽車消費,進而保住自家 " 蛋糕 ",也就成爲了衆多車企頭疼不已的難題。
事實上,如果因爲市場環境不好,大家都遭受創傷,問題并不大。但問題在于,總有佼佼者,能夠打破困局,甚至賣了更多的車,進一步侵吞掉市場份額。此消彼長之下,那些無動于衷者,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回顧今年上半年," 價格戰 "3 個字如陰霾一般,籠罩着整個汽車市場。而當特斯拉、比亞迪先後掀起大降價浪潮時,其結果已經注定——沒有人能夠躲過這一 " 刀 "。
傳統燃油車以雪鐵龍爲首,開始降價自救,12 萬的 C6,帶給法系車難得一見的高光。面對傳統車企的激烈反撲,諸多新能源汽車品牌也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複雜市場環境下,那家造車新勢力,迎來可能是近三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決定。
以價換市,零跑賭對了時機
今年的價格戰,來得猝不及防。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本來各品牌都已經找好理由漲價,卻被特斯拉與比亞迪聯手,整破了防。顯而易見,頂着二線造車新勢力帽子的零跑,正是其中受傷的一員。
雖然不想承認,但從交付量上來看,零跑今年前 3 個月的表現,屬實有些慘不忍睹:1 月份,交付 1139 台,同比下滑 85.9%;2 月份,交付 3198 台,同比下滑 6.9%;3 月份,交付 6172 台,同比下滑 38.6%。
而根據零跑汽車今年第一季度财報顯示,報告期内,零跑汽車共交付 10509 輛車,相較去年同期的 21579 輛下滑 51.3%,營收爲 14.43 億元,同比減少 28%,環比減少 52%。
"2023 年第一季度我們主要進行了 2023 款車型的生産導入,新車型 2023 年 3 月中旬開始交付。"
面對今年第一季度的慘淡成績,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朱江明這樣解釋道:
" 在新車型上市之前,我們同時對老車型的銷售和生産進行了調整,疊加春節假期及有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府補貼取消影響,2023 年第一季度的車輛交付數量有很大下降,這也導緻 2023 年第一季度的财務數據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下降。"
雖然理由充分,但殘酷的市場,并不會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就輕易傾斜于某一方。身處亂流、無路可走的零跑,隻能孤注一擲,賭上一把——以價換市。
總之一句話," 價格,價格,還是價格 "。3 月 1 日,2023 零跑新品發布會正式舉辦,一口氣換新 4 款車型:2023 款 C01、2023 款 T03、2023 款 C11 純電,以及 C11 增程版。
在這其中,承擔 " 全村人希望 " 的 C11 增程版,将價格直接打到了 14.98 萬元,直入傳統燃油車主流市場。
對此,朱江明言簡意赅地說道:" 當前占據 15-20 萬元價格區間的主力軍仍是傳統燃油車,零跑汽車要做的就是搶占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做到電車比油車更便宜。"
破釜沉舟的零跑,終究迎來了一個好結果。從 4 月份開始,零跑的月度交付量,就開始節節攀升。5 月、6 月連續兩個月份,更是交付突破萬台,将蔚來和小鵬等強勢造車新勢力,甩到了身後。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零跑 6 月份交付的 13209 台新車中,C 系列車型交付 11600 台以上,占比超過 87%。
事實上,正是這一系列好的市場反應,證明零跑憑借更快、更早、更及時的壯士扼腕,創造了以價換市的階段性勝利;而且更是一改此前零跑以 T03 小車 " 沖量 " 的尴尬局面,實現了從 10 萬級以下到 15 萬級以上主流售賣車型的跨越。
但,這并不意味着畢其功于一役;零跑的未來,也不會就此高枕無憂。
降價透支,虧損何時能休?
" 價格戰打來打去,想找死的企業就早點降價。"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一如既往地直率,甚至公開場合炮轟價格戰。畢竟位置不同,角度不同,以廣汽與零跑的體量相比,真的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按照曾慶洪的說法,降價求生的零跑,卻有 " 找死 " 的嫌疑。但站在零跑本身的立場上,隻能說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而不難預見的是,今年下半年的零跑,即将迎來更大的危機。
首先需要注意的便是,零跑 " 外患 " 來襲。
" 做用戶代工廠 "" 選車看零跑,價值有參考 " 等,零跑喊出諸如此類的口号,歸根結底還是主打的一個性價比。而這其中,零跑 C11 增程版的角色,舉足輕重。但是不巧,此時此刻的它,迎來了一大勁敵——深藍 S7。
同樣的增程車型,相近的價格," 貼臉 " 競争的深藍 S7,足以帶給零跑巨大的壓力。要知道,C11 車系已經占到了零跑總銷量的 7 成,如果被深藍 S7 搶走一部分用戶,無異于釜底抽薪。
而且更爲棘手的一點在于,深藍有長安汽車作爲靠山,後續用車問題,哪怕深藍倒閉,也有地方可以解決,不足爲慮。相對比而言,消費者對于零跑的顧慮,就要多上許多。
當然,零跑作爲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實力不容小觑。其掌舵人朱江明,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2023 年,零跑就能實現毛利率爲正 "。可不應忽略的是,零跑的 " 内憂 " 依舊存在,尤其是此番大打價格戰之後。
根據零跑 2022 年财報顯示,零跑總營收 128.85 億,淨虧損 51.09 億。具體到銷量方面,零跑在 2022 年,共銷售了 111168 台車,實現了 154.1% 的增幅。但按此計算,零跑每賣出 1 台車,就要倒貼 45876 元。
到了今年,受大環境影響,零跑不僅銷量波動明顯,利潤空間更是被進一步壓縮。就算 " 全棧自研 "" 削減配置 " 等方法,能夠進一步降本增效,也很難彌補上日益擴大的 " 大窟窿 "。
事實上,零跑并沒有坐以待斃。
除了已經上市的零跑 C11 增程之外,C01 增程也将于今年 8 月份推出。此外,零跑全新 B 平台首款車型,計劃于 9 月慕尼黑車展亮相。
據稱,從 B 系列産品開始,零跑 C、B 産品線的每一款産品,都将同步發布增程版和純電版本,且實現同時發布、同時交付。
不難看出,除了現有的 C01、C11 車型之外,接下來的 B 系列車型,會進一步成爲零跑品牌向上的主力軍。如此雙産品線布局,C 系列車型走量,保證市場份額;B 系列車型向上,扭轉品牌形象,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但是哪怕計劃缜密,零跑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錢從哪來?
今年第一季度,零跑營收 14.425 億元,同比減少 28%;歸母淨虧損 11.33 億元,較去年同期 的 10.422 億元,進一步擴大。第二季度開始,零跑正式加入價格戰," 越賣越虧 " 魔咒下,其虧損可想而知。
變革期的汽車市場總是變幻莫測,沒有人知道,這場 " 戰争 " 會以什麽樣的方式收場。
現在擺在眼前的是,零跑确實通過以價換市的方式,度過了上半年危機。但漏洞也正是此處,降價透支了品牌力、生命力的零跑,又該如何應對下半年的内憂外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