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 洲
編輯 / 劉寶華
設計 / 趙昊然
降價。
電池 " 一哥 " 甯德時代在 2023 年開春賭了這個決定。
喜歡下象棋的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出了一招鐵門栓。這是象棋最基本的殺局之一,進攻方在中炮的牽制下,利用車或兵對底線發動進攻,有時需要露帥助攻。
汽車商業評論從某車企處獲悉,近期," 賭性堅強 " 的甯德時代今年開局先下手爲強:壓锂價,綁車企——主動提出新的價格協議,讓利理想、蔚來、極氪等重點客戶主機廠,鎖定長單。
甯德時代讓利車企的方式,是從上遊锂礦 " 省錢 " —— 50%(該比例會動态調整)的電池按照 20 萬元 / 噸的碳酸锂原材料價格計算,其餘按照市價計算,差價返還主機廠。接受了讓利的主機廠,三年内采購的電池比例不低于 80%,第 4-5 年的供貨量不低于前一年。
電池老大帶頭降價的核心點在于:将 20 萬元 / 噸碳酸锂價格作爲一個重要的計算指标,高于 20 萬元 / 噸的部分,甯德時代和主機廠大約各承擔一半,一起把锂價打下來。
目前,電池級碳酸锂價格約爲 44.2 萬元 / 噸。
甯德時代壓低锂價的底氣,一方面是作爲采購體量足夠大的大客戶同步與锂鹽廠談判,将年内的采購價談到 30 萬元 / 噸以下,另一方面,是甯德時代自己的锂礦開始放量,能夠緩解供應緊張。
知情人士對汽車商業評論記者稱,在動力電池産量和産能都已有較大過剩的情況下,今年競争會更加激烈,不排除有打價格戰的可能。
即使打起價格戰,利好的還是龍頭廠商。
锂價返利
作爲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也是成本最高的零部件,電池廠商醞釀的這輪降價與最近的車企降價潮有關。
随着特斯拉率先降價,國内新能源車企開打價格戰。
目前,小鵬、AITO 問界、埃安等車企陸續跟進,飛凡變相降價,就連價格向來堅挺的日系車豐田,純電 SUV bZ4X 全系車型也降價 6 萬元。
今年,施行了 14 年的新能源汽車 " 國補 " 退出曆史舞台,車企廠商在補貼退坡的前提下,紛紛漲價,上調區間在 0.2 萬 -1 萬元之間。
但是特斯拉這條鲶魚改變了風向。
自 2022 年 10 月 24 日起,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連續三次降價,目前起售價分别是 22.99 萬元和 26.19 萬元,下探了 3.6 萬元和 2.7 萬元。
盡管如此,特斯拉魔鬼般的成本控制能力,仍然在 2022 年保持了高達 25.6% 的毛利率。
一位業内人士曾對汽車商業評論記者表示,特斯拉此輪國内降價是爲了達到供求再平衡。2022 年 11 月、12 月的疫情風控以及放開之後的短暫混亂,造成新的産能釋放,生産的車沒能賣出去,等待期在縮短,庫存在增加。
該人士稱,對特斯拉來說,利潤空間相對肥厚,即使降價後,在中國仍有大約 20% 的毛利率,有足夠的空間支撐降價。
但自主品牌或者中國車企是否能夠跟進,取決于各家的成本控制能力。" 還是有很多企業本身在虧損的狀态之中,從邊界的貢獻來說,也不一定吃得住那麽大(幅度)的降價。" 該人士稱。
在這種情況下,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車企要降低成本,從占據成本 40%-60% 的電池着手,産業鏈上采購方和供應方在重新談判去年已簽署的協議,車企總體要求不是縮量就是降價,或兼而有之。
2022 年,制造電池的原材料碳酸锂飙漲,從 1 月的 28 萬元 / 噸上漲到年末最高接近 59 萬元 / 噸,上漲了逾 110.7%。
圖源:野天鵝 data centre
業内人士稱,碳酸锂的狂飙,讓每一輛電動汽車 2022 年平均多攤了 1.5 萬元的成本。
如果按照 20 萬元 / 噸的碳酸锂價格生産電池,車企能夠爲每輛電動汽車節省 3 萬元左右成本。
這多少能夠對沖國補退坡和被動降價帶來的損失。
從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汽車産業鏈上市公司公告來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價格暴漲的原材料讓上遊锂礦企業的報表最好看,吞噬了甯德時代等電池廠商和車企的利潤。
以天齊锂業爲代表的上遊锂礦全員狂賺,利潤增幅都是 3 倍起跳;甯德時代算電池企業中最能打的,預計 2022 年淨利潤 291 億元 -315 億元,同比增長 82.66%-97.72%,億緯锂能、國軒高科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幅度比不上上遊礦企,而孚能科技卻預計虧損 7.9 億元 -9.2 億元,虧損同比收窄 3.34%-17.08%;車企則有盈有虧,比亞迪預計淨利潤達 160 億元 -170 億元,實現同比增長 425.4%-458.3%,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實現正增長,北汽藍谷和賽力斯則虧損加大。
從毛利率來看,根據 2022 年三季度财報,锂礦企業在 55% 以上,電池企業在 10% 左右,甯德時代最高,達到 18.95%,主機廠情況各異,比亞迪最高爲 19%,有些爲負。
作爲帶頭大哥的甯德時代此時出手降價,無疑是順勢,并且占得先機:它從分食了電池和車企利潤的锂礦入手,壓下锂礦價格,以此讓利給車企。在讓利給車企的同時,跟車企鎖定長單,有力回擊這兩年瘋狂争奪客戶的二三線小兄弟們。
此舉一箭雙雕。
主動調整
甯德時代主動調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得不爲之。
今年 1 月,電池廠商的産量和裝機量雙雙下降。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的數據,1 月國内動力電池産量 28.2GWh, 同比下降 5%,環比更是下降 46.3%。1 月的裝機量爲 16.1GWh,同比下降 0.3%,環比下降 55.4%。
甯德時代以 7.17GWh 的裝機量位居國内第一。雖然仍舊穩坐龍頭老大位置,但比亞迪等電池廠商的擴張,擠壓了它的市占率。
1 月甯德時代的國内市場份額爲 44.41%,比亞迪以 5.51GWh 的裝機量緊跟其後,市占率爲 34.12%。二者的差距隻有 10 個百分點。
而去年 12 月,甯德時代以 17.89GWh 的裝機量占 49.49% 的市場份額。比亞迪的業績是 9.36GWh,市占率爲 25.9%。一個月時間,比亞迪把差距從 8.53GWh 縮到了 1.66GWh。
作爲三元锂和磷酸鐵锂雙技術路線的頭号老大,1 月當月,甯德時代磷酸鐵锂的裝機量被比亞迪反超。
根據前述知情人士的調研,2 月第 1 周(2.1-2.7 日),9 家車企共計交付 4 萬 -5 萬輛,新增訂單 5 萬 -6 萬輛,周交付量低于新增訂單量,是由于去庫存的需要。
該人士預估,電動車庫存大概超過 130 萬輛,其中不到 20 萬輛作爲庫存在整車廠的倉庫裏,110 多萬輛在包括 4S 店在内的流通環節。
再根據其對電池産業鏈上電解液排産情況調研,他認爲去年中國市場可能多生産了 200GWh 的動力電池,已經裝機的有 60-65GWh,對應多生産的 130 多萬輛電動汽車;作爲電池廠庫存的有 60-70GWh,剩下的 70 多 GWh 大概率在整車廠的倉庫裏。
車企去庫存,會減少電池訂單,目前不斷下滑的碳酸锂價格也從側面印證了該判斷。
車企壓縮訂單,競争對手又在狂飙,甯德時代隻有降價。
一位網友評價道:" 如果 C 公司(指代甯德時代)不降價,幫助和自己深度綁定的車企扛過來,那動力電池很大份額會被比亞迪吃掉。市場份額總共就那麽大,你多了,他就少了,以後還怎麽辦,所以必須降價和隊友站一起。"
降價的刀刃,也隻能向上遊切。
2022 年碳酸锂價格飛漲,讓甯德時代在上半年對大客戶累計漲價了 20%-40%,且建立價格聯動機制。
不過,也有知名券商分析認爲,甯德時代 " 锂價返利 " 針對的隻是 4 家大客戶,包括兩家新勢力和兩家建有合資電池廠的車企。這四家企業對甯德時代的采購量今年預計爲 60-70GWh, 對應的碳酸锂需求約爲 4 萬噸。
随着甯德時代自有的江西锂礦開始放量生産以及資源回收,碳酸锂增量約在 3 萬噸以上,正好用來返利,成本與售價打平,不折損利潤。
爲什麽是 20 萬元 / 噸
爲什麽甯德時代要把碳酸锂價格限定在 20 萬元 / 噸?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亦在 2 月 17 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表示,今後比較合理的價格平衡點可能在 20 萬元 / 噸左右。
歐陽明高說:" 太低的锂價,電池回收就無利可圖。所以要想把電池回收發展起來,锂價不能過低。"
甯德時代自己有锂礦,也布局了電池回收。
爲解決上遊原材料制約,電池 " 一哥 " 一方面在國内外上遊礦山布局,比如在阿根廷、剛果(金)、澳大利亞、北美、印尼參股锂礦和鎳礦,在江西、四川等地投資锂雲母礦和锂輝石礦,一方面布局資源回收,除了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之外,還買斷了江西 414 尾礦,中信建投預計 2022-2024 年其碳酸锂自供率能達到 9.4%、19.9% 和 26%。
歐陽明高認爲,2022 年锂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綜合供給延遲、疫情沖擊等因素導緻價格暴漲。
他判斷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的總量已經相當大,所以今年增長率會有所下降," 比如說電動汽車增長率從接近 100% 會降到 30%-40%,總産銷量接近 1 千萬(輛)。動力電池增長率大概也會從 150% 下降一半左右。中國锂離子電池總出貨量增長率也将從 2022 年的接近 100% 降低至 50% 左右,全部出貨量接近 10 億千瓦時。"
同時,插混和增程式電動的占比會上升,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電池裝載量和總需求增長率會随之下降,需求緊張的局面會大幅緩解。
歐陽明高預計,锂價今年下半年會進一步回歸到 35 萬— 40 萬元 / 噸的理性水平,從長期來看,全球锂資源儲量充足且可開采量持續增加,電池材料回收産業也将迎來發展機遇。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掃碼加入讀者微信群
交流汽車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
▼